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宜春八景

宜春八景之南池涌珠

发布时间:2021-08-31 01:54:25

    先说两则故事。

    元朝末年,朱元璋发兵征讨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上。朱元璋猛将如云,本以为可以一举剿灭陈友谅。不想,那陈友谅也是兵多将广,且粮草充足。两军交锋,反倒把朱元璋的队伍打得丢盔弃甲。朱元璋一干人马,逶迤往西败退。那年正值江西大早,赤地千里,田干地裂,又是盛夏,将士又饥又渴,不肯前行。朱元璋唯恐陈军追上,却又寻不到半点水源。情急之间,顿生一计,大呼:“前面就是袁州府,我记得那里有道泉水岭,泉如珠涌,水甘似醇,我等何不前去。”众将士听得有水,顿时来了精神,一气赶到泉水岭,四下一看,只见除了一道山岗,并无什么泉水。将士顿觉受骗,团团围住朱元璋。朱元璋无可奈何,急得只是跺脚。这跺脚之间,就跺出几个坑,果然就有几股泉水从坑中如珍珠般涌出,少顷成池。朱元璋大喜,朝天作揖,长呼:“天助我也。”等将士畅饮完毕,朱元璋令人拿来笔墨,题了两个字:珠泉 。

    另一个故事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说的是明万历年间,有一个秀才进京赶考。行至泉水岭下,只觉得暑热难挡,四处寻水不得。正焦躁间,秀才发现山脚边一小洞,有些水珠渗出,只是那水珠太少,只能用舌头去舔。这时刻,有一老汉赶猪经过,见秀才如此模样,心中老大不忍。又想,如今久旱无雨,恐是龙王生怒,何不杀了这猪,以息龙王之怒,也解这书生之渴呢?于是将猪牵到洞边,又叫秀才帮忙,将猪杀了,那猪血便流进了小洞。说来奇怪,只片刻功夫,就见那洞中一缕青烟袅袅而上。待烟散去,一股清泉汩汩而出,如醇甘霖,令人长饮不舍。

    秀才喝足,百感交集,即从包袱中取出笔墨。挥手在洞边的石头上写了两个大字:猪泉。

    猪泉也好,珠泉也罢,说的都是宜春南郊一景,唤做“南池涌珠”。

    “南池涌珠”位于宜春南面火车站一侧的泉水岭下,数丈见方,四周有石砌栏杆。凭栏垂望,但见水质清纯,细沙若金,水泡从沙中徐徐冒出,宛如串串珍珠。明人吴之直在看了这一奇景后用“珍珠帘”调写了一首词《宜春珠泉》词中写道:“一掬灵泉深注,绿净绝纤尘,照见人眉宇。滚滚素沙争涌,更历历珠玑迸吐无数,想潜通地脉,天风暗鼓。”碧绿澄清的泉水一尘不染,能够映照出人的明眸纤眉,可以想见水是何等的纯净了。而珠玑迸吐,素沙争相沸涌,又足以证明水流之大。无怪乎浙赣铁路贯通后,连火车的用水都是南泉之水,可见南泉规模之大了。

    公元1596年,即明万历二十四年,袁州推官徐之孟在泉流南坡修建“珠泉亭”。亭下有楼,东西连檐接栋,遂成景观,又过了24年,也就是公元1620年,袁州知府黄鸣乔又在楼前新建势欲凌云的阁屋数楹。以后又修建了珍珠寺,增添了暮鼓晨钟。公元1660年,也就是清顺治十七年,袁州知府胡希圣又在该处增建“见我亭”,意即对着清冽幽深的南泉即可见到自己的身影,也蕴含着人的一生要如珠泉一般一尘不染。珠泉一带蔚然形成大观,成为人们争相游览的胜地。

    历代文人,凡到袁州者,莫不登楼临池,览物抒情,留下许多佳词妙句。“风荡亿如跃,云流楮更奇,冷然心地净,仍许证摩尼。”(明.杨声远《偶憩珠泉亭》)“日射波光澄碧海,月寒夜气绕青岗。使君饮马尘心淡,父老烹茶玉液甘”(清.陈廷枚《南池珠泉》)。“时倾数斛珠,波纺共联缀,盘旋沙底轻,素丝如可绁。"(清.江皋《寻珠泉》)。这股倾倒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清泉,穿越千年而来,目睹着沧诲桑田的变迁,至今仍不改明丽清纯的风貌,以其舒缓从容的节律抚慰着当代人的心灵。(摘自《老宜春的故事》)

宜春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