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宜春八景

宜春八景之袁山耸翠

发布时间:2021-08-31 01:54:24

    东汉章和年间(公元87一89年),有个叫袁京的读书人,厌倦了京城豪华的生活和权谋倾轧,毅然辞别父母,抛下妻小,南下云游。这袁京是当朝司徒袁安之子,袁氏家庭为京城名门望族。从袁安起,几代位列三公(司徒、司空、太尉),出过诸如袁汤、袁绍、袁术等历史上著名人物。袁京对入仕为官毫无兴趣,只想寻个地方,隐姓埋名,苦身修行,做个普通人士。一日行至袁州地界,看见大小两山,那山上林木葱笼,鸟雀瞅鸣,更有一条秀美的河流徐徐东去,四野清幽静谧。袁京一见此景便说,此乃吾所栖也。于是刈茅结庐,荷锄躬耕。桑麻之余,读书求索,抚琴引鹤。从此清贫励志,洁身自好,过了多年。

    传说,一日袁京想起要去看望父母,便打点行装,徒步返京。走到自己家门前,家人却不让进去。他们不相信这身穿粗衣布衫、足蹬草鞋、面容清瘦的农人,竟然会是权倾朝野的大司徒的公子。他们轰他出去,甚至要拿他治罪,幸好他的乳娘出门时认出了他,才得以与父母见面。

    袁安见儿子如此穷困,执意劝他不必再去隐居。但袁京谢绝了,他说他回来只是为了看看父母,看到父母安好,他就要回去了。袁安劝阻不了,就叫人拿来银两衣物,备好车马,准备送袁京返回袁州。衰京笑曰,我能耕种,要这些钱物做什么,我有双脚,可以安步以车。他什么也没有要,仍是包袱雨伞,飘然回到袁州。朝廷素闻袁京才学渊博,就派人请他进京做官。袁京坚辞不去,依旧过他的隐居生活。几年以后,袁京病逝。

    袁京去世后,人们感念他的高风亮节,把他居住的地方,叫做袁山。

    袁京是继东汉大隐士严子陵之后,第二位最具影响的山中高士。明初建文帝时代的文学博士方孝孺在《高士袁京赞》中这样称赞道:“紧袁之山,富春并峻,紧袁之水,严滩比清。严袁两公,东汉齐名。”使袁山和富春山、袁水和子陵滩,两地双贤并峙,齐名天下。而明朝的另一位诗人叶涵云则更是对袁京推崇有加,他赋诗曰:“汉室两伟人,千古更无比,子陵义诚高,毕竟有所倚,天子为故人,调节卧不起,客星犯帝座,光武成其美。匹夫百世师,劈空楼台起,矫矫留孤踪,先生犹贤矣。”意思是说,严子陵与汉光武帝刘秀曾是同学,刘秀当了皇帝,找到严子陵召他去洛阳为谏议大夫,严隐居于浙江富春山不仕。他的“高义”毕意有所“倚”。倚的是刘秀这块皇帝招牌而名扬四海。而袁京不过是一介“匹夫”,小小老百姓而已,却也成了人人景仰的“百世师”,人们为他修高士祠,建高士书院,甚至把袁山对面的一条路叫做高士路,那种贤德才是更加难能可贵的啊!

   千百年来,大小袁山矗立在风光旖旎的袁河之滨,郁郁葱葱,延绵不绝。人们爱惜这里的一草一木,把它当成一种不羡浮华、高沽挺拔的精神象征。使之成为人们心中一块苍翠的圣地。人们为它取了一 个极寓诗意的名字:袁山耸翠。今天,人们更是在它的山顶修建了巍峨的电视塔和俯瞰宜春市区的昌黎阁,在它的前面开辟了气势壮观的袁山大道。沿路登山,人们在现代都市的繁华中,体味着一种远古的静谧清幽,感受着一种生生不灭、浩气长存的人文精神。 (摘自《老宜春的故事》)

宜春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