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山西晋城 > 新闻视窗

张勇勇:让失传300年的珐华工艺重现

发布时间:2021-09-03 00:57:03

(据山西经济日报 05月13日)

  从2008年底离开繁华喧闹的首都北京,张勇勇回到家乡高平,他将灵魂融入泥土,将激情注入窑炉,潜心研究珐华复烧工艺。

  十二年里,他通过刻苦钻研,不断地拜访名师,终于研究出珐华釉,让起源于山西、兴盛于山西、失传300年的璀璨民间艺术重新焕发出生机。

与珐华器结缘,潜心研究珐华复烧工艺

  高平珐华始于元末,兴于明,止于清,失传于清代雍正年间,是一种以蓝、绿、黄、紫、白等多种釉色为基调的低温彩釉瓷器。

  说起与珐华器的缘分,张勇勇历历在目。“太吸引人了!它充满着神秘感,华丽而不庸俗。”至今,张勇勇仍清楚地记得他第一次在古玩市场见到珐华器时内心的震撼

  2008年始,对古代技艺心存念想的张勇勇,带着复原珐华工艺的心愿和使命感,从北京回到家乡山西高平,和朋友一起开始到处搜寻资料,走访懂得相关技艺的老工匠,遍访国内外的博物馆探究珐华器形,筹备复烧珐华器。

  2016年,有同样追求的十几个年轻人组成团队,创建了晋城地区烧制琉璃成就最高的窑炉——朝元窑。

  靠着“十年磨一剑”的意志,张勇勇和他的团队苦心孤诣。珐华断烧已久,釉色配方失传,他们就自己调制;由于烧制历史短暂,传诸于世的珐华器凤毛麟角,他们就跑遍国内外的博物馆,研究珐华器形;为了创作出珐华精品,他们创建了2米高的朝元窑,是目前晋城地区琉璃制品最高大的窑炉。

复烧珐华,再现失传300年的烧制工艺

  在烧造—失败—继续烧造的反复中,他们不断地总结经验,直到2017年5月,釉色基本调制成功,复烧珐华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悬空式烧制法标志着珐华工艺在复烧的基础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也给张勇勇和他的设计团队带来了莫大的信心,他们将现代的设计手法和传统的技艺结合在一起,在尊古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细化工艺。

  珐华虽然由琉璃演变而来,但琉璃多为绿黄色,色彩单一,而珐华则色彩丰富,绿、黄、白、蓝、紫等均有。“釉色是珐华最主要的艺术价值所在,蓝有宝石之蓝、绿呈翡翠之绿、黄则为金箔之黄、紫现紫晶之紫。”张勇勇说,珐华最大的特点是隔釉见胎,开芝麻纹片,在色釉上比琉璃更纯正丰富,色泽纯净透亮,历久而弥新。

被称“山西三宝”之一,让世界重新认识这项民间艺术

  近几年,张勇勇带着复烧的珐华作品参加了全国各地展览,受到广泛好评,这给张勇勇和他的团队带来了极大的信心,他们不断更新传统技艺,努力让这项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在第四届山西省文博会上,张勇勇和他的作品《珐华莲池鸳鸯纹罐》斩获“金奖”,珐华器同绛州澄泥砚、平遥推光漆器被称为“山西三宝”。

  2018年5月,第五届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发来邀请,请朝元晋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制作礼品送给外宾。“我们设计的礼品是珐华牡丹璎珞纹梅瓶。”张勇勇说,瓶身颈部的十二个如意纹,象征月月如意,瓶身肩部饰有一周璎珞纹,立体感强,而主体则采用了国花牡丹,象征富贵繁盛,底部的福山寿海,也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纹饰。

  2018年10月,在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五届年会上,张勇勇带去参展的这件珐华工艺品被当作国礼赠送给了与会各国政要,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赞扬。

  论坛闭幕后,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专程发出感谢信:“贵单位所创作的珐华牡丹璎珞纹梅瓶,因其典雅的气度、精湛的工艺,传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获得了与会各国政要的一致赞许。”

(来源:晋城在线)

晋城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