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宜春八景

宜春八景之化成晚钟

发布时间:2021-08-31 01:54:25

    化成晚钟留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也许不是它那悠扬的晚钟声,而是一位叫李德裕的唐朝人和他的几个弟子的故事。    

    公元835年,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在朝廷牛李党争中落败,几经遭贬而来到袁州做了一名长史,这位失意的朝廷命官无意于这样一份闲职,干脆寓居于城北郊的化成岩,终口读书吟诗,修心养性。有袁州学子卢肇、易重诸人,慕其学问人品,常去拜谒问候,请教学业。后来,李德裕官复原职,重新当了宰相,卢肇、易重等人也分别于会昌三年和会昌五年前去赴试,结果,卢肇成了江西的第一个状元,易重则成了江西的第二个状元。蟾宫摘桂的喜汛频传,不仅让世人惊叹,也让宜春人从古代一直自豪到了今天。

    宜春人总是向五湖四海的朋友讲述这个穿越千年而历久弥新的故事。长久以往,李卢之谊作为一种典范,早已成为了一代又一代宜春人读书人的期待。至今,“李卫公读书处”的碑文仍然清晰夺目。   

    化成岩的名字始于何时,一直是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五代十国时,一位云游和尚在此小憩,看到山虽葱茏,却无奇石,便连夜从各地赶来凤凰、仙鹤、虎、牛、马、羊等,用手一点,让其化成石头。后人感念其点化奇石之功,便以化成名之。这多少有些臆想之嫌。另一种说法则是以李德裕点化成就卢肇等人的恩德,取名化成岩。又有 的说化成岩其实是叫花城岩,说的是王母娘娘生日那天,各路神仙纷 纷准备祝寿的礼品,只有神笔马良得道之前家中贫寒,得道之后仍是一无所有,无礼可送,急得他团团转。铁拐李大仙见马良无计可施,就给他出了个主意,画幅山水画相送。画幅画对神笔马良来说当然不是什么难事,于是,马良就云游各地,遍访名山大川,当他来到宜春时,发现化成岩这地方山青水秀,于是就把这里的山水画成一幅彩墨图,当王母娘娘生日那天,献给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一看大加赞赏,问马良画的是什么地方,马良就如实说了。王母娘娘说:“下届也有这么美丽的地方,真难得,索性让它锦上添花更好看。”随即命仙女向宜春化成岩撒下无数的花朵,这一来,化成岩更加美丽,从此这里就叫花城岩。后来,人们说走了音,把“花”读成了“化”,是花城岩便成了化成岩。无论哪一种说法,人们都希望给这座小而幽雅的土山赋予更多的人文色彩。

    自唐初有僧人在岩上建立开化寺以后。化成岩一直香火不绝。南宋嘉定年间曾因破败而一度重修,但后又颓废。直到清康熙初年,一个叫念融的僧人又将其重建,袁州知府李芳春题额曰:“赞化裁成”。从此,佛寺便改称化成岩寺,一直延续至今。其后又有僧人募建了关帝殿、敬业堂、面壁轩等,悠远的晚钟声遂又萦绕在秀江桥头、袁水之滨了。(摘自《老宜春的故事》)

宜春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