【概况】上高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辖9镇5乡1场1街道,全县总面积1350平方千米,其中县城城区面积1350平方千米。截至2017年末,全县户籍人口总计38.2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8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79‰。完成生产总值162.53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52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74.84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62.17亿元,增长11.0%。全年财政总收入27.36亿元,增长8.6%,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88.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05亿元,增长2.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59亿元,增长9.3%。全县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587.48亿元,增长15.5%。全县固定资产投资232.28亿元,实际利用外商投资9261万美元、省外资金投资68.5亿元。主要工业产品:水泥161.91万吨,饮料酒1207.64千升,服装853.76万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49.98亿元,增长4.7%;粮食总产量342561吨,主要农产品:油料总产量17456吨,生猪出栏870239头,牛存栏约42066头。万元GDP能耗为0.38吨标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53元,增加250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14元,增长1235元。住户存款余额133.38亿元,增长8.8%。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上高县以创新培植发展新动能,全县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0%以上,高新技术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招商引资由传统招商过渡到“以我为主、符合我的需要、为我发挥作用”的精准招商,瞄准“高、精、尖”项目,围绕主导产业积极招大引强,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5个、省外资金68.5亿元,完成外贸出口28.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200万美元。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规划建设县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和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先后成功组建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研究中心7家。金农米业从小型民营粮食加工企业一跃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资产总额攀升至3亿元,生产的大米蛋白、大米糖浆及大米淀粉走出国门出口至美国、欧盟、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建成了以旺旺集团、朗朗食品、金农米业等食品企业为支撑的食品生态产业园,聚集绿色食品企业52家,被评“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上高裕盛公司投入700万元采购72台机械臂,加快“机械换人”步伐,采用电脑控制、机械臂喷胶技术,取代传统的手工刷胶,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匹克鞋业2017年投入200余万元,实施“电能替代”,通过新工艺减少鞋底冷却环节,实现鞋底一次射出,节约了人工成本。该企业还引进4组12台无车缝热压机,采用无车缝技术,省去了以前的繁杂工序流程,生产效率提升一倍。全县有宝成集团、中杰鞋业、匹克鞋业等鞋革及配套企业近50家。绿色食品、鞋革产业列入全省60个重点产业集群。绿色食品和鞋业产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亿元、140亿元。
【脱贫攻坚成效明显】上高县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进万家、助推脱贫攻坚大会战”“决战决胜百日行动”等活动,精准识别贫困人口4031户、10469人,整合涉农扶贫专项资金1.4亿元。大力实施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龙头企业带动“十大扶贫工程”,发展扶贫项目53个,产业扶贫实现全覆盖。健康扶贫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实现“一站式”结算,报销和减免费用2798万元,贫困户自付医药费用比例不超过10%。发放教育扶贫补助737.3万元,实现贫困学生资助一个不少、一个不漏。上高义仓成为全省首个中国扶贫网精准扶贫线下示范点。年内,全县2058名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蒙山镇潢里村、田心镇南江村、镇渡乡江东村3个贫困村村庄整治全面完成,实现如期退出。
【上高县获评全国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标兵县】2017年,上高县围绕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要求,开展双季稻全程机械化轻简化集成技术、“早籼+晚粳”集成技术、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优质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互联网+”新技术五大技术攻关,水稻生产实现农机农艺深度融合,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农药化肥的投入,降低全县水稻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生产效益。据统计,全县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全覆盖,化肥利用率48%,减施10%;增加生物农药的使用,化学农药投入量降低27%,总的农药投入量降低5%,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农机作业率达75%。亩均成本减少61.2元。示范区双季稻平均亩产突破1170.7千克(其中早稻平均亩产546.9千克,晚稻平均亩产623.8千克),比全县双季稻平均亩产增加162.3千克,增16.1%,亩均增收达574.2元;通过实行优质稻订单销售,订单价格高出市场价格5%,实现亩均增收152.3元。通过筛选确定10个(其中早稻2个,中晚稻8)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强、适合本县种植的品种为主推品种,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达57.36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90.2%,比上年提高5%,水稻品种主要品质指标普遍提高。6.2万亩绿色订单水稻全部达到绿色标准。全县大力开展双季稻全程机械化轻简化模式技术攻关,全县农机作业率75%,机械化育插秧面积已突破6万亩。全县新品种、新技术普及率达100%,测土配方施肥达100%,良种覆盖率达100%。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达到7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同比均提高3个百分点。
【创新社会治理】2017年,上高县综治委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综治委评为“2013至2016年度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自2013年至2017年,上高县已连续4年被评为江西省平安县,公众安全感指数稳居全省前列。在推进社会治理方面,上高县创新出务实管用的“上高实践”。作为全省网络化管理建设试点县,在城区建立网络化管理AB岗机制。干部下网络为群众解难事,组织开展讲故事比赛、趣味运动会、红歌会等熟人网络创建活动。同时在农村绘制网络亲民地图,将每个农户的基本情况标注到亲民地图上,录入手机“干群通”,干部下村对农户实行精准服务,架起干群连心桥。自全省启动社区矫正试点以来,上高县主动应对、创新性地让社群力量直接参与矫正,对全县排查出的261名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分别建立警医干群和家属“五管一”(即乡镇分管领导负责产业帮扶+网络员掌握情况+司法专干法律援助+社区民警警示提醒+家属生活关爱关照)的新型管控机制,实施有奖监护。“五管一”帮教制度得到省司法厅认可,并在全省推广。在全省率先规范建立“五统一”(即统一设计、规划、标识、管理、职能)的乡镇综治中心,“和谐平安866”平台统一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便民服务大厅集中受理群众办事诉求,百姓有急事、疑事、难事有地方说、有人愿听、有人会管。全县还向基层延伸,在村综治中心设立和谐平安理事会、“五老调解室”,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化解。针对农村基层点多面广,传统的“天网”工程难以有效覆盖和延伸到每一个角落的状况,采取公共区域监控探头由政府出资免费安装,企业、村民住宅、商铺监控探头由个人自愿出资安装的方式,用“微监控”工程构建起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微监控”已在全县189个村(居)推广,安装探头3178个,基本实现村村有监控,各主要道路、沿街商铺全覆盖。
【上高抗日会战遗址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7年,国家发改委、中宣部、财政部、旅游局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公布了300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其中上高会战遗址红色旅游景点名列其中。《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是国家推进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1941年的上高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十大战役之一,被认为是抗战以来“空前未有之大捷”“最精彩一役”而闻名中外,是国共合作、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典范,具有重大的纪念意义。上高县境内保存了包括镜山核心战场遗址、中日双方指挥部旧址在内的12处旧址,纪念设施1处,馆藏文物2200余件。上高县城北的镜山是上高会战的决战战场。1991年,中共上高县委、县人民政府在此遗址上重修了上高会战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张爱萍上将亲笔题铭“上高会战抗日阵亡将士陵园”,成为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电影《我的上高》获奖】在第16届电影“百合奖”颁奖典礼上,电影《我的上高》获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编剧奖,并获得最佳男演员奖和最佳导演奖两项提名,成为本届“百合奖”获奖最多的影片。该片由上高县与北京御景江山影视公司联合摄制,以全国十大抗日会战之一的上高会战为背景,以会战期间中共地下党领导带领和发动上高人民奋勇支援前线为线索,塑造了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抗日英雄形象。该片于3月8日晚20点15分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首映,主要演员由实力派演员田小洁、耿黎明、易勇明担纲,编剧方天民、导演钱泠泠。
【宗姓祠堂变身文化殿堂】上高县有大小的祠堂300余座,历为宗族议事、供奉祖先等活动的场所。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日益迫切。年内,上高县倡导“变祠堂为课堂、变牌桌为书桌、变玩风为学风”的“三变”活动,在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中精心挑选管理员进行日常管理,全力打造农村祠堂文化品牌。泗溪镇杜家村筹集资金200余万元,新建杜氏宗祠。祠堂内除供奉杜氏祖宗牌位外,图书室、娱乐室,党报党刊、科技书籍、彩电、VCD和扑克、象棋、乒乓球等文体资料设施一应俱全,全部免费向村民开放。每到节假日,杜家村的孩子们就聚集在祠堂里做起各类游戏,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作业辅导等一系列活动。上高县的300余座祠堂正有机地融入农民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农民学习知识的文化殿堂,大大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焕发出新光彩。
【74岁老人喻根华当选“中国好人”】2017年8月,中央文明办在新疆举行“中国好人榜”发布活动,上高县镇渡乡74岁老人喻根华荣登“孝老爱亲”“中国好人榜”。1961年,喻根华与家住上高县镇渡乡江东村下狮桥的罗建中结为夫妇。婚后跟着丈夫种田、四处务工,家里则由婆婆黄凤娇一手打点,日子过得清贫安稳。1972年,得知丈夫与生活多年的婆婆是养子、养母关系后,仍不离不弃选择留在婆婆黄凤娇身边。1983年,其公公摔跤跌倒导致瘫痪,丈夫要外出做事,照顾公公的重担落在喻根华一个人身上。喻根华像照顾自己亲生父亲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公公两年多,直至公公离世。2010年,丈夫罗建中不幸溺水身亡。不久,即将步入期颐之年的婆婆在自家门槛边摔倒,导致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喻根华一个人挑起家里的全部重担,精心侍奉婆婆,让婆婆开心地度过了百岁诞辰。婆婆瘫痪后,喻根华每天为婆婆用毛巾擦脸、梳发,料理大小便、换洗衣物,把婆婆的衣服整理得干干净净,没有一丝异味,看不出是一个已经瘫痪3年的老人。每天用餐,喻根华把饭菜摆在婆婆躺着的椅子旁,自己吃一口,喂婆婆一口。每天将婆婆抱进抱出。为更好地照顾婆婆,她们同住一间房。晚上婆婆咳嗽了,就起身安抚,端着痰盂给婆婆吐痰。每天晚上要照顾婆婆大小便两次,自己几乎没有睡过一个整觉。得知喻根华的艰难,村里聘请了她做保洁员,每个月有250元的收入。随着时光的流逝,喻根华也成古稀老人了,身体落下不少的毛病,但她每天重复着洗衣、做饭、干活、照顾百岁婆婆的生活起居。喻根华表示要伺候婆婆到120岁,只要能抱得动婆婆一天,她就会坚持一天,直到自己抱不动了,就和婆婆一起到敬老院。七旬农妇侍候百岁婆婆在当地传为佳话,喻根华被誉为“百年难见的好儿媳”。
宜春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