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民风民俗

精妙绝伦的太原手工艺文化??剪纸

发布时间:2021-09-02 07:07:14
  太原有着古老的剪纸习俗。虽然它没有晋南的浮山那样饮誉遐迩,但是在太原地方历史的长河中,同样以它那浓郁的黄土方向,占有着一席之地,表现着太原乡土风俗和文化的魅力,是反映和揭示太原民俗的一个生动的窗口。

  凡有喜庆,必有剪纸。这是太原剪纸的一大特点。

  春节,即民间的过大年,是老百姓一年中最喜庆的节日,也是剪纸最风行的时节。此时的剪纸品类之多,色彩之艳丽,内容之丰富,可谓洋洋之大观。

  大门的门楣上所贴的是大幅的单块纸剪成的横联剪纸,名曰“花纸”。所谓花纸,以白色麻纸为料,一张一幅,先剪成古代牙旗的形式,然后以红、黄、粉、蓝、紫、青六色,染成一圈套一圈的彩虹式图案,之后再剪出流苏和飘带。这种花纸,七彩艳丽,古朴淳厚,剪刀洗练粗犷,及至年终(除夕)深夜交鼓前夕,在空白的七色圈中书写上吉庆有余的“年词”,一般为四个字,以五幅为一副,中间空出一张,贴于门楣,年节喜庆之风,颇为浓烈。

  家门上贴自剪的守家狮子。这种狮子多为大红色,亦有瓦蓝色的,由四块分剪拼贴而成。第一块剪狮子头,第二块剪狮子尾,第三块剪前两肢,第四块剪狮后肢。所剪狮子造型,眉弯眼翘,大耳茸茸,硕尾高挑,四肢弯粗,栩栩如生,憨态可掬。整个剪工以细腻称著,以狗牙花图案构成,间套剪子园棱图。

  至于窗花则有以字套四季花者,四幅为一副,内容多为“金玉满堂”、“五世共昌”、“四季平安”、“荣华富贵”等等。这种字套剪纸,其外框多为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框,四周剪以春兰草、夏牡丹、秋菊花、冬腊梅等花卉图案,环绕于中间的四字之间。

  在窗子上贴的窗花,还有成套剪纸的老鼠娶亲。骑马戴冠、披红挂彩的鼠新郎,安坐轿中、披头插簪的鼠新娘,敲锣打鼓、举旗吹号的鼠迎亲队伍,抬箱举喜、气喘吁吁的送亲队和鼠轿夫。这些纸剪的鼠类,似人间的娶亲模式,前呼后拥不下十余,按次序贴于窗眼之间,白窗纸,红窗花,浓郁张扬的欢喜气氛洋溢在整个房间。

  贴于窗前的剪纸内容是颇为丰富的,诸如花瓶和鹌鹑图案寓意平平安安的剪纸;以胖娃骑鲤鱼图案,象征年年有余的剪纸;还有喜鹊登梅,小放牛等等。

  在娶亲嫁女的大喜日子里,也离不开剪纸。当然这天的剪纸全是一色红纸,而剪的内容都离不开双喜字。有剪成桃心头的,有剪成花框的,有剪成莲花盘绕的,也有剪成传统的万字花环绕的……这些难以一下子说清的各种剪纸,有的贴于窗户,有的贴于门首,有的贴于拜天地的中堂,也有的贴在各种器皿和用具上。反正是举手抬脚,皆见喜,喜喜必双。

  给老人们祝寿时,也离不开剪纸。室内中堂,即正对门处,要贴剪纸的“五福献寿”。这个图案以五只蝙蝠盘绕于边,中间一个大桃子,五只蝙蝠寓意“五福”,那只大桃子寓意“大寿”。

  给孩子过满月,也要有剪纸的图案,诸如剪成九只石榴为环,中间一个胖娃娃形象,胖娃娃下部是一只佛手。名曰:“九石榴一佛手,守着她妈永不走。”

  即使是办丧事,也有剪纸的东西。比如用白纸剪成的“单边穗”,胡扎在一条柳枝上叫作“雪柳”。张贴在大门首的“告丧”也是用白纸剪成。而在死者入棺时还有纸剪的“头顶衫”和“脚踩裤”,发丧时的纸幡等等。这些风俗中的剪纸和剪纸中的风俗,代代传承,形成了太原剪纸的习俗。

  剪纸习俗是太原地方传统文化的沉淀,也是当地人们心态的一种折射和反映。它以其丰富的内容,多姿的形式,灵活的表现方法,经济方便的操作,得到大众的广泛喜爱,已深深根植于这一方土地、一方人情的生活生产之中。虽然,“文革”期间剪纸曾被作为四旧革除。但随着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表现喜庆、红火、热闹、欢乐的剪纸也回到了人们生活中间,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剪纸的内容和形式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人们不仅用它装点门窗居室来美化环境,渲染气氛,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还把它搬上了高级酒楼饭庄和星级宾馆,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和现代人的生活相得益彰,融为一体。

  在今天看来,与现代人较快的生活节奏相比,显得比较闲适舒缓的剪纸活动,已不像过去那样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剪纸技艺只被少数人掌握,但它仍旧具有很深的群众基础。剪纸艺人根据现代人的生活需求,推陈出新,去粗取精,创作出了许多好的作品,有些被编辑成画册出版发行,甚至漂洋过海,得到外国人的喜爱和赞赏。剪纸已经作为一门艺术登上了高雅的艺术殿堂,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着浓郁地方风情的太原剪纸,一定会开出更美更灿烂的花朵。摘自《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