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寺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平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界定清单中,包括了“一城,两寺”,其中的一寺是以彩塑闻名的双林寺,另一寺便是以建筑而征服世人的镇国寺,镇国寺始建于五代,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原名京城寺,明嘉靖十九年改为镇国寺。是平遥五处国保单位之一。
镇国寺镇国寺位于平遥县城东北12公里的郝洞村,原名京城寺,明嘉靖十九年改称为镇国寺。整座寺院坐北朝南,由两进院落组成,占地面积10892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镇国寺的山门殿是天王殿,始建于元代。单檐悬山式建筑,面阔进深各三间,进入殿内,即可参谒天王殿诸神,殿的中央原塑有身材魁梧的关公塑像,两侧是佛国护法神将——四大天王。它们全是清代重塑作品。万佛殿是整座寺院的精华所在,为镇国寺的主体建筑,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公元963年),被称为“千年瑰宝”,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万佛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殿身设檐柱一周,共12根,各柱侧角柱生起,柱头卷刹,柱与柱之间用阑额联系,转用处阑额不出头,设有普柏仿。殿内佛坛宽大,上面有佛、弟子、菩萨、童子等塑像共十一尊,主像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地藏殿俗称阎王殿,是明代的建筑,供奉的主像为地藏王菩萨。三佛殿创建于明代,清代重修时保持了7尊彩塑52幅壁画的原貌,三尊主像,分别为法身佛(中)、报身佛(左)、应身佛(右)。寺中还有一块半截碑,因它的碑体残缺,所以称之为半截碑,碑刻行书,共19行,476个字,碑文与镇国寺无关,它是从附近捡回来的,当时在嘉庆年间,寺内经过了一次较大的维修,工程竣工后,要树碑立座,工匠就在附近找到了这块碑。但因上面书法甚好,不忍毁之,所以保存下来。到了清光绪年间,本村的举人田耕蓝在墙上刻了一块碑,才使这块碑保存了下来。解放后,这块碑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兴趣,经过多方面的探讨和考察,发现了其三点价值,(1)补充了历史资料的不足,解决了历史上记载的分歧,碑文中确认刘继钦与北汉皇帝刘继元是兄弟关系;(2)我们现在见到的唐、宋代的碑刻不少,但五代时的碑刻都是很少见的;(3)此碑虽残,但书法秀美苍劲,有王羲之笔意,是一块难得的残碑。其它的碑大多数为功德碑,还有重修镇国寺的碑,其中还可找到一些有名的票号的名字。天王殿两旁的钟、鼓楼反映了当时晨钟暮鼓的习俗。钟楼上悬挂着一口铁钟,是金皇统五年(公元1145年)铸成的,造型古朴,音色宏亮,工艺独特,距今800多年了,是县境内最古老的稀物。鼓楼上的鼓现已失传。
万佛殿是镇国寺内的主体建筑。殿宇规模不大,形制甚古,为五代时期的遗物。殿堂为歇山式屋顶,出檐甚邃。三开间殿宇使用总高约为柱高的十分之七的庞大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颇为稀有。万佛殿的整个形体,凸显建筑艺术美感,是中国至世界建筑史上的不朽之作。万佛殿内塑释迦佛祖坐像,旁立阿难、迦叶二弟子,及二菩萨、二供养菩萨、二天王、二供养童子。诸神像造型各异体态优美,古雅端庄。虽经后人重修,但躯干、衣饰、神采仍不失五代原作的神韵。主像释迦佛祖,体形高大,和颜悦目,颇具唐、五代艺术史格。@pages@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界定清单目录中,包括了“一城、两寺”,其中的一寺是以彩塑闻名的双林寺,另一寺便是以建筑而征服世人的镇国寺。
走进寺院,山门便是天王殿,始建于元代。单檐悬山式建筑,面阔进深各三间,进入殿内,即可参谒天王殿诸神,殿的中央原塑有身材魁梧的关公塑像,两侧是佛国护法神将——四大天王像,体态魁梧,色泽完好。坐落在天王殿两侧的建筑是钟楼、鼓楼。钟鼓,原本是传统的乐器,后演化为寺庙中的法器,“晨钟暮鼓”也成了寺庙的代名词,钟楼内悬挂着一口铁铸钟,造型古朴,音色宏亮,铸于金皇统八年(1145)年,是平遥县保存最早的铁钟。
万佛殿是整座寺院的精华所在,为镇国寺的主体建筑,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公元963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大殿为厅堂结构,其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殿身设檐柱一周,共12根。该殿具有明显的早期建筑风格,柱头卷杀,柱间横向连物件仅施阑额,斗拱用材硕大,出跳达1.43米,形制古朴,为双抄双下昂重拱七铺作,偷心造。上檐用2.94米,因此屋面形式庄重而舒展,殿内梁架规整,做工纯熟。万佛大殿屋顶庞大,出檐深远,给人以雄伟壮观、气势非凡的艺术美感,显示了我国古代建筑科学方面的非凡技能,成为我国建筑史上的不朽杰作。殿内11尊塑像均为五代时期遗物,是国内仅存的五代彩塑,分别是一佛、二弟子、四菩萨、二天王、二供养童子像。释佛丰满庄严;迦叶、阿难,一老一少,身披袈裟;四菩萨面相丰腴,躯体柔丽,呈现着盛唐时期特有的s曲线,饱满而优美;二天王强健而威猛;供养童子稚气而天真。这些塑像显示了高超的雕造技法,是至为可贵的五代彩塑的佳作。
殿前的两棵古槐树,名为“龙虎槐”,姿态奇特,虽然高不及一丈,但枝体斑驳,酷似虬龙、猛虎,其弯曲的枝干,错纵交杂,似云雾缭绕,为寺内的一大景观,历来为人所咏叹。@pages@
院内东西两则是碑亭和三灵侯祠、财福神殿。碑体残缺、无着无座,碑文仅碑文仅十九行,四百七十六字,此碑来历颇为不凡,清鼓庆年间维修镇国寺时,在附近拾到此碑,欲作碑座,当地绅士田某发现其字迹飘逸,大有二王笔意,便留存寺内,供人临摹、观赏。据专家考证,半截碑为北汉王刘崇三孙刘继钦的墓碑,具有很高的史学和书法价值。三灵侯祠很特别,一般寺院是没有的,三人分别为周代的谏官唐宏、葛率雍、周斌。而财神殿原来是在村里的路口处,村人认为过路财神不聚财,而将其迁入寺内。
后院主殿是三佛楼,东西配殿为地藏殿和罗汉殿。三佛楼供奉有明代所塑“三身佛”。两山墙壁画描绘的是释迦生平八相图,集山水花鸟、人物于一体,以连环画的形式精心讲述了佛传奇的一生。
开放以后的镇国寺,依然保持着那份古老的优雅和恬静,这里的空灵和庄严是其他寺院无法比拟的。
主办单位:晋中市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9190 E-mail:jzstgab@126.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