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弓长岭区素以“岭岭藏宝、水水含金”而闻名,并以风光秀美的山水而著称。透过这扇注重旅游开发、极富山水个性的窗口,我们可以看到弓长岭区在“十一五”期间建设转型城区的足迹,可以感受到弓长岭人在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前行步伐。
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转型城区
弓长岭铁矿是鞍钢重要的原料基地、冶金基地,在计划经济时期,曾有过令人瞩目的辉煌,为国家实现工业现代化做出过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然而进入“十一五”以来,昔日的辉煌渐渐褪去,资源型城市的固有矛盾开始显现出来:矿产资源可采储量大幅度减少,开采难度越来越大;长期对资源过度无序开采,造成对环境的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矿山步入了效益下滑、社会包袱沉重的衰退的“老龄期”。以矿业采选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矿山办社会的社会形式和对环境破坏式开采的落后生产方式,已经阻碍了全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不改变落后的增长方式,必将不可逃避地面临“矿竭城衰”的命运。尽快改变落后面貌,使城市重新焕发新的活力,走更好、更快、更科学的发展道路,是全区人民的迫切愿望。如何突破困境,突破困境的路径在哪里,转型的模式又如何选择?是摆在历届区委、区政府面前一道必须越过的坎。
经过科学论证和反复思考,区委、区政府的发展思路日渐清晰:弓长岭区物华天宝,资源丰富,既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境内还有“两泉、两地、两库”等独特的旅游资源,汤河地区的冷、热泉相距不足300米并涌而出,是优质的冷泉和热泉,温泉水含氡量全国最高。还有神奇的“冷热地奇观”,以及汤河水库、葠窝水库两大水库,旅游资源魅力无穷,历史遗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地理位置更是得天独厚,地处辽东半岛经济圈腹地,被省内中心城市环抱,位于沈阳半小时经济圈内,路网遍布,交通便利,具有发展接续产业的优势。因此,区委、区政府认识到,改变命运的主攻方向必须放在发展替代接续产业、推动传统工业转型上。于是,“十一五”期间,区委、区政府结合实际,主动探索转型道路,确立了以旅游业为引领,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接替产业的经济转型发展模式,进而提出“旅游立区”战略。由此,实行资源转型发展,成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弓长岭区开始了对资源转型的积极探索。
突破制约转型的瓶颈 全面发展旅游新产业
一个个难题是摆在转型道路上的拦路虎。转型的过程,就是突破一个个难题的过程。
首先是突破资金瓶颈。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模式,导致矿山对环境和社会投入严重不足,地质环境和生态历史欠账巨大,而地区财力投入相当有限、矿业企业经济下滑、人民收入水平还不高。如何突破资金瓶颈,解决转型所需要的资金,是摆在转型面前的突出问题。弓长岭区采取了4项措施: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国债资金、贷款资金。几年来,先后争取到地质环境整治资金、国债资金、开发银行贷款等大量资金。二是强力实施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破解资金瓶颈、推进经济转型的重要措施,不断完善以“领导包项目”为内容的“六包”制度,推动招商引资向更深发展,依托重大项目,进一步完善投资体制,放开投资领域,先后引进了新加坡凯发集团、北京奥德集团等一批国内外优秀企业。三是启动民资。对区内从事采选业的私营企业家,通过在政治上给地位、在发展上给政策,进一步引导区内企业家树立公益意识、再创业意识,全方位开放投资领域,在全区开创了全民创业热潮,引导民间资本向接续产业转移。“十一五”期间,弓长岭区通过积极争取,已得到国家对矿山地质环境改造、棚户区改造、生态改造、重大产业项目、社会事业、改善民生等方面政策的强力支持,同时聚集民间资本数十亿元,形成了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外资、企业自筹、贷款等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突破接续替代产业的瓶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强力实施“旅游立区”战略,把旅游业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和接续产业,不断做大做强以温泉资源为依托的温泉旅游产业,一批温泉旅游项目迅速兴起,使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带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末期,旅游业总收入实现10.6亿元,年均增长25%,服务业增加值将实现15.1亿元。同时,加快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积极引导传统产业资本向接续替代产业转移,一批重大接续产业项目相继建成。20万吨矿泉水项目正式落地,新隆公司8万吨铸件、天成公司18万吨直接还原铁等大项目开工建设,温泉假日酒店、全国劳模疗休养基地、王宫温泉水城等温泉旅游龙头项目竣工运营,温泉公园、湿地保护公园开工建设,农民新村、民俗汤宿区等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完成,温泉特色旅游实现质的飞跃。各类重大项目顺利实施,极大地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奠定了转型发展的坚实基础。
创新改革机制 转型转出新天地
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各项改革全面推进,以建立亲民政府、法治政府、高效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的行政管理改革稳步推进。公用事业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区属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财政综合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成效显著。改革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弓长岭区入选“2009中国十大改革县区”和“中国承接产业转移最佳投资环境县区”,改革创新成为弓长岭区最大的闪光点和“精神名片”。
突出抓好人才建设。把解决发展替代接续产业的新型人才放在突出位置,以政策吸引人才、以感情留住人才、以事业平台激励人才。挖掘培育使用内部人才,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工程,初步形成了覆盖矿业采选、矿泉水产业、IT数字化城市、数字化矿山等多领域、多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队伍。加强企业队伍建设,引导本地民营企业家加快成长,区委宣传部开辟了“企业家论坛”,成为给本地民营企业家“换脑”的“精神加油站”,民营企业日益成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中坚力量。实施人才能力提升工程,举办各类接续产业人才研修班,聘请省内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提高了各类人才适应经济转型的能力。
汤河新城引领新跨越 全面转型再创新辉煌
2010年7月19日,弓长岭汤河新城被列入沈阳经济区规划,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成为打造辽宁温泉旅游第一大省的重点发展区域。汤河新城以汤河地区温泉开发区为核心,整合了汤泉谷旅游集聚区、北部环状旅游带、岭东循环经济工业区,规划面积为20.6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为40平方公里,核心区为汤泉谷旅游集聚区11.56平方公里。其发展目标是以休闲、康健、度假旅游为主,发挥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以旅游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建设全国著名的生态宜居城市。
汤河新城的发展方向:抓住沈阳经济区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省出台优惠政策的契机,大力推进全域城市化进程,推动弓长岭区在经济、社会、文化上更好、更快地融入到沈阳经济区。从温泉的“单一利用”走向“综合开发”,打造以温泉休闲为基础、以会议度假和时权产权酒店为重点、以休闲养生地产为核心的“温泉休闲综合体”,使之成为支撑辽宁温泉旅游第一大省的重要支点和知名品牌,带动周边相关产业发展。到“十二五”末期,以主城区、汤河镇为核心,辐射岭东地区和北部旅游区,形成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集聚带。
重点建设汤泉谷旅游集聚区。在汤河冷热泉区和大汤河沿岸,建设11.56平方公里的汤泉谷旅游集聚区,进行矿泉开发和大汤河综合旅游开发。依托水域和水资源优势,围绕生态环保、资源整合、网络建设、功能提升,做好水域环境利用和水资源开发,打好品牌效益,创新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科技矿泉饮品、康健休闲洗浴、观光会展等。重点建设湿地公园、会展中心、柳河农民新村、岭秀山矿泉饮品和园区道路及地下网络基础设施项目。“十二五”期间,项目总投资约246亿元,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0亿元。
按照规划目标,到2015年末,汤河新城地区生产总值要实现100亿元,年均增长2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要实现16.5亿元,年均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要实现100亿元,年均增长3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要实现39.4亿元,年均增长23%;引进域外资金要实现135亿元,年均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分别实现2万元、4万元;建成区人口达12万人;村屯动迁达2779户、7389人,腾空土地1.86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95%以上。汤河新城的全面建设,将在更高、更快、更广的层面上推动弓长岭区的全面转型,引领全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到“十二五”末期,将使全区生态环境显著优化,接续替代产业初具规模,弓长岭区将从一个传统的铁矿石资源城市转型为以温泉旅游为特色、循环经济工业为支撑的全国著名的生态宜居城市。
辽宁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