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山栖隐寺位于江西宜春城南20多公里的明月山集云峰下,由慧寂禅师亲手建于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兴起于宣宗元年,由当时的宰相裴休和江西观察使韦宙大力支持营建,原寺额“栖隐寺”三字为唐宣宗亲笔题赐。宋太宗赵炅太平兴国年间,栖隐寺奉敕改名为“太平兴国寺”。元朝,元仁宗亲题“大仰山太平兴国寺”匾额一块,给禅寺主持希陵禅师加赐“慧照”之号,并且命大臣程钜夫撰写《大仰山重建太平兴国寺记》,由大书法家赵孟?\书丹,勒石立碑于寺前。明清时代,太平兴国寺逐渐衰落。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太平兴国寺在又一度毁于火灾后,最后一次重建,并改额为“兴国古寺”。上世纪50年代,兴国古寺的最后几名僧人被驱逐还俗,寺中设施皆被焚毁。改革开放以后,政通人和,国家昌盛,社会稳定,修复仰山栖隐禅寺的因缘也逐渐成熟。2005年,在沩仰宗第十一代传人养航法师的主持下,禅寺开始重建。2011年9月,全寺顺利完成了重建工作。
全寺包括大雄宝殿、天王殿、珈蓝殿、聚贤阁、观音阁、藏经阁、钟楼等设施,寺后立有祖师塔墓。寺院的整体风格为明清建筑样式,室外全是花岗岩石板,室内地面全是金砖铺地,加上青瓦黄墙,与四周幽静竹林环抱的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精心的布局使得寺院空间开阔宏大,高低自由错落,建筑有横有竖,屋檐有高有低,廊墙有进有退,院落有分有合,界面有实有虚,空间体量大小合宜,通过廊庑的联结,组成了宁静、亲切的闭合空间,加上钟鼓安置得体,香炉点缀有致。意向构成极为丰富,节奏感大然而生。建筑组群的内部和庭院空间钟叠山灵,莳木栽花引进自然景色,而整个寺院都融化在大自然的山泉丘壑之间,成为特定风光的重要组成,加上风声雨声、钟声鼓声、日影月影还有朗?鹊乃芯?声和袅袅的香火,使得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融为一体,渗透着山水诗、山水画、山水散文的意趣。
唐代会昌年间(841年),沩仰宗创始人慧寂禅师辞别沩山,来到仰山。其时逢“会昌法难”佛门离落。栖隐于仰山中慧寂禅师,诛茅伐木,构棚结庵,韬光晦影。法难之后,佛教复兴,朝廷敕所居之所“栖隐禅寺”,其后大弘佛法。因其师承,教导方式鲜明于往,自成一家,此家始于沩山,兴于仰山,后世称之为“沩仰宗”。仰山栖隐寺便为沩仰宗第一祖庭。栖隐寺虽属沩仰宗,但历史上临济宗的楚圆禅师、曹洞宗的仰山禅师、云门宗的佛印禅师、黄龙宗的行伟禅师等等著名高僧,都曾住持过栖隐寺。宋代著名文人黄庭坚、范成大、辛弃疾、朱熹等等,也都慕名造访过该寺。
“佛教开五叶,一叶在仰山”,沩仰宗是禅宗五家中最先兴起的一家,于随后的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等并称为“一花五叶”。沩仰宗禅风谨严,其禅法重在全体显现大用,臻于理事如如,动则合辙。参悟讲究单刀直入。接引人的作风,平实中深邃奥秘。后人谓之“方圆默契,如谷应韵,似关合符”,重在施教,令师徒之间默契合辙。慧寂禅师居山二十年,以其“仰山门风”令四海僧众抠衣而至。马祖道一、洞山良价、黄檗希运、百丈怀海、仰山慧寂等法门龙象在崇山之中开堂说法、渡济苍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禅思佛语,在禅宗、中国佛教乃至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宜春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