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2月2日,我有幸随潍坊文化创意产业参访团赴台,匆匆7天的时间,参观学习了台北华山1914、松山烟厂、花莲酒厂、台东糖厂、高雄驳二、南投吉而好文创公司、嘉义酒厂、台中酒厂等多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虽是第二次踏上祖国宝岛,却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不一样的台湾。
从文创看台湾人的理念
华山1914文化创意园区是我们参访的第一站,位于美丽台北的市中心,是原台北第一酒厂旧址。1997年,台湾各界开始推动闲置10年的台北第一酒厂再利用。对旧址的开发利用,当初台湾各界态度不一。有的认为酒厂坐落在台北市中心,如果用做商业开发,将很快变为吸金之地。也有人认为,应该保护好现有的老旧建筑,同时将空间活化利用,赋予现代的灵魂和创造力,实现公益性理想。经过多方论证,最终台北第一酒厂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充满创意、创新和创业精神,融合艺术文化的华山1914文化创意园区。
台湾的文创园区为何如此迷人?个人感觉台湾在建立文创园区之初,并不是以经济效益为目的,而是将公益和理想追求作为建园理念。如何保持园区原有的面貌,让后人了解老建筑的历史,又能够活化利用,赋予时代特色,从而将旧厂房打造成充满文化创意、文化内涵,能够丰富百姓的精神需求,带动整个城市的品味,其衍生品和周边领域的开发能够同时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最终实现艺术和产业的最佳结合,是台湾文创发展的终极目标。华山1914正是基于这样理念,既保存了日本风格制酒产业建筑群,更兼容各种现代的创意概念,才不断发展成为今天台湾文创产业的门户。
从文创看台湾人的思维
台湾吉而好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工厂位于台南县,我们抵达时已经接近中午,还没有下车就被圆形的大门设计所吸引,走进展厅,各式各样将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产品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其中有一对白色的椒盐罐,乍看时,只觉得就是简单的瓷器,一个驼背的人和一个大肚子的人相互拥抱,没觉得有什么新意,经过工作人员的解释才知道。台语中有一句话是“驼背抱大肚”,意思是说虽然两个人都不完美,却可以彼此配合的刚刚好,成为good partner。正是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结合的思维方式,设计出的产品才具有文化的底蕴,才有这被现代人所接受的时尚,才彰显台湾创意独一无二的价值。
台湾很小,面积不足山东省面积的1/4,本岛超过2/3的面积是山坡地;台湾很大,几乎每个从事文创的企业都立足全球,行销全球。或许是台湾资源匮乏的原因,台湾人的眼界总是放眼全球。一个小小的从事动画设计的公司,都会口出豪言,我们要将公司做到世界前端。一个从规模看来似乎连我们一个普通的小工厂都不如的文创资源整合行销的公司,其文创产品早已在国际诸多知名赛事获奖。正是这种立足台湾,面向全球的思维方式,推动着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走在了全世界的前端。
从文创看台湾人的价值
嘉义酒厂是目前尚在起步阶段的文创园区,前期政府投入对园区进行了初步的整理,目前整个园区的主体还是日本统治时期酿酒的生产线。特别有趣的是,酿酒设备搬迁后留下的一个坑,本来没有什么可看的,却被富有创意的台湾人画上了兵马俑的人偶,手中还窝着酒瓶,使毫无利用价值的机器遗址充满活力和趣味。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用酒坛做的休闲椅子,用酒瓶做的灯,用酒桶做的垃圾箱……
尽管宝岛台湾虽然没有丰富矿产资源,但人才是最珍贵的“脑矿”,可以说台湾文创的发展,倚靠的是富有创意的人才。厂房是死的,人是活的,培养有文化创意的人才,是台湾文创在世界舞台占有一席之地的关键。
从文创看台湾人的处事
台东糖厂文创园区是由原日本统治时期台东制糖所改建的,由于地处在东海岸中部,地理位置偏远,从人气看来可以说是萧条。可是走在园区中,感受到的是浓浓的艺文氛围,我们的进入,打破了园区的静谧。为了保留糖厂的历史,园区中特别设计建设了台东糖厂博物馆,里面只有一位50多岁的老糖厂工人,得知我们是学习文创园区的,他主动提出可以帮我们讲解,其认真程度与专业讲解员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从台东糖厂的老工人,到文创园区中一件小作品的制作,到路边小餐馆老到没有牙齿的老板细致的服务,再到便利店聋哑服务生单音节的问好,一路上,我们时刻都在感受到台湾人的认真。
从文创产品看台湾的经济
凡是去过台北故宫的人,走时都会带几件小纪念品回家。风靡两岸,霸气十足的“朕知道了”纸胶带,是台北故宫结合中华文化与台湾创意元素开发的产品。“朕知道了”四字是康熙皇帝真迹的复制品,康熙在批阅奏则时,爱在文末朱批“朕知道了”、“知道了”,为此台北故宫推出了这款纸胶带,上市8个月即为台北故宫带来近三千万元新台币的收益,风靡两岸收藏迷。
当我们还停留在购买复制品的处级阶段时,台湾已经用文化衍生品赚了盆满钵满。当我们还在纠结今天吃啥明天吃啥的时候,台湾人却在研究如何将食品包装做的更加有创意。一盒凤梨酥,内容普通,包装却可以让人爱不释手。在台湾,吃穿行的成本都比较低,然而文化产品的消费水平却远远高于大陆,一本同时在大陆和台湾发行的图书,台湾售价是大陆售价的四倍。可以说,台湾的文创产业,成为台湾经济重要支撑之一。
从台湾人的生活看文创
高雄驳二艺术特区是南台湾代表性的文创园区,我们抵达时园区好多店家都没有正式营业,外面广场上一堆“破铜烂铁”散落在原有的铁道旁边,巨大的行李箱,留声机的大喇叭、似乎是巨人才能使用的拖把……园区中有小火车,高度还不及我的膝盖,这可是真的小火车,可以乘坐十几个人,是园区为了便于观光,特意修缮的,到园区的参观者可以乘坐小火车看整个园区的面貌,有些像富华游乐园的游园列车。我们笑称这个园区是比例失调,该大的小了,该小的大了,给人的感觉却又是那么协调,好像在童话世界。好多当地的小朋友在家长的陪同下东看看,西逛逛,就是等着乘坐小火车时,也可以接受艺术的熏陶。
文化创意只有贴近我们的生活才具有永恒的生命力。文化创意产业就是要将自己民族的生活样式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向全世界传播,得到全世界不同国家的人民的高度认同。走在台湾的街头,不乏各种选举的文选、各种各样卡哇伊的招牌,酒店门前各个姿势的小猴子雕塑让人忍不住拿起手机拍个不停,到处都是创意的东西,就连夜市上卖珍珠奶茶的招牌,都会让人不自觉点个赞。每个台湾的创意园区中都有各种免费的艺文表演,文化课程的教学,使得台湾人的文化生活格外丰富。台湾正是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强调对生活的体验,注重对“人心”的反思,从而使得台湾的文创产品都具有人文的力量。
台湾文创,继承传统和民俗,富有理想和自由,充满开放和包容。行走在台湾,遇见文创,是一种体验,一种享受,一种洗礼,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李倩)
潍坊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