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滁州概况

滁州历史大事

发布时间:2021-09-07 06:23:41
 

滁州历史大事记

(公元250~1987年)

三国

  吴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  吴王孙权遣兵10万,作堂邑(滁水经过的今江苏省六合县和滁县南乡)涂塘(堰滁水为塘),水淹北道,以阻魏兵。

  咸宁五年(279年)  11月,晋镇东大将军琅邪王司马?坡时?从涂中(即滁河中游)出发,攻打吴。次年2月,吴王孙皓遣使送玺,向司马?魄虢怠?

  永嘉元年(307年)  9月,安东将军、琅邪王司马睿率军自下邳经涂中抵达建邺(今江苏南京)。东晋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即位,称晋王,次年称皇帝。唐滁州刺史李幼卿以司马睿到过滁州西南诸山,取山名为琅邪山(后称琅琊山)。

南北朝

宋元徽元年(473年)  置新昌郡,移郡、县(顿丘)于新昌城。

  梁天监十一年(512年)  人工饲养野蚕获得成功。

  陈太建七年(575年)  移盱眙的北谯州镇于新昌城,始以此称为南谯州。

  开皇九年(589年)  废新昌郡,改顿丘县为新昌县、南谯州为滁州。

  开皇十八年(598年)  改新昌县为清流县。

  大业三年(607年)  废滁州,仍置清流县。

  武德二年(619年)  江淮农民起义军领袖杜伏威投降唐高祖,救陈陵,带兵驻清流县。

  武德三年(620年)  复置滁州,治清流县。

  天宝元年(742年)  十一月,淮西节度副使刘展反唐,攻占滁州。

  大历六年(771年)  滁州刺史李幼卿与法琛禅师在琅琊山兴建佛寺一所,代宗李豫为其题名“宝应寺”。

  建中二年(781年)  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任职期间,他写下《滁州西涧》、《游琅琊山寺》等诗文。

  大和二年(828年)  李绅任滁州刺史。当时,滁州多虎,百姓因害怕,设机阱滥捕。李绅到任,令停止捕虎。

  开成元年(836年)  滁州刺史李德裕下令拆除破旧祀宇240余所,建军营4座,又在州署建东斋水阁,命名“怀嵩楼”。

  咸通九年(868年)  庞勋起义军将领丁从实率数千人,攻克滁州,杀死刺史高锡望。

  广明元年(880年)  黄巢农民起义军攻克滁州。

五代十国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  在州治西12.5公里处建清流关。

  后周显德三年(956年)  二月,后周殿前都虞侯赵匡胤率领5000精兵,用计打败南唐把守清流关的15万大军,攻占滁州城。同年,赵匡胤驻军在滁抓获“盗贼”百余人,按律条当斩。州判赵普请赵匡胤先审讯后裁决。经审,“盗贼”中十之七八为误捕的无辜百姓,遂释之。

  乾德二年(964年)  牲畜大瘟疫,死亡无数。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  琅琊山“宝应寺”易名“开化禅寺”。宋太宗赵炅为该寺赐匾。 

  至道元年(995年) 文学家、翰林学士王禹??被贬知滁州,写下《琅琊山》、《庶子泉》等诗。

  庆历五年(1045年)  十月,文学家、龙图阁直学士欧阳修被贬任滁州知州。 

  庆历六年(1046年)  琅琊山开化禅寺住持僧智仙为欧阳修建成醉翁亭,欧阳修作散文名篇《醉翁亭记》记之。同年,欧阳修在丰山东麓筑丰乐亭,并作《丰乐亭记》。同年,州人用高梁、大米酿出美酒,欧阳修赞其“名冠淮南为甲”。

  庆历七年(1047年)  欧阳修动用民力60090个工,耗米1300石,扩建州城,翌年竣工。

  庆历八年(1048年)  闰正月,欧阳修离滁改任扬州知州。

  皇?v五年(1053年)  仁宗赵祯下诏,在滁州安放太祖赵匡胤遗像。为安放宋太祖赵匡胤图像和其御书,琅琊山开化禅寺内修建“御书阁”。

嘉?v三年(1058年)  出现小麦一茎五穗。

  熙宁八年(1075年)  滁境旱、蝗灾重。神宗赵顼问提点两浙淮东刑狱卢秉:“闻滁和民捕蝗充食,有诸?”卢秉答说:“有之。民馑甚,殍死相枕藉”。

  元?v六年(1091年)  知州王诏请书法家苏轼重新书写《醉翁亭记》,刻碑立于醉翁亭侧。同年,苏轼还书写了《丰乐亭记》,刻碑立于丰乐亭内。

  绍圣二年(1095年)  州人为纪念王禹??和欧阳修两位知州,在醉翁亭北侧建“二贤堂”。

  建炎三年(1129年)  知州向子?陈食?州军民在琅琊山中建周十余里山城一座,抗御金兵。

  建炎四年(1130年)  十月,金兵进袭滁州。十一月,滁州沦陷。十二月,金兵退出滁州。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  九月,金将萧琦攻滁州,守臣陆廉弃城而逃,滁州被金兵占领,后退走。

  隆兴二年(1164年)  十一月,金兵攻陷滁州,后又退走。

  乾道八年(1172年)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知滁州。滁州因多次被金兵攻陷,百姓外逃,城垣残败,田园荒芜。辛弃疾简赋舒征,收容流亡,开展屯田,修整街市,使滁州生产、经济得以恢复发展。辛弃疾知滁期间,写下宋词名篇《声声慢•滁州旅次登奠枕楼作》。

淳熙十年(1183年) 虎熊撞入柴户,相搏而死。

  绍熙五年(1194年)  大旱,庄稼无收,百姓食草根、树皮充饥。

  嘉泰三年(1203年)  知州林山票撰《永阳郡志》34卷(已佚)。

  开禧二年(1206年)  十二月,金将赫舍哩子仁攻占滁州。

  嘉定十一年(1218年)  二月,金将乾石烈牙吾塔在滁州打败宋朝兵马,斩首千余人;又攻下小江寨,斩三万多人,掳走万余人。

  嘉定十二年(1219年)  闰三月,金人围攻滁州,被守城军民击退。

  嘉定十七年(1224年)  金主派尚书令史李唐英至滁通好。

  宝庆元年(1225年)  七月丁丑,滁州大水,理宗赵昀下诏救济灾民。

  端平三年(1236年)  元兵攻打滁州。

  淳?v二年(1242年)  七月,元兵入滁州。

  咸淳四年(1268年)  知州刘琪为大成殿置办乐器。

  德?v元年(1275年)  三月,知州王应龙以城降元。滁人执送王应龙至扬州,义愤杀之。

  至元十三年(1276年)  升滁州为滁州路。至元二十年,复改为滁州,属扬州路。

至正十二年(1352年)  春二月,定远郭子兴起兵濠州。闰三月,朱元璋投奔郭子兴。次年,朱元璋率兵攻占滁州;郭子兴也率部万余人移驻滁州。

  至正十四年(1354年)  十月,元丞相脱脱攻滁,朱元璋设伏兵诱败之。

  至正十五年(1355年)  二月,刘福通等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帝,号小明王,国号宋,建都亳州,后移都安丰(今安徽寿县)。三月,郭子兴卒。小明王任命郭子兴之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佑、朱元璋为左右副元帅。郭、张、朱率军离滁渡江攻打元军。同年,朱元璋在滁州建太阳翊元帅府。

  至正十八年(1358年)  立滁州卫。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  二月,张士诚部将吕珍攻破安丰,杀刘福通。三月辛丑,朱元璋率军救安丰,吕珍败走。朱元璋迎韩林儿入居滁州。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  十二月,朱元璋命廖永忠至滁迎韩林儿归应天(即南京),至瓜埠覆舟,韩林儿溺死江中。 

  洪武元年(1368年)  省清流、全椒及来安,入滁州,属凤阳府,后直隶京师(南京)。

  洪武三年(1370年)  朱元璋追封已故郭子兴为滁阳王,诏有司在滁州建滁阳王庙,用中牢祭祀。

洪武六年(1373年)  兵部在滁州设立统一管理放牧繁殖军马的机构――太仆寺,令滁军民养殖马牛。户养马一匹,一年上交马驹一匹;或养牛,一年上交牛犊一头。永乐初年(1403年),另设北京太仆寺后,滁州太仆寺改称“南太仆寺”,管理六府二州的“马政”。

同年九月十三日,明太祖朱元璋御制《祭柏子潭神龙文》,遣使至滁州柏子潭(位于丰山东南)前向“神龙”祭祀。洪武十八年十二月十一日,太祖再次下诏,在柏子潭前建亭,亭内安奉御制“柏子潭神龙效灵碑”,以传扬“神效灵树”。碑亭于洪武十九年四月建成,后毁于战火。  

洪武七年(1374年)  裁滁州之南3里,和县之东3里,六合之西3里,合并建立江浦县。在滁设滁阳、大柳树和东葛城3驿站。

  洪武九年(1376年)  划东葛城属江浦县。

  洪武十三年(1380年)  复析置全椒、来安县。

  永乐四年(1406年)  知州陈琏纂修《永阳志》26卷(已佚)。

  宣德六年(1431年)  大饥荒。

  天顺元年(1457年)  在滁州设漕运卫,有船79只。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  大旱。冬大寒。

  弘治六年(1493年)  冬大寒,阴雨连绵一个多月。鸟兽饿死,有民冻死。

  正德八至九年(1513~1514年)  哲学家、教育家、南太仆寺少卿王守仁(王阳明)在滁讲学,前去听讲的人很多。王阳明离滁以后,滁州人在丰乐亭院外其讲学处建“王阳明祠”,以资纪念。

  嘉靖元年(1522年) 七月,大风刮倒房屋。

  嘉靖二年(1523年)  秋大旱,百姓流离失所,饿死无数。

  嘉靖三年(1524年)  春,大疠,死者不计其数。

  嘉靖七年(1528年)  冬,白气亘天如练。

  嘉靖八年(1529年)  蝗自西北来,蔽天遮日,丘陵坟衍如沸,所到禾黍辄尽。

  嘉靖十四年(1535年)  春,州西众山夜鸣如雷。

  嘉靖十五年(1536年)  大旱。同年,滁州人、吏部尚书胡松主纂《滁州志》4卷(已佚)。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夏大水,圩堤全被冲垮。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  建珠龙桥。

  万历十四年(1586年)  夏大水,房屋倒塌不计其数。

  万历十六年(1588年)  建丰山书院。

万历十七年(1589年)  知州丁士奇动用民力修月城6座,垛口3549处。

  万历十八年(1590年)  春,因闹饥荒,米价暴涨。

  万历三十年(1602年)  知州陈允升行丈田法,折大亩为小亩。将滁州田地塘山大亩165705.4亩折为小亩370391.9亩。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  滁州知州戴瑞卿主修《滁阳志》14卷。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  六月十六日大雨连昼夜,洪水暴溢,淹死近千人。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连续发生蝗灾、旱灾,百姓纷纷外逃。

  天启元年至五年(1621~1625年)  滁州州判尹梦璧督工开挖自张家保至孟子嘴河,疏导滁河至浦口入长江。开挖十分之八左右,遇大段山石难以开凿而停止。清光绪九年,左宗棠派人用火药炸开山石,河通,名“新开河”。河长10公里。

  天启二年(1622年)  南太仆寺少卿冯若愚为保护立于醉翁亭旁苏轼手书《醉翁亭记》石碑,建“宝宋斋”。

  崇祯八年(1635年)  张献忠、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一部进至江北滁州等地。次年正月初四,李自成军攻滁州城。初八日,明总督卢象升率部增援滁州,于城西打败起义军。

崇祯十四年(1641年)  漕运水涸,改海运,征滁米3000石。滁州百姓苦正额还无法筹措,又加此额外负担,多外逃。同年,疫疠盛行,人相食。

  顺治九年(1652年)  四至六月无雨,大旱。

  康熙七年(1668年)  五月十五日,虎近东城伤人。六月十七日,地震,民房倾圮无数。

  康熙十年(1671年)  夏,旱、蝗。

  康熙十一年(1672年)  夏,蝗蝻生。州署令民捕捉,交蝗一石给米三升,蝗势顿减。

  康熙十二年(1673年)  滁州知州余国木普主纂《滁州志》30卷。同年,改小亩为大亩,滁州有田92683亩。

  康熙十三年(1674年)  滁州武举陈彪在破山口开矿采铜。不久,被禁止。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滁州知州王赐魁补修《滁州续志》2卷。

  嘉庆年间(1796~1820年)  琅琊山“开化禅寺”改名为“开化律寺”。

  咸丰三年(1853年)  四月九日(公历5月16日),太平军将领李开芳、林凤祥、吉文元率部攻下滁州。滁州知州潘忠衣耿吓死在丰乐亭。

  咸丰七年(1857年) 捻军攻滁州。冬,丰山鸣响。

咸丰八年(1858年)  三月二十八日(5月11日),太平军李秀成部攻占滁州,知州蒋翰英弃城夜逃。四月二十一日(6月2日),清道员吴棠率民团和水勇攻打滁州,太平军与其战于滁州北门外,歼团丁、水勇千余人。五月一日(6月11日),李秀成将滁州交李昭寿(李兆寿)把守,自率所部进驻全椒。八月二十日(9月26日),太平军前军主将陈玉成与后军主将李秀成率部于乌衣大败清钦差大臣德兴阿、帮办军务总兵鞠殿华和钦差大臣胜保等所率清军,歼清兵三四千人。九月二十四日(10月30日),李昭寿叛变降清,将滁州献给胜保,改其部称“豫胜营”,自更名李世忠。

  咸丰九年(1859年)  六月,太平天英王陈玉成与西捻军合围滁州,攻城不下,于七月二十二日(8月20日)撤围离滁。

  咸丰十年(1860年)  二月十四日(3月6日),陈玉成部攻打滁州。十七日,太平军被清军李世忠部击退。

  同治三年(1864年)  四月,李世忠的“豫胜营”被遣散,退出滁州。

  同治年间(1862~1874年)  战乱之后,滁州百姓只剩下十分之三四。河南光州、安徽安庆人大量迁来滁州。 

  光绪七年(1881年)  全椒人薛时雨重建醉翁亭,后又重修丰乐亭。

  光绪十五年(1889年)  英国籍基督教传教士路光邦在珠龙桥开堂传道。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滁州知州熊祖诒主修《滁州志》10卷。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一月,滁城基督教堂落成。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九月二十六日(10月27日),盱眙、定远、滁州和来安等地会党以刘福彰为首起事反清,不久失败。同年,天主教由神甫徐佩南传入滁州。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滁州设邮政箱局。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最后一次州试,录取秀才22名。同年,基督教堂内设基督医院。同年,废科举,兴学堂。滁城东关保和乌衣镇中街各设官立初等小学堂一所。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设官立高等小学2所、初等小学堂4所。

  宣统二年(1910年)  九月四日(10月6日),津浦铁路南段浦口至临淮关段(经由滁城东关外),售票搭客。同年,滁州传统产品“竹篮”作为商品出售,行销各地,名闻国内。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  春,淮上军方绍州部400余人入滁,俘滁州牧陈某。4月,改滁州为滁县。

  民国2年(1913年)  2月4日,铁路警察与“九龙会”劫县府银库,得银元2000余枚。县长从后衙逃走。3月11日,滁县知事潘某因办某案激起公愤,县民数百人冲砸县署,闯进监狱放走囚犯。8月6日,袁世凯军冯国璋部攻占沙河集。

  民国3年(1914年)  3月26日,李三杰在滁县西部领导农民起义,号称“江淮讨袁侠义军”。31日,起义军失败。

  民国4年(1915年)  5月下旬,滁县蝗虫成灾。本年,滁县商会成立,会长侯寄六。设在滁县境内的“安徽省立森林畜牧场”聘请美国籍艾伯烈主持场务工作。滁县设关岳庙女子高等小学、甲种师范传习所。惠康钱庄开业。

  民国6年(1917年)  7月,张勋复辟失败,其部驻滁定武军第七路闻讯哗散。散兵在大西乡大肆抢掠。本年,中国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滁县部分工人应募赴法国从事后方生产。

  民国7年(1918年)  3月,陆建章、柏文蔚等联名发出通电组织安徽讨倪(嗣冲)军。滁县同时出现革命党人活动。

民国8年(1919年)  5月,滁县学生游行示威,发通电支持北平学生运动。

本年,滁县霍乱流行。

  民国9年(1920年)  安徽省立第九师范学校在滁建立。

  民国10年(1921年)  6月,安庆市各中学学生发起的“要求增加教育经费,反对军阀混战”运动遭到安徽军阀马联甲和倪道火良的镇压,学生姜高琦受伤身亡。滁县学生组织“姜案学运后援会”,进行讲演、追悼活动,响应和支持安庆学生的斗争。本年,滁城长巷煤油公司失火,烧毁民房100多间。滁县印刷业由木刻改为石印。

民国11年(1922年)  夏,在南京读书的滁县学生胡竟铭、贺仪昭等暑假回滁组织“旧雨联欢社”,开办义务学校,进行义演,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该社还与章友三、吴葆初等联合创办《清流声》期刊,发动民众,宣传新文化。

民国13年(1924年)  5月,滁县青年张正猷、张惟杰、王桂淮、吴克骅先后到广州报考黄浦军校,毕业后,在民国14~17年东征、广州赵义中先后牺牲。本年,宋德全在滁城鲜鱼巷口开办第一家私立西医院。

  民国14年(1925年)  6月初,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滁县工人、学生和市民成立“沪案后援会”,组织“抵制日货检查组”,开展反帝示威游行,并迫使教会学校将学生“必须做礼拜”改为“自由做礼拜”、将圣经由“必读科”改为“选读科”。10月,中国共产党南京地方委员会成立,所属64名党员,有滁县籍党员1人。11月,滁县铁路工会支部成立,有会员280人,共产党员鸿儒在工会中工作,并担任中共南京地委滁县通讯员。

  民国15年(1926年)  5月,中共滁县独立支部成立,有党员3至5人,受中共南京地委领导。12月,于祖训、吕亚颜等在琅琊山召开会议,成立国民党滁县筹备委员会。本年,粮商王德才在滁城东关建成小型机制面粉厂(民国20年定名为“大成面粉厂”),安装2千瓦直流发电机一台发电照明,开滁县使用电力先河。

  民国16年(1927年)  3月24日,国民革命军占领南京。与此同时,直鲁联军褚玉璞部王金韬团在滁县举义。26日,直鲁联军张宗甫旅由江浦撤退,27日进入滁县界内。是夜,张宗甫部炮击滁城,死伤居民30多人,击毁民房100多间。王金韬团夜袭张宗甫,迫其于28日晨北逃。4月,王金韬团退至合肥,加入国民革命军第五独立师。春,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一、二两师到达滁县。国民党滁县党部协同北伐军政工人员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土豪劣绅”、“实行三大政策”等口号,宣传、鼓动群众,并积极组织各业工会,成立滁县总工会。 5月28日下午二时,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乘铁甲专车北上停靠滁县老火车站,在第四十军军长贺耀祖等人陪同下,乘轿去琅琊山,游览了醉翁亭。9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南京市委派王明渠来滁县召开会议,成立共青团滁县支部。会议推选葛天民为书记。11月,共青团南京市委书记史砚芬来滁县检查工作,要求滁县共青团把组织店员工会作为主要工作来抓。至年底,滁县成立了100多人的店员工会和20多人的骡行工会。11月,滁县的党组织归属新成立的中共江苏省委领导。

民国17年(1928年)  5月,共青团南京组织遭破坏,共青团滁县支部负责人先后被捕。夏6月,经共青团江苏省委批准,在界牌集重建共青团滁县支部,李模中为书记。之后,相继建立了共青团施家集、西王集、六房户、广兴集、界牌集支部。本年,滁县有22757户,143500人。滁州人章心培和琅琊寺住持达修编纂成《琅琊山志》8卷。

  民国18年(1929年)  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滁县委员会成立,李模中任书记,全县有团员200多人。3月,安徽省政府主席、第十三路军总指挥石友三在滁州通电就任“护党救国军第五路总司令”,起兵反对蒋介石。中旬,石友三部在津浦铁路浦蚌段与蒋介石军发生小战,滁县沙河集桥被毁。本年,全椒、滁县政府合修滁全公路,次年路基完工。本年,县立乌衣小学附设幼稚班。

  民国19年(1930年)  1月,蒋介石任命石友三为河南省清乡总指挥,石部开始移防。19日,因石部移防发生障碍,国民政府派部队向滁州集结。春,共青团江苏省委和南京市委遭破坏,滁县的团组织改由中共南京市委领导。8月,中共南京市委派共产党员胡尚志、陈钧来滁县组织“党团行动委员会”,准备在西乡组织农民暴动,组建红军第十六军。后因胡尚志被捕,陈钧离滁,暴动计划夭折。9月,设在滁城的省立第十一中学改名为省立第八中学。本年,滁县霍乱大流行,病死的人很多。滁县体育场建成。

  民国20年(1931年)  9月,“九•一八”事变后,滁县各界青年和广大学生,纷纷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成立“抗日救国会”,发表抗日宣言《告同胞书》,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救国斗争。本年,“乐园”戏院在夫子庙内开设。

  民国21年(1932年)  滁人于丽吾在鲜鱼巷口开设济华堂药店,为滁城最早专营西药的店铺。11月,析盱眙、来安、滁县和定远4县地置嘉山县。滁县划出张八岭及矾山等地。

民国22年(1933年)  货币“废两改元”后,停止银两流通。

  民国23年(1934年)  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沈鹏奉令将滁民国21年所造之飞机场扩大,先后共占地900亩。

  民国24年(1935年)  4月,中国银行滁县办事分处成立。本年,始有县级财政收支预算。

  民国25年(1936年)  4月5至6日,著名作家方令孺、丁玲,画家徐悲鸿等专程从南京来滁游览琅琊山。方令孺就此次游览的见闻写出散文《琅琊山游记》。10月,安徽省地方银行滁县办事处开始营业。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滁县青年、学生组成“抗日救国会”,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本年,省立滁州中学开设高中部。

   民国26年(1937年)  8月,滁城张益天、章师培、裴海萍、薛宗元和谢振欧等人组织起“滁县青年救亡协会”。12月,协会又到西乡组织有2000多人的“中国人民抗日宣传团”,薛宗元任总指挥,下设大、中、小队,备有步枪、土枪等武器,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从南京渡江北犯,滁县县长严锡九携县府人员逃往含山县仙踪镇。12月18日,日军侵占滁城,19日侵占乌衣镇,大肆屠杀无辜百姓。接着,日军又对滁县西乡进行“扫荡”,并侵占铁路沿线,驻兵滁城,扶持汉奸石华斋、黄新农成立伪滁县维持会。

民国27年(1938年)  1月29日,日军侵犯蚌埠。滁城、全椒之日军出兵进犯定远,在小马厂、鸦窝集、黑狼庙一带受到“中国人民抗日宣传团”的阻击。由于缺乏武器和战斗经验,宣传团被打散。3月,滁县县政府在山根刘建立,安徽省政府任命由爱国青年推荐的谢振欧为县长。同时成立“滁县民众动员委员会”。

4月,中共安徽省工委派遣共产党员赵卓、曾子坚分别以滁县动委会指导员和省动委会第四十工作团团长的身份到滁县发动敌后抗战。同月,中共滁县特别支部成立,赵卓任书记。“滁县人民抗日自卫军”成立,谢振欧任司令,原解放区干部金光华任副司令。自卫军有武装人员2000多人,从中挑选部分青少年组成“青少年抗日先锋队”,金光华兼任队长。

5月,滁县人民抗日自卫军奇袭横行津浦路东、路西的土匪张成贵部,歼匪100多人,俘虏80多人,又乘胜歼灭花山土匪200多人。6月中旬,新四军第四支队领导的“东北流亡抗日挺进纵队”在滁全公路腰铺段伏击日军,炸毁日军汽车1辆,缴获一批军用物资。秋,驻滁日军在遵阳街设立土膏店,公开出售鸦片。

11月,安徽省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下令撤去谢振欧滁县县长职务,改委樊公纯为滁县县长。金光华、薛宗元等率“青少年抗日先锋队”70多人并入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赵卓、曾子坚等撤回中共安徽省工委,中共滁县特别支部自行消失。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二营由朱绍清率领进驻滁县曲亭、常山一带,开展抗日活动。

12月,伪滁县县公署在滁城成立,黄新农任知事。

民国28年(1939年)  2月,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战地服务团到达滁县章广集,在太平集一带组建农、青、妇等抗日群众团体和自卫武装,秘密发展共产党员。年初,滁五区(珠龙区)区长蔡家璋(共产党员)在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干部的指导下秘密组建160多人的珠龙桥游击大队。3月17日至4月14日,新四军第四支队特务营及江北游击纵队一部连续在滁城周围、乌衣、担子、腰铺、陡岗和沙河集袭击日军,毙敌数十名。

4月22日,滁城日伪军400余人偷袭驻施家集滁县县政府。滁县常备队奋起抵抗,新四军第四支队闻讯前往救援,打退了日伪军。4月,新四军第四支队以八团的一营、特务营和部分游击队,在滁县窝子李村成立“挺进团”,开赴定、凤、嘉地区活动;二营活动于滁县西乡山区和珠龙桥一带。常山岭农民夏贤德在新四军第四支队七团三营的支持下,组成50多人的“农民抗日自卫队”。后自卫队发展到250余人,成为一个中队。

5月19日,驻滁日军3辆汽车行至滁全公路薄阳坝附近遇地雷,2辆汽车被炸毁,死军士7人、伤6人。5月中旬,中共苏皖省委在余家圩子开会,决定由方毅、朱绍清等组成中共路东临时前委,方毅为书记。

7月,蔡家璋被滁县政府撤去区长职务后,即公开领导游击大队,改称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滁县游击队,谈先知任大队长,蔡家璋任政治处主任。7月,新四军第三游击大队在花山成立,大队长徐万炳,政治处主任吴泽芳。大队下辖六个中队,其中一、五中队大部分是滁县籍青年。滁四区(章广区)成立有25名队员的常备队,常备队与新四军游击队秘密取得联系,年底,改编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第一独立游击大队第四中队,扩展到400多人,刘正常任中队长。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部到达皖东。先驻定远大邓家,不久移驻滁县太平集,至民国30年迁离。夏,曲亭自卫队70多人在队长卢康民的带领下到藕塘参加津浦路西抗日游击大队,编为第一中队。夏,中共苏皖省委机关由全椒县大马厂移驻滁县瓦屋薛。

8月2日,日伪军600余人围攻驻张二房的滁县常备队。驻庙山的新四军第四支队九团二营四连闻讯前往救援,激战4小时,击退日伪军。8月13日,为纪念“八•一三”抗战两周年,新四军第五支队八团一营一连在沙河集伏击日军,毙敌15名,伤16名。8月,滁县县长樊公纯率滁县常备大队在小李集偷袭新四军第四支队工作队,工作队员牺牲、受伤多人。    

9月,中共苏皖省委派民运组到珠龙桥一带发动群众,组织农、青、妇抗敌协会,秘密发展中共党员。

11月,中共苏皖省委派林轩到珠龙桥与民运组一起工作,组建中共珠龙桥直属区委,林轩任书记。区委直属中共苏皖省委领导。11月底,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化名胡服)率中原局委员、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徐海东和中原局机关,到达藕塘镇附近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旋即来到滁县,刘少奇率中原局机关驻瓦屋薛,徐海东住在太平集第四支队司令部。

12月,刘少奇在瓦屋薛村主持召开了来皖东后的中原局第一次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论论了发展皖东及华中工作的战略部署和具体措施。12月21至23日,日伪军2000余人分三路“扫荡”全椒县周家岗和古河地区。其中一路为滁县日伪军400余名,从珠龙桥、官庄、施家集侵犯周家岗。驻古河的安徽省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李本一不战而逃。新四军第四支队在徐海东的指挥下,与日伪军激战三昼夜,毙伤日伪军160余人,生俘日军少佐1人,取得了皖东第一次反“扫荡”重大胜利。本年,黄峰岭村(今属曲亭乡)30多名青壮年组成回民自卫队,配合新四军站岗放哨,接送掩护伤员。

民国29年(1940年)  1月,中共中央中原局决定撤销中共苏皖省委,分别成立中共皖东津浦路东省委和中共皖东津浦路西省委。路西省委机关先住滁县瓦屋薛,后移住定远藕塘一带。

2月,中共章广区委建立,随即领导民众抗日自卫队解除国民党滁四区区署武装,正式建立常皇乡抗日民主政权。18日,在竹杨家建立滁四区区署,区长薛宗元。2月,中共皖东津浦路西省委决定,撤销中共珠龙桥直属区委,成立中共滁县县委,负责人林轩。2月下旬至3月下旬,国民党政府军李品仙部第一三八师、一七一师一部和第十、十二游击纵队共5000余人,分路向皖东津浦路西地区发动军事进攻。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决定,集中第四、第五支队和苏皖支队,在路西实行自卫反击。新四军经施家集、界牌集和定远大桥等战斗,歼第十游击纵队大部、十二游击纵队一部,击退顽军的进攻,保卫了路西抗日游击根据地。

3月11日,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罗炳辉率5个营的兵力在滁县抗日游击大队的配合下,于施家集向不抗日、闹摩擦的滁县常备大队和天长别动大队约1000余人发起进攻,毙俘700余人,赶走了滁县县政府。3月中旬,滁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施家集成立,蔡家璋当选为县长。县政府下辖滁三、四、五区。

4月,刘宏任县委书记。县委驻地,先后在施家集、瓦湖、前张村等地。4月上旬,刘少奇、张云逸率中共中央中原局机关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离开定远、滁县,进驻津浦铁路路东来安县半塔集大田郢。4月18日,滁县临时参议会开幕,各乡选派2名开明士绅参加会议。

5月21日,日伪军100多人侵占珠龙桥。新四军第四支队九团一部与敌激战7小时,打死打伤日伪军数十人。5月29日,滁三区区队班长陈子国与国民党匪特方胜余勾结在西冷村发动武装叛变,杀害滁三区区长章全、民运组员陈隆源和区队一名班长。事件发生后,中共滁县县委派人查处,迅速将叛变分子处决。5月,定、凤、滁三县发放赈济灾荒公债,滁县认购5000元。

8月1日,皖东津浦路西各县联防委员会联防办事处成立,领导路西各县抗日民主政权。8月,津浦路西抗日联合中学在滁县瓦屋薛成立。9月5至8日,滁县召开农抗代表大会,讨论布置全县农抗组织的工作任务,改选了县农抗理事会。9月,滁县独立营在窝子李成立,下辖3个连,约200余人。10月12日,滁县流亡政府县长樊公纯率部六七十人袭击张二房,抢劫农民秋粮。13日,滁县独立营一部与滁三区自卫队协同作战,将樊部击退。

11月10至12日,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第一团和第二团一营等部,击退国民党政府军第一七八师八二七团和第八游击纵队对滁县界牌集(今属定远县)的进攻。11月,乌衣日伪军强拉民夫兴修乌(衣)全(椒)公路,民众群起反抗。12月20日,日伪军1000余人分三路“扫荡”路西抗日根据地。其中一路由滁城进犯珠龙桥、施集等地,在皇甫山东与新四军第五支队八团遭遇,双方激战两昼夜,日伪军死伤100多人,八团伤亡近百人。

本年,日本人涩本宽三在滁开设“福昌洋行”、“三井洋行”,垄断滁县粮食及日用品的贸易经营。

民国30年(1941年)  1月下旬,“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决定在江苏省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陈毅任代军长,刘少奇任政委,将新四军所属各支队编为七个师。坚持皖东抗战的第四、第五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合编为第二师,下辖第四、五、六旅。

2月12日,日伪军3000余人分路向皖东津浦路西根据地“扫荡”,其中驻滁城的日伪军400余名分两路向皇甫山侵犯。皇甫山区的新四军第二师五旅十三团截敌于曲亭附近,歼敌40余名。滁县独立营一部与日伪军在烂泥冲遭遇,滁三区区长朱迪光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3月某日,滁城日伪军100多人偷袭皇甫山区新四军兵工厂。太平乡民兵分队长吴荣才和民兵高利祥随部队转移机器时与敌交火,子弹打完,光荣牺牲。

5月,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中共皖东津浦路西省委改称中共皖东津浦路西区党委,驻滁县李集的下马村。后移驻定远藕塘一带。5月,中共滁县县委机关报《新滁县报》创刊,为四开油印不定期小报。共出10期,于年底停刊。夏,滁县参议会成立,蔡家璋兼任参议长。夏,滁县独立营攻破广卫伪军据点,歼伪军一个排,俘虏10多名。

8月6日,日军一列军车在津浦铁路乌衣段遇地雷炸毁,死日军数十名,铁路中断。秋,中共大柳乡党支部带领抗日军民反封锁,办起“运盐合作社”,群众自愿投资入股,定期分红。秋,滁县文工团在常山岭成立,各乡也成立业余文工团,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秋,滁县独立营上升扩编为津浦路西独立第一团(亦称滁定独立团)。独立营上升后,县委抽调各区队武装,扩充成立滁县人民抗日自卫总队,下辖四个连,约二、三百人。

11月26日,为保卫路西抗日根据地,新四军第二师五旅十三团在黑狼庙抗击国民党桂军第一七一师等部的进攻,十三团团长林英坚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本年,滁城遵阳街、东大街,中心街至四牌楼开始使用电灯路灯。本年,日军独立第十二混成旅团夫鹿大队的一个中队和大队部驻滁城,并在沙河、珠龙、担子、乌衣、腰铺等地设立据点。

民国31年(1942年)  1月5日,驻滁新四军某部在津浦铁路东葛至乌衣段埋设地雷,炸毁日军车一列,铁路中断。2月22日,滁城日伪军向平桥、兴隆寺、杨饭店一带“扫荡”,经路西地方武装英勇抗击,迫日伪军退回滁城。春,津浦路西党政军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新四军第四旅十团二营在津浦路滁县至明光段西侧,第四旅十一团在常山岭一带,滁县独立团在曲亭以北,与百姓协力开荒生产。

4月,关山乡民兵在铁路工人的掩护下,炸毁沙河集车站铁路桥,津浦铁路一度中断。6月,中共津浦路西区委决定成立津浦铁路南段工委,对外公开名义为铁路保卫大队。大队活动于曲亭、大柳至张八岭一带,开辟交通线,以保证路东、路西根据地人员的往来和物资的运送。7月10至13日,津浦路西地区妇女抗敌协会成立,周建南任理事长。8月25日,滁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曲亭店召开区、乡(镇)保长、各级工农青妇抗敌协会代表会议。会议决定:取消保甲制,村设村长1人;发动保卫秋收运动。8月,淮南银行路西分行在藕塘建立,发行淮南币。11月中旬至12月,日伪军3000余人向淮南津浦路西根据地进行“扫荡”,路西军民开展了反“扫荡”作战。

本年,滁县抗日根据地各区、乡开展普选,选举产生了各乡乡长、副乡长。本年,“脑膜炎”大流行,滁城死者甚多,最多一日达200多人。

民国32年(1943年)  2月,根据“精兵简政”的要求,中共路西区党委决定撤销中共江(浦)和(县)全(椒)县县委,将其所属全二区与滁三区合并,中共滁县县委改称中共滁(县)全(椒)县委。3月,中共淮南区委和淮南军区决定组建铁路工委和铁路便衣大队。工委、大队活动于浦口至明光铁路沿线两侧各15公里区域,保证路东、路西的交通。铁路工委下辖三个区,其第二区为滁县的独山区及其张浦营乡、独山乡、龙亭(盈福寺)乡。春,路西专员公署贸易局在施集开办民生商店。春,花山区队配合新四军侦察队连续拔除城南、北关两个伪警察分所,俘获全部人枪。接着,花山区队又攻克滁全公路上的梅铺碉堡,俘敌13名。

5月3日,滁四区妇女抗敌协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号召会员拥军拥政,向妇女劳动英雄马杏儿学习。5月,路西专署决定,将滁四区的马厂、界牌和新建立的元山乡,划归全合直属区。同年秋,界牌乡、元山乡并入马厂乡,复属滁四区。6月12日,2名日军和4名伪军到庙山乡抢劫,庙山乡模范队和游击队将他们包围,俘1名日军和2名伪军。模范队受到路西军分区的嘉奖。夏,花山区马鞍乡发动群众减租减息。8月,花山区民兵在腰铺、高庄击毙伪军5名、俘虏伪军13名。

8、9月间,被日军击伤的一架美军飞机在轰炸日本东京返航途中于滁县上空起火,6名机组人员跳伞降落在大柳东的大槲家。铁路游击队将他们救获,安全转送到新四军军部。 

11月初,根据斗争形势需要,中共路西地委、路西专署决定撤销滁全县,恢复成立中共滁县县委、县政府和中共全椒县委、县政府;全二区划回全椒县。冬初,新四军第四旅十一团三营与花山游击大队攻克日伪军在十五里大桥新修的据点,消灭伪军一个中队。冬,路西文教系统教师、干部集中在定远县藕塘进行整风学习。

本年,大成面粉厂工人要求增加工资,进行怠工。资方因怕不能如期交付为日军加工的军粮,被迫答应工人的要求。

民国33年(1944年)  2月,花山区掀起参加新四军热潮。 5月28日,滁城增加日伪军1000多人,当晚,有200余人开往珠龙桥。29日,珠龙桥日伪军偷袭滁五区区署未逞。5月30日,日伪“定滁边境讨伐部队”约2500人,分三路向路西抗日根据地“扫荡”。其中一路侵占滁县常山岭一带,另一路侵犯章广集、黑狼庙。在新四军第四、五旅和地方武装的打击下,6月3日,日伪军由施家集退回滁城。5月,配合根据地反“扫荡”,新四军路东分区来(安)六(合)支队拔掉了大王郢日伪军据点,消灭伪军一个中队。

8月6日,来六支队袭击乌衣小街伪军,毙、伤伪军70多人,俘虏30多人。8月,花山区队配合新四军某部侦察队,攻克赤湖铺附近的伪军据点,歼敌80余人。10月,中共嘉山县复兴区委向滁县县城方向开辟抗日根据地,在滁县境内先后建立了新集(乌龙山)、关帝、黄泥、磨盘山(八石山)、八里店等乡的抗日民主政权。

10月,滁县抗日根据地开展生产互助运动,花山区40多个村庄组织了30多个互助组。其中骆国斌、骆国祥互助组生产搞得好,受到中共淮南区委书记谭震林的表扬。11月,日伪军袭击中共滁县县委、抗日民主政府驻地曲亭前张村,烧毁前张村的全部房屋。

本年,新四军第二师在老虎塘建立兵工厂。

民国34年(1945年)  1月,滁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沙洼、獾子刘建立军纱厂。2月中旬,淮南津浦路西根据地召开群英大会,滁县的劳动英雄、战斗英雄、纺织英雄、模范工作者数十人,同路西各县代表出席会议。6月,滁县总队大部分战士编入新四军第六旅十七团。

8月6日,嘉山县总队在新四军第二师师部学兵连、独立营配合下,发起黄泥岗战斗。经两天一夜激战,毙伤日伪军20多人,俘伪中队长蒲金龙等80多人。8月14日,滁县总队前往珠龙桥令日伪军投降,日军拒降,总队发起攻击,毙伤日伪军各1名,伪军一个大队起义,日军32人逃往滁城,珠龙桥收复。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新四军第二师四旅收复滁全公路沿线腰铺、陡岗等10多个日伪军据点,日伪军退入滁城。8月中旬,中共路西地委组建滁全工作队,准备接管滁城和全椒县城。由于日军拒绝向新四军投降,国民党军队进占了滁城和全椒县城。新四军第二师四旅转移路东,滁全工作队撤销。8月中旬,新四军淮南独立旅第四团一营奉命接受乌衣镇日伪军投降。日军拒降,一营发起攻击,俘获30多名日军、80多名伪军。8月,中共路西地委和路西专署决定,滁县、全椒再次合并成立滁全县,成立了中共滁全县县委和县政府,驻地施家集。 8月,抗日战争胜利,国民政府宣布免征田赋一年。

9月22日,滁五区发生蝗灾。滁四区为防蝗害,大人小孩抢割黄稻2天。10月初,滁县总队改编为滁全支队。10月14日,国民党政府军第一七一师五一三团与地方保安队1400多人占领从界首到滁全公路两侧地区。中共滁全县部分干部、家属随地专机关一起转移到津浦路东。10月28日,驻全椒的第五行政督察区第十游击纵队300多人偷袭小马厂,滁四区模范队民兵坚守工事,打退了第十游击纵队三次进攻。10月29日,新四军第六旅十七团四连在滁县东北部的皇道山,阻击投降国民党政府军的伪军吴化文部一个团的进攻,毙伤敌200多名。四连连长潘金波、副连长王银美及一排大部分战士英勇牺牲。

11月上旬,根据斗争形势需要,中共华中第四地委决定,将定远县东南部并入滁全县改建定滁全县,建立中共定滁全县委和县政府,驻地常山岭,下辖滁三(花山)、滁四(章广)、滁五(珠龙)、滁六(周家岗)、定三、定五、定九等7个区。11月3至5日,定滁全支队回民连二排奉命掩护地方机关和工厂的安全转移,于珠龙桥阻击国民党政府军的进攻。二排32名战士在连长董立才的指挥下拼死坚守工事,持续战斗三天,打退敌人十几次进攻,最后弹尽,董立才和部分战士英勇牺牲。

12月中旬,驻滁城吴化文部一个连投奔解放区到达广卫,向大柳乡公所投诚,乡公所将该连移交给了新四军第二师六旅。

民国35年(1946年)  1月中旬,国民党政府军在珠龙桥、施家集和杨饭店相继建立据点。3月4至6日,定滁全县在高头张召开各界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定滁全县各界人民代表联合会。

4月,国民党政府军第四十八军占领定远城,兵力分布于定远、全椒及滁县到蚌埠津浦路段。4月,新四军淮南军区第六旅十七团三营分配到定滁全县,加强定滁全支队。

5月8日,驻滁城国民党政府军第七十七师、一七一师以清查户口为名,抓居民1000余人,除部分获保释外,有500余人被拉做民夫。5月10日,华中第四军分区司令员陈庆先、地委书记黄岩在常山岭召集定滁全县负责人开会,要求县、区、乡坚持原地斗争40天,并研究了县委负责人分工带领地方武装坚持斗争的措施。5月中旬,国民党政府军以9个团的兵力向淮南津浦路西地区进攻,在进占定远县城和藕塘镇后,又向章广、常山、珠龙、施家集和周家岗等地“清剿”。5月,中共定滁全县委书记黎竞平、定滁全支队司令吴万银率定滁全支队独立营、机炮连300多人进入巢县、和县、含山县敌后,分四股活动,开展游击战争。后因部队伤亡较大,相互失去联系,一部分进入大别山,一部分撤回津浦路东,一部分扩建成巢北支队,留巢湖地区坚持斗争。 5月18日,路西军分区通讯连一个排30多名战士在孙岗一带架设电话线时,与国民党政府军第五一六团一个营遭遇,激战一天,该排战士全部牺牲。30多名逃难的无辜群众同时惨遭杀害。5月19日,中共滁四区区委组织委员李活、侦察队队长许金良带领20多名民兵坚守界牌集工事,与数倍的国民党政府军激战一昼夜,全部英勇牺牲。5月中旬,中共华中第四地委、专署及路西各县的大部分干部,根据上级指示,撤退到津浦路东盱眙县解放区,后撤到山东解放区。5月24日,定滁全县县长罗应生和军分区交通大队队长阮官清所部在白庙张被国民党政府军包围。战斗中,阮官清不幸牺牲,罗应生率部突围后,撤退到津浦路东。5月,国民党政府军一个团进攻滁五区,中共滁五区区委书记刘家田等带领全区干部、民兵奋力反击,因寡不敌众,区委组织委员陈汉香等数十名干部、民兵牺牲。区委书记刘家田、区队副童兴照、游击队队长蒋干、花山区区长吴光辉、定五区区长江心田、县民政科科长边江屏等干部被俘。

6月,根据中共华中第四地委指示,在铁路路东新成立的以吴飞为书记,周敬之为大队长的定滁全工委和武工队20多人重返津浦路西,在大柳、施集、皇甫、孤山、周家岗,小马厂一带开展游击活动。因环境险恶,无法立足,7月,又撤回津浦路东。

7月6日在滁城小西门外被杀害。上半年,滁城士绅建立滁县银行。7月下旬,中共华中第四地委决定:建立中共和(县)含(山)全(椒)县委,由吴万银任书记,定滁全县建制撤销。9月,国立劳作师范学校由重庆迁入滁县,改称安徽省滁县劳作师范学校。12月7日,滁城千余名师生罢课,抗议滁县政府拖欠教师4个月薪金,引起全社会关注。

民国36年(1947年)  2月,中共淮南工作委员会所属第二工委在山东临沂县组成中共定滁全县工作委员会和第三大队,受淮南第二工委领导。7月,淮南第二工委撤销,直属中共淮南工委领导。这一年,中共定滁全工委随军南下,在江苏省淮(安)宝(应)地区和淮南津浦路东地区开展游击活动。本年,郑万钧教授在琅琊山醉翁亭外和南天门下发现两种榆树新种,分别命名为“醉翁榆”和“琅琊榆”。新中国建立后,这两种树被确定为安徽省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本年,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引起恶性通货膨胀。

本年,滁城小学教师为增加薪金举行游行,并捣毁县政府门窗,县长从后门逃走。

民国37年(1948年)  1月,艾明山率淮南津浦路西干部大队由山东南下,进入凤阳山一带。2月,中共定滁全工委委员谢捷三率淮南第二支队三大队由津浦路东到达皇甫山区,在大柳、盈福寺一带活动。由于国民党滁县警备队“清剿”,三大队撤退。

3月,中共淮南工委组成中共定滁县委员会、定滁县政府、定滁县总队,陈振亚任县委副书记,姜汉三任县长兼总队长,谢捷三任副县长兼副总队长。定滁县管辖定远县的藕塘、天长集、大桥、老人仓4个区和滁县的皇甫区(同年5月建立)、花山区(同年11月建立)。3月下旬,杨效椿率淮南支队第二营进入淮南津浦路西。并派郑刚等到皇甫山区组建游击队。 

4月16日,国民党政府军第二十五师、四十六师及定、滁、全等县地方武装,开始对津浦路西解放区实行“百日清剿”。第十二纵队三十四旅、第四纵队三十三团采取“打了就跑”的外线迂回战术,把敌军主力引走。同时,路西军分区和定滁县军民开展了艰苦的反“清剿”斗争,终于在7月底,彻底粉碎国民党政府军的“百日清剿”。 4月,定滁县章皇乡政府和中共党支部成立。

5月底,中共路西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杨效椿率一个营攻克周家岗、施家集。定滁县县长姜汉三带工作组随军行动。战斗结束后,部队在大韩宿营时被国民党政府军包围。在突围中,有21名指战员壮烈牺牲。

7月,中共定滁县县委副书记陈振亚等人,在安子集山神庙等候开会时突遭国民党政府军包围。适皇甫区区大队执行任务后途经该地,立即予以反击。县委组织部部长兼皇甫区区委书记闵汶在突围中光荣牺牲。

8月,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代替法币,以1元折合法币300万元的比率收兑和投入市场使用。9月,皇甫区游击队进入花山地区活动。

10月15日,国民党首都卫戌总司令部在滁城召开滁县指挥所绥靖会议,准备对淮南解放区发动新的“围剿”。10月下旬,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第四支队干部大队一个分队到达皇甫区,组织民工支援淮海战役。10月下旬,定滁县总队在江淮第四军分区一个连的支援下,取得袭击安子集、老鳖滩战斗的胜利,歼国民党地方武装140余人。安子乡、永宁乡和大桥乡的乡长、大队长全被俘虏。10月,太平乡民兵配合定滁县总队打掉了国民党大肖家乡公所,活捉乡长、乡丁等13人。11月6至12日,定滁县民兵和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一部在津浦铁路滁县段掀铁轨、割电线,破坏国民党军队的交通,支援淮海战役。

11月25日,中共江淮区委指示江淮第一地委,在津浦路东的天(长)高(邮)县组建中共滁州市委、滁州市工作队,准备接管滁县。11月26日,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一、四支队,在第四军分区武装和定滁县总队的支援下,与国民党政府第六十六军十三师的三个团在皇甫窝子李以西的秃子山激战一天,毙伤俘敌250人。

年底,自琅琊山至龙亭口以西地区全部解放,并相继建立起区乡级政权。

民国38年(1949年)  1月18日,定远县城解放。中共江淮第四地委决定,定滁县领导机关及武装力量进入定远县城,建立中共定远县委和县政府。1月22日,解放沙河集。1月24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江淮军区第三十四旅解放滁城。下午,中共滁州市委率工作队进入滁城。鉴于滁州市辖区较小,仍定名滁县,建立中共滁县县委、县政府和军事管制委员会。县委书记胡锡川,县长方浩,军管会主任张雷平。滁县下辖城区、沙河区、乌衣区、丰山区。1月24日晚,乌衣镇解放。1月下旬,人民政府颁布第一号布告:宣布滁县县政府成立;命令原国民党官员到县政府报到,就地待命。

2月初,中共江淮第四地委决定在施集组建新的中共定滁县县委和县政府。任命花锦城为县委书记,陈莼为县长。定滁县下辖定远的藕塘区和滁县的关山、花山、皇甫、大柳区。2月下旬,江淮军区两个旅在滁县集结休整,准备渡江作战。2月,滁县成立县总队。滁县政府成立复校委员会,进行复课开学的动员准备工作。滁县废除使用国民政府发行的金圆券,确定华中币为主币,5月改定以人民币为主币。

3月14日,滁县、定滁县分别成立支前指挥部,组织支前民工队。3月底,中共江淮第一地委创办的干部学校――“淮南公学”迁至滁城,继续招生。该校于4月15日开学,到8月20日,700多名学员结业分配工作。3月,中共滁县县委开办党员培训班,分批训练各乡新党员和积极分子。学员结业后,回乡担任干部。

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渡江作战。滁县、定滁县运输队、担架队随军支前,历时2个月。4月27日,滁县公安局发布戒严令,对滁城进行全面检查,加强社会治安。4月,中共皖北区委和皖北行政公署成立。原江淮一分区改称皖北一分区,原江淮四分区改称皖北定远分区。乌衣红帮组织被取缔。

6月19日,滁县建立剿匪指挥部,在滁县军分区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清剿残余土匪的工作。6月下旬,皖北一专区和皖北定远专区合并成立皖北滁县专区,成立中共滁县地委、滁县专署、滁县军分区。陈雨田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罗平任专员,艾明山任军分区司令员。6月下旬,中共滁县地委决定定滁县与滁县合并为滁县。定滁县的藕塘区、大柳区的岱山乡和石门乡划回定远县。滁县乌衣区的东葛和西葛划归江苏省江浦县。滁县下辖城区、乌衣、花山、皇甫、珠龙(关山)、沙河、农场(大柳)7个区。

7月,滁县教育科举办首届暑假教师研究会。9月,滁县47个乡均成立民兵中队。同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滁县工作委员会成立。 

 1949年  10月1日,全县举行盛大群众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本月统计,滁县辖7个区、42个乡、4个办事处、2个镇,有32487户,139910人。同月,滁县县政府号召各乡农民前往大柳以东牛头山一带开荒种地。10月24日,城区开始户口登记。11月,全县开始反匪反霸群众运动。这一运动至1950年2月结束。

12月15日,来安县三城乡小乌衣村小街划归滁县乌衣区管辖。12月,滁县农会会员代表大会在滁城召开,正式成立滁县农民协会(该协会1954年5月撤销)。12月,全县城乡开展冬学、扫盲运动。本年,全椒县的腰铺南半条街划属滁县。

    1950  1月27日,中共滁县县委发出“关于生产救灾的通知”,号召组织灾民生产自救。县政府成立生产救灾指挥所。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开展“一两米、一件衣”捐献活动,计收到捐献粮食56127公斤,豆饼230公斤,油盐166公斤,衣服1443件,鞋袜800双。 1~2月,滁县遣送外地灾民9750人。1月,滁城消防大队成立,有义务消防队员400人。2月2日,中共滁县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本月,滁县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召开,正式成立滁县民主妇女联合会。3月4日,滁县成立推销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委员会,向全县工商界、殷实富户和公教人员推销公债。

4月,经上级政府决定:滁县7个区整编为5个区:保留乌衣、沙河、皇甫区不变,花山区(1950年3月改称琅琊区)并入城区,农场区并入珠龙区。4月,改荒兴大戏院为滁县人民电影院,由滁县军分区电影放映队放映电影。4月下旬,中共滁县县委决定对全县农村基层党支部进行一次整顿,逐步公开党的支部组织,改善党群关系。据统计,当时全县共有支部67个,党员1195人。5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滁县特约代理处成立。6月,代理处升级为滁县保险支公司。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后,中共滁县地委决定在滁县珠龙区关山乡和乌衣区大王郢乡进行土改典型试验,并确定滁县为土改重点县。根据地委指示,县委举办2期土改训练班,培训了200多名土改干部。

8~9月,滁城对私营工商业户进行普查登记。经查,全城私营工商业户1350户。 9月,根据滁县行政区专员公署通知,滁县县政府改称“滁县人民政府”。10月30日至11月4日,滁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滁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46人。会议审议了滁县人民政府七个月的工作,讨论了土地改革、生产备荒、肃清残余匪特分子等工作任务。

11月,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县展开。全县58个乡、231个村、93922名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412930亩土地。同月,全县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该运动至1951年6月结束。同月,全县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1200多名适龄青年踊跃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要求赴朝参战。12月16日,珠龙区樊台乡的草庙村划归嘉山县张八岭区管辖。

本年,滁城城市区域面积为1.7平方公里,各类房屋建筑面积32.9万平方米。本年,滁县创办第一家棉纺织企业――协成布厂。

1951 1月,常山乡王老五(王家彩)农业生产互助组成立。1月22日,毛泽东主席为滁县专区文工团题词:“面向农村”。3月14日,滁县城西乡劳动模范贾惠帮互助组,向山西省全国劳动模范李顺达互助组进行竞赛应战,促进全县各地互助合作运动,掀起了春季生产热潮。 3月16日,滁县基督会和基督教乡村服务协会在滁城发起召开抗美援朝、反对美帝武装日本的爱国行动大会。大会邀请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徒参加。会上发表了宣言,并订出《基督教爱国公约》。3~4月,滁县开展贯彻《婚姻法》运动。

4月21至24日,滁县召开第二届全县农民和妇女代表大会。会上评选出劳动模范68人,典型互助组2个。2个典型互助组是:施集乡普贤村王继荣互助组、城西乡三里庙贾惠帮互助组。5月1日,为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帝武装日本,滁县城乡分15个点举行“五一”大示威游行与和平签名运动。参加游行人数近8万人,104641人参加要求和平签名。

6月1至3日,县妇联与县卫生院配合,为610名儿童进行了健康状况检查。6月,滁县行政区进行调整,重新成立琅琊区。全县共辖6个区、63个乡、6个镇。7月2日,全县召开抗美援朝代表大会,响应抗美援朝总会号召,发动人民捐款购买飞机大炮。全县共捐人民币21亿多元(旧人民币)。

11月2日,滁县召开审判大会,公审披着宗教外衣、进行反革命活动的天主教神甫意大利人魏怀德,宣布将其驱逐出境。

本年,淮上烟厂迁滁。

  1952年  1月15日,滁县在机关和企业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运动,至6月20日结束。 2月,滁县在私营企业中开展“反对行贿、反对偷税、反对盗窃国家资财、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运动。3月27日,沙河区新集乡发现一条从来安方向飞来的约500多米长、7米宽的昆虫带。经县卫生院化验,此虫带有细菌,传染回归热病源单球菌。

4月2至6日,中共滁县县委在滁城召开第二届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出席会议的劳动模范236人。5月1日,滁县成立“防疫卫生委员会”,并组织各区、乡于1至4日开展一次全县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扫除垃圾,预防疾病。

6月,丰产模范庞广田获国家农业部颁发的第二批爱国丰产荣誉奖。6月下旬至7月,沙河、乌衣和琅琊区发生蝗灾,受灾面积达千亩以上,每平方尺有蝗虫1~10只。7月21至24日,滁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滁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204人。8月,中共滁县县委在城西乡杨郢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9月9至13日,滁县召开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大会接待来自各区乡镇和南京市、蚌埠市、上海市、芜湖市等地代表204人,成交额53.2亿元(旧人民币)。参加交流人数达3万多。9月,全县私立小学陆续改为公办,私塾随之消失。9月,在“三反”运动的基础上,滁县开始整党工作,按照党员标准对区以上机关的党员进行审查登记。县委共举办三期整党培训班。整党工作于翌年结束。10月,国家工作人员和二等乙级以上革命残废军人实行公费医疗。

11月1日,滁城设立戒吸鸦片的“烟民戒烟所”。11月25日,滁县召开第三届农业劳模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有256人。会议评出王老五(常山)和夏明富(珠龙)两个特等模范互助组。12月10日,全县在互助组的基础上,试办7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冬,修建琅琊乡凤凰洼水库。

   1953年  1月26日,滁县第五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滁城召开,出席代表188人。2月10日,经中共滁县地委批准,滁县人民武装委员会成立。2月下旬,县公安局根据全国第五次公安会议精神,取缔对社会危害较大的反动会道门――一贯道,1030名会员宣布退道。

3月5日至4月20日,县委抽调100多名干部,组成4个大队分赴各区、乡,宣传贯彻《婚姻法》。3月下旬至6月19日,全县干旱无雨,十塘九干,河流枯涸。4月12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滁县第一届团员代表大会在滁城召开。选举产生了青年团滁县工作委员会。5月,县广播站建立。

9月19日,滁县人民政府在城西乡召开小麦丰产技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和各区基点乡干部计93人。会议通过示范参观,研究了小麦丰产技术和新式农具的使用。

10月,滁县第一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在滁城召开,成立滁县工会联合会(1961年12月改为滁县总工会)。10至11月,全县大部分地方流传“毛人”谣言。谣言破坏中苏友好和党群关系、破坏秋收秋种。谣传历时40多天,经公安人员县,区机关干部下乡开展宣传,进行辟谣,方逐渐平息。12月,根据政务院颁布的命令,滁县成立粮食管理委员会,并在全县开展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简称“统购统销”)。

本年,全县推广速成识字班。

1954  3月6日,全县人口普查工作结束。据统计全县有43201户,169114人,其中男91968人,女77146人。3月下旬,滁县基层选举工作结束。通过普选,全县共划方为537个选区,选出1809名乡(镇)人民代表,建立了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春,中共滁县地委在滁县琅琊乡联庄试办“琅琊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5月19日,滁县出现集中性暴雨。    

7月,连续降雨23天,降水514毫米,占全年雨量的68%。仅7月21日12小时内就降雨300毫米。大水破圩5个,淹没农作物4.4万余亩,受灾人口1.5万人。县委组织干部、战士、工人、农民等2800人投入防洪抢险,抢救出155万多公斤粮食、油料,减少了水灾损失。7月17至19日,滁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滁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62人。

9月15日,滁县实行棉布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9月18日,滁县人民法院对不法商人抢购马铃薯、屯积食油两案公开审理,允许自行辩护,旁听者900多人。12月15至19日,滁县召开第三次农业生产合作社代表会议,研究解决农业社中存在的问题,巩固已建的农业社。

本年,皇甫山林场建立。本年,琅琊寺引种水杉。

  1955年  年初,零售商品价格实行调整。滁县调整高挂和低挂商品516种,占经营品种的29%,总计上调幅度为0.59%。3月1日,新人民币发行,每元比值旧人民币1万元。

4月4日,全县响应世界和平理事会号召,开展“反对使用原子武器”签名运动。此次运动历时两个月,全县共有14.5万人参加了签名。4月24至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滁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产生了政协滁县第一届常务委员会。5月21至25日,滁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按照中央有关规定,将滁县人民政府改称为“滁县人民委员会”,选举了县长、副县长、县人民委员会委员。

7月中旬,滁县召开首届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表彰一批各条战线上的青年积极分子。7月5至22日,滁县遭到特大暴雨袭击,引起山洪暴发,大同、肖官两圩溃破,珠龙大桥被冲垮,滁城五孔桥被淹,文德桥桥面水深1米,乌衣柯家湖水库被冲倒。7月,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工资改革,取消包干制,实行工资制。

8月5日,滁县执行对城镇居民粮食定量供应。同时贯彻执行粮食“三定”(定产、定购、定销)政策。10月,滁县使用全国通用粮票和安徽省地方粮票。10月27日夜晚,毛泽东主席南巡的专列停驻滁县火车站。毛主席在火车上听取了中共滁县地委第二副书记陈振亚关于合作化运动开展情况的汇报。陈振亚随专列汇报到浦口车站。

11月中下旬,中共滁县县委组织广大干部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全县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12月,为适应农业合作化的发展,滁县进行撤区并乡工作,撤销6个区,将全县63个乡6个镇合并为22个乡、2个镇(城关镇在1957年2月城区撤销后成立)。本年,滁县实行油料统购和油脂计划供应。本年,白庙乡13个“自发社”被“勒令改组”。 

    1956年 1月25日,滁县人民委员会发出布告,号召全县人民结合春节大扫除,开展除“四害”(老鼠、麻雀、蚊子和苍蝇,错把麻雀当害鸟)突击月活动。1月,滁县专区和宿县专区合并成立蚌埠专区、中共滁县县委和滁县人民委员会改属中共蚌埠地委、专署领导。

2月1日,滁县召开万人大会,庆祝全县胜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事业,实现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资本主义商业公私合营。

4月,全县开展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运动(简称“肃反”运动)。该运动至1959年7月基本结束。5月,滁县实现乡乡通电话。5月9至16日,中共滁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滁城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共滁县第一届委员会。6月上旬,滁县山洪暴发,圩区内涝2.25万亩,县委抽调100余名机关干部参加圩区防风抢险,经军民协作,保住了圩堤。

7月,滁县图书馆建立。夏,小麦发生秆锈病,减收7成左右。7至8月,滁县抽调医生、护士学校及中学学生,组成272人的地方病调查和复查工作队,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地方病调查。8月,安徽省水利厅投资兴建滁县独山水库。总投资110万元,动用民工7000余人,于翌年7月15日竣工

。12月,全县各乡镇均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并选举出同级人民委员会。12月31日,滁县经济计划委员会成立。本年,大王乡民歌手李传江、胡文亮演唱的“山头调”、“杂不弄咚耍”山歌,获“安徽省民间音乐舞蹈会演”特等奖。之后,李传江、胡文亮赴北京在怀仁堂参加全国文艺调演,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本年,滁城建立社员医疗门诊部,实行公费医疗。本年,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琅琊寺、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本年,滁城至章广公路正式通车。

1957 1月8至11日,滁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滁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65人。5月21日,滁县城关镇试建16个居民委员会。

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新青团滁县县委改称共青团滁县县委。6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滁县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官僚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

7月28日至10月28日,全县三个月没下雨,旱情严重。10月6日,县委干部、城镇居民、学生、部队官兵6000多人组成22个工作组,分赴各乡发动群众抗旱抢种。一个月时间,秋种37万多亩。10月,县林业局从舒城引进毛竹在琅琊山下栽植

11月,整风运动转入“反击资产阶级右派”的斗争,这场斗争至1958年4月结束。由于“左”的思想指导,造成反右扩大化,把不少干部、教师错划为“右派分子”。12月下旬,滁县第五届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召开,选举出14名出席省劳动模范大会的代表。

本年,全县劳动保护单位由1951年的4家增加到25家,享受劳保职工待遇2087人。

  1958年  2月28日至3月15日,中共滁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滁城召开。3月下旬至4月底,全县基层组织进行了选举。

4月15日,县粮食局附属第一机米厂发生火灾,烧死2人,烧伤13人,直接经济损失7万元。5月26日下午,太平乡、曲亭乡遭持续1个小时的冰雹。5月28至31日,滁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在滁城召开。

6月,花山、关山、城西等乡发生狼害,20天内,吃掉7个小孩、咬伤25人、咬死家畜44只。7月15日,滁县成立“除狼害指挥部”,选调500多名民兵组成除害大队,经过8天围剿,打死狼6只。6月,中共滁县县委为贯彻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精神及宣传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决定将6月作为总路线宣传活动月,组织2万人宣传“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7月1日,中共滁县县委机关报《滁县报》创刊,中共中央副主席朱德为该报题写了报名。1961年1月停刊。8月中、下旬,中共滁县县委组织县直机关、工厂的干部、职工“反右倾、鼓干劲”,张贴大字报,对235位有“严重右倾思想”的人进行批判。8月底至9月,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以乡为单位将全县80个农业社合并为22个人民公社。

9月下旬,成立“滁县人民公社”。9月,全县1万多人投入大炼钢铁高潮,因得不偿失很快下马。9月,滁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成立,(1961年11月撤销)。9月,滁县文工团成立。秋,全县城乡办起食堂1143所,所有干部、学生、社员和居民集中在食堂吃饭。10月10日,滁县搬运站食堂发生“暴发型食物中毒”事件,24小时内发病144人。经抢救,患者均在二三日内痊愈。

11月8日,滁县召开全县人民公社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与会代表237人。会议通过《滁县人民公社试行章程》,成立了公社管理委员会。11月底,中共滁县县委召开“拔白旗、插红旗”会议。会后,全县共错拔“白旗”522人,造成生产和工作一度混乱。

12月17日,滁县档案馆在县委、县人委、档案室的基础上筹办建成。本年,滁县第一批453人赴新疆支边,安排在乌鲁木齐市“八一”钢铁厂工作;次年第二批303人,全部落户在乌鲁木齐市安宁渠公社。麻疹病流行,全县发病5067人次,死亡187人。开工兴建城西水库(中型)、沙河水库(大型)、余家洼水库、军民水库。沙河、城西水库后经省、地、县多次拨款、连年兴修,至1965年发挥效益。全县成立初级林业中学、初级园艺中学、初级茶叶中学、初级农业中学等7所职业中学。津浦铁路复线工程动工,全县动员上万劳力兴建路基。全县城乡大办沼气。建立国营琅琊山林场。

1959  1月4日至4月5日,县委成立整社办公室,抽调机关干部384人组成工作组,分赴全县各大队领导和帮助整社,贯彻中共中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1月,苏联专家佛•佛•波波娃来滁考察林业生产。5月,滁县人民公社划为滁东、乌衣、琅琊、花山、章广、珠龙、施集、沙河等8个公社和1个城关镇。政社合一,每个公社都是一级政府。9月,从城关镇划出城郊公社,公社与城关镇合署办公。

5月4日至8月25日,全县“百日大旱”,65万亩农作物有53万亩受旱。县委组织6万人,动用102台抽水机、4200多部水车抗旱保苗,抢栽30万亩中晚稻,但终因干旱严重,秋季作物大减产。9月29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滁县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产生了政协滁县第二届常务委员会。

9月下旬至12月,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安徽省委的指示,全县在党内外干部中开展反“右倾”斗争,致使“左”的浮夸风、高指标继续盛行。秋,安徽省文化局决定在醉翁亭建立欧阳修纪念馆。并请著名史学家、文学家郭沫若为“欧阳修纪念馆”题匾。10月21日,滁县文工团改为滁县黄梅戏剧团。11月16日,滁县出席全国群英会代表县第一机械厂副厂长宣中光、县商业局营业员许明霞光荣归来。

12月上旬,滁县龙亭口麻疯村建成,收治21名病人。本年,中小学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本年,滁县出席专区戏曲会演的11个节目全部获奖。全县地方病普查结束并进行预防治疗。全县精减职工7777人。

1960 2月28日至3月2日,中共滁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在滁城召开。春,滁县药材学校在丰乐亭畔创办。3月22日,中共滁县县委建立编史修志委员会,组织编写新《滁县志》。征集编写工作进行一年后停止,机构撤销。

4月5日,县委“三反整风办公室”成立。参加运动的有97个单位分三批进行。4月18至27日,滁县3位民兵代表陈家斌、杨如胜、李善贵出席“第一次全国民兵代表大会”。中央军委奖授每名代表“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一支。4月25日,滁县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热潮。县委成立学习小组。9月,滁县卫生学校创办。

9月23日,滁县玻璃厂发生将硝酸钠当纯碱煮稀饭致使35人中毒事件。11月,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简称《十二条》)下达后,中共滁县县委组织了宣传、贯彻《十二条》,纠正各社队刮“共产风”、“一平二调”、“浮夸风”等错误,对于扭转当时农村形势起了积极作用。

本年,粮食奇缺,全县因饥饿非正常死亡1.6万人。

  1961年  1月4日,中共滁县县委召开有3269人参加的五级干部会,继续贯彻中央《十二条》指示和安徽省委三级干部会议精神,揭发和检查“五风”错误。至春耕时,按照中共安徽省委指示,全县有985个生产队(占全县生产队总数的67%),实行了“定产到田,责任到人,按人承包,超产归己”的“责任田”制度,有效地调动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这种责任田制度,至1962年根据中央指示取消,并当作“单干风”进行批判。

3月20日,沙河集街道发生火灾,损失折合人民币33.96万元。3月,蚌埠专区再次划分为滁县专区和宿县专区。中共滁县县委、县人民委员会仍归中共滁县地委、滁县专署领导。 

5月3日滁县召开生产队长以上干部会,学习和贯彻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乐《农业六十条》)。5月20日,滁县手工业管理局成立。5月,滁县第二次划小公社,按照1958年一乡一社时的基本区划,将9个公社1个镇,划为23个公社、2个镇(城关、乌衣)。这项工作直至1963年1月才完成。

6月15日,“县委压缩领导小组”成立,并设立办公室,开展压缩城市人口工作。7月11日,滁县交通局成立。8月中旬,中共滁县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制订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

9月4至6日,滁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滁城召开。9月8日,滁县财政局、滁县人民医院成立。9月,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安徽省委的指示,中共滁县县委成立甄别工作领导小组,后又成立摘掉右派分子帽子领导小组,对1957年以来受到批判和处分的1922名党员、干部,实事求是地进行纠正工作。

11月下旬,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召开手工业工作扩大会议,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城乡手工业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简称《手工业三十五条》)。

1962 1月,全县财贸系统全面开展整风运动,反对利用商品“走后门”。中共滁县地委派干部在滁县食品公司、副食品仓库等9个单位进行整风试点。3月18日,李集公社大林大队徐家洼发生火灾,120亩林木被烧毁。3月,经中共滁县地委批准,滁县设立中共琅琊、乌衣、皇甫、珠龙、沙河5个区委(不设区署),1963年1月撤销。春,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李葆华来滁视察工作其间参观了琅琊山古迹,并指示省有关部门拨款维修琅琊山古建筑群。

  4月,安徽省对外贸易局滁县专区对外贸易公司滁县办事处成立。5月,中共中央《关于加速进行党员、干部甄别工作的通知》下达后,中共滁县县委进一步加强对甄别工作的领导,对在反右派、拔白旗,反右倾、整风整社运动中批判和处分完全错了和基本错了的党员、干部进行甄别、平反。到1963年底,被错误处分的千余人得到了平反或纠偏。

  7月27日,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批复同意将滁县丰乐亭列入琅琊寺、醉翁亭保护范围。

本年,原设在嘉山县境内的安徽省水文总站瓦屋刘径流实验站,迁至琅琊山区大丰山西南麓,改名安徽省水文总站城西径流站,担负江淮丘陵区水文和水资源的科研工作。 

  1963年  3月上旬,根据中共中央关于重新登记党员的指示精神,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在滁县进行试点,成立了滁县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省、地、县三级机关干部254人组成工作组,结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整党,对全县26个基层党委、251个支部、3731名党员进行重新登记。这项工作于12月底结束。

  3月中旬,中共滁县县委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厉行增产节约和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运动的指示》,在全县82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增产和“五反”运动。运动于10月底结束。3月,全县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

  8月7日,滁县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10月6至13日,政协滁县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产生政协滁县第三届常务委员会。10月7至13日,滁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本年,滁县“红十字”会分会成立,下设28个“红十字”站。按照中共中央和省委有关精减职工和减少城镇人口的指示,全县共精减职工4035人,精减城镇人口10372人,减少吃商品粮人口11798人。滁县妇联在全县城乡妇女中广泛开展计划生育和提倡晚婚宣传。

  1964年  1月,按照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简称《前十条》)和《关于农村中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简称《后十条》)的精神,县委在1963年下半年6个公社试点的基础上,又抽调县、社、大队干部381人组成工作组,对全县15个公社进行面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此次运动于3月底结束。

3月,全县农村结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组织干部、社员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习大寨,开展“五好社队”、“五好社员”的评比活动。春,官山公社党委依靠共青团组织和回乡知识青年的力量,创办起农业技术推广站。

  4月,滁县被安徽省确定为预防副霍乱重点县之一。5月7日,滁县成立防疫指挥部,5月10日组建县机动医疗防疫队。到5月底,全县有10万人接受了预防注射霍乱疫苗。4月26日至6月20日,省委工作组检查8个县回乡、下乡人员安置落实情况,确认滁县安置工作做得好。全县共接受回乡人员944户、2583人,上海下放户1281人。

7月1日零时,为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普查结果,全县有215709人,其中男性117181人,非农业人口56243人。10月下旬,滁县召开青年积极分子大会,表彰先进,树立标兵,号召全县青年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

  本年,滁县试制成功钢管步犁并在全县推广使用。

1965 1月下旬,中共中央制订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下达后,中共滁县县委组织干部进行学习,并抽调干部组成工作队下乡,分期分批在全县农村开展“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四清”运动)。第一批重点开展“四清”运动的9个公社,至4月中旬结束运动。滁县有14个公社办起农业中学。“滁县1965年现代戏业余创作观摩演出大会”在滁城举行。全县25个公社(镇)的330多名业余演员参加了演出。

  3月,沙河集从沙河人民公社中划出,成立沙河镇。4月15至19日,中共滁县县委召开全县样板生产队代表会议,总结交流搞好生产的经验,开展“比、学、赶、帮”运动。会后,组织干部和部分样板生产队队长、农技员316人,到省内5个先进社、队参观学习。 

5月23日,滁、来、全电力排灌网第一期工程竣工。6月20日,滁城1300多人在南城河参加群众性游泳活动。7月,滁县人民委员会根据毛泽东主席6月26日发出的“把医疗卫生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从县医院、中医院、防疫站等单位抽调36名医护人员组成3个农村巡回医疗队,奔赴偏辟山区、圩区,为群众防病、治病。

12月13至16日,滁县召开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大会,交流学习毛主席著作经验。冬,滁县城乡开展面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城镇参加面上社教运动的有115个单位。这次教育运动,至1966年春结束。

  本年,日产2500吨水的滁县自来水厂建成并正式供水。全县对节育手术实行免费。

  1966年  2月1至6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滁县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产生了政协滁县第四届常务委员会。2月2至5日,滁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在滁城召开。2月28日至3月15日,县委召开有2800多人参加的政治工作会议(即四级干部会),研究“突出政治”,搞好农业生产。

  5月,滁县工农兵群众以各种形式声讨“邓拓黑帮”,批判“三家村黑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6月,机关部分单位张贴大字报,揭露“修正主义分子”、“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

  8月12日,滁城新华书店第一次发行《毛泽东选集》精装一卷本。18日,中共滁县县委发出通知,号召全县党员和干部,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学习中共中央八届十一中全会公报。学生和“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走上街头宣传。27日,合肥部分大学学生串连成立“八•二七”战斗队,并来滁县串连,境内中学生相继成立“八•二七”红卫兵组织。此后,各类名称的“红卫兵”组织在城乡相继建立。8月下旬,滁城“红卫兵”走上街头横扫“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此后一批古典著作、文物字画、戏曲服装被焚毁,名胜古迹受破坏,琅琊寺内的佛像全被砸烂,近百块题字匾额被烧毁,醉翁亭内的欧(阳修)文苏(轼)字《醉翁亭记》碑刻被凿坏。

  9月1日,滁城万人集会,庆祝毛泽东主席接见全国各地赴京的50万红卫兵。5日,滁县的红卫兵开始全国各地串联。9日,部分“红卫兵”冲击县公安局机关。9月,中小学实行“停课闹革命”。至年底,各类学校教学均陷入停顿。8至9月,文化大革命中受批判的干部、群众因不堪凌辱,自杀25人。10月,境内掀起批判所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高潮。

11月3日,应上级通知,首批百余名“红卫兵”(学生)赴北京接受毛泽东主席检阅。此后,又有近千名“红卫兵”继续进京接受检阅。同期,数百名师生徒步“长征”到外地串联。

上旬,滁县遭受严重干旱,受灾面积33.52万亩,成灾面积11.99万亩。22日至12月1日,县委召开全县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出席代表2200人。

  1967年  1月,在上海市“一月风暴”的影响下,全县各地纷纷成立“造反派”组织,向各级政府、各单位夺权。县委、县人委及各部门的大多数领导干部被批判斗争,“靠边”审查,党政领导机构陷于瘫痪。基层党组织均停止活动。

  2月18日,滁城小学校联合召开复课闹革命誓师大会,决心“打回学校去,复课闹革命”。3月,滁县人民武装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四八三部队奉命来滁实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并成立滁县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坚持“抓革命,促生产”,对稳定局势起了积极的作用。 

  5月,滁县“革命造反派组织”在夺权中,因观点不同,分裂成两大派(即“好派”、“P派”)。7月至年底,两派造反组织多次发生争执,直至武斗。12月20日下午,滁县搬运站两派因贴大字报发生争吵,进而发展为武斗,其中一派头子持冲锋枪向另一派射击,致死2人,伤6人。

  10月,安徽省军管会对滁县公检法部门进行军事接管。根据以“斗私、批修”为纲,全县工厂、机关、学校、社队普遍大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25日,根据“大、中、小学都要复课闹革命”的指示精神,全县中、小学陆续复课。

1968 1月5日,滁城造反派“硬闯队”在地委院子、滁城派出所、烟厂和专区手管局等处引爆土炸弹6枚,制造恐怖气氛。

  3至5月上旬,在“三支两军”部队的帮助下,全县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促进96个基层单位实现了按系统的革命大联合,并相继建立了各单位的革命委员会或革命领导小组。

  5月17日,经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批复同意,滁县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党、政、财、文一切权力均归革委会。22至24日,滁县革委会召开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决定成立“斗批改领导小组”和“文攻武卫指挥部”,实行“群众专政”。

7月14日,滁县城关镇革命委员会成立。7月8日,全县开展“三忠于”活动,城乡各公社、大队都建立“忠”字台,张挂摆放毛泽东画像、塑像。县设立毛主席像章敬制发行办公室,至10月,全县共发行毛主席像章4万余枚。

  8月9日,滁县召开“三代会”(工代会、贫代会、红代会),传达省、地“三代会”精神,研究“三代会”工作任务。下旬,全县城乡机关、街道、企事业单位、学校开展“清理阶级队伍”,县革命委员会组织“贫下中农、工人宣传队”到社镇部分单位协助工作。同期,部分有一般历史问题并已作过结论的干部、知识分子、职工因“矛盾扩大化”被批斗。全县共开展“对敌斗争”专题学习班1679期,参加学习人员8万余人次,揪斗各类人员1195人。“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滁城学校,农村实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

  9月4日,专区将其所属的滁县中学、滁县师范及该师范2所附属小学管理权限下放滁县。30日,滁县革命委员会在琅琊寺内设立的以大型泥塑《收租院》为主题的“阶级教育”展览馆开馆,接待观众参观。 

  10月18日,滁城召开有各界人士参加的万人大会,欢送首批知识青年下乡插队。10月,全县各公社、镇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和革命领导小组。12月10日,滁县革委会安置小组成立(1969年3月改称上山下乡办公室)。

  本年,大旱。滁县、来安和全椒三县抽调人力、机械在南京市浦镇江口建翻水站,提长江水倒灌滁河、清流河抗旱。县、社、大队及部分生产队干部1100多人分批赴大寨参观学习。之后,全县开展了“农业学大寨”运动,并树立起袁庄、塘坝郢、前进大队等一批学大寨先进典型。

  1969年  1月,原滁东公社、官山公社合并成立滁东公社,原城郊公社、山林公社合并成立城郊公社。2月中旬,一支由县革委会组织的6000人的“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开赴农村,领导“斗批改”运动。3月,乌衣镇与法华、白庙两个公社合并成立乌衣公社。

  4月12日,全县城镇公办中小学校均由工人接管,实行工厂办学。在此之前,农村所有公办中小学校已全部下放公社、大队管理。5月23至28日,滁县革委会召开党员代表会议,传达贯彻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7月3日,滁县爱国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成立。 7月,全县暴雨成灾,水位超过1954年。洪水冲破、冲倒小水库26座,大小圩6个(大圩有黄庆圩、大同圩),致倒塌房屋3129间,粮食作物受灾面积11万多亩。县革委会在驻滁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帮助下,领导各社、队大力开展生产自救工作。

夏,全县中小学教职员工暑假期间留校进行“斗批改”。8月11日,中共滁县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成立。此后,党的核心小组派出干部帮助各公社、镇召开党代会,恢复基层党的组织。至1970年3月,全县各公社、镇都建立了党委。

10月23日,全县副业工作会议在乌衣公社袁庄生产队召开。会议号召:各生产队向袁庄学习,争取在3至5年内,达到平均一人养一头猪,一亩地养一头猪。25日,上海市知识青年500人、居民800人来滁插队落户。31日,滁县“五七”干校成立。校址设在十二里头。10月,撤销沙河镇,并入沙河公社。至此,全县由1966年5月3镇、23个公社调整为1镇、20个公社。 

11月13日,滁县人民防空领导小组成立,领导滁城军民挖筑防空洞。至1971年底,共修建环城防空工事4200余米,可供1万人战时防空隐蔽。11月,全县组织社队干部400人分两批前往萧县郭庄大队参观学习。县革委会内设办事组、政治工作组、生产指挥组和人民保卫组等“四大组”,每组下设若干小组,并陆续恢复和新设一些委、局。

  12月,全县有118个生产大队实行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970年  自上年冬至本年初,全县先后派出民工7100多人参加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建设。4个半月,全县民工完成土方24.3万立方米。1月9日,由各公社武装基干民兵连组编的滁县独立团成立。

  2月上旬,滁县“五七”大学在施集成立。第一届招收工厂、公社推荐的学员250名。中旬,全县各地相继开展“打击反革命分子、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运动(简称“一打三反”)。城乡共建立“大批判”战斗队600余支。

  3月,滁县第五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决定恢复滁县总工会。4月,全县民兵开展“忆阶级苦、忆民族苦、查思想、查作风、查工作”教育运动。7月29日,县劳动局从城关镇两个蔬菜大队和琅琊公社两个大队招收115名农民进城当工人。

  10月27至31日,中共滁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在滁城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滁县第四届委员会。10月,安徽省农学院迁址沙河集续办。12月26日,县革委会成立“农业学大寨”办公室。

  本年,大学和高中招生废除考试制度,改由社队、工矿和机关推荐工、农、兵及知青上学。全县推荐大学生34名、师范生55名、高中生250名。全县清理出职工欠公款20多万元,当年收回5万多元。始筹建县殡仪馆。

  1971年  2月初,长12.5公里的罗(大庄)~白(米)35千伏高压输电主干线路和4.2公里的沙河10千伏配电线路架设成功。21日,滁县革委会召开全县“农业学大寨”会议。

  5月12日,滁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立。14日,滁县科学技术领导小组成立。

  6月,上海市1070名知识青年来滁县农村插队落户。7月,白米~三官10千伏配电线路架成送电。7月25日,共青团滁县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产生了共青团滁县县委,并决定恢复各级团组织活动。

9月底,中共滁县县委及时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传达中共中央有关“九•一三”事件的通知。10月9日,滁县“文攻武卫”指挥部撤销。12月,全县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运动。此次运动至1972年2月结束。年底,滁城南大街路面由4米拓宽至12米。

本年,滁县全面清查“五•一六”分子。国营滁县渔场人工繁殖鱼花2.03亿尾。疟疾暴发流行,全县发病49762人次。县财政实行收支大包干。核定包干基数,超额收入按70%提成,支出结余留用,短收和超支自求平衡。

  1972年  1月6至16日,中共滁县县委全委扩大会议在乌衣公社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1972年农业跨大步的规划和措施。10日,滁县绿化委员会成立。19日,恢复滁县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下旬,由120人组成的上山下乡慰问团分赴农村慰问下放人员。自1968年以来,全县农村先后接收安置各类下放人员1.3万人。

  年初,白米~城郊10千伏配电线路架成送电。2月1至10日,中共滁县县委举办有1000名干部参加的学习班,传达贯彻中共中央(1972)4号文件,揭发批判林彪、陈伯达反党集团罪行。23日至3月2日,县“三干”会议在滁城召开。会议总结了1971年工作,讨论了1972年的工作任务。25日,滁县中学更名为滁县第一中学,滁县初级中学更名为滁县第二中学,五一学校更名为滁县第三中学,红卫学校更名为滁县第四中学。

4月,恢复琅琊、乌衣、沙河、珠龙和章广等5个农业技术服务站。5月,县革委会办事组、生产指挥组、政治工作组、人民保卫组均成立党的核心小组,作为县委的工作机构。5月28日,县革委会召开普及教育扫除文盲工作会议。

  8月28至31日,县革委会在沙河公社召开“土化肥、土农药、土饲料”现场会议。安徽农学院滁县分院、地区农林局和农科所派员到现场作了技术指导。9月12日,在滁县开展“三支两军”工作的南京空军部队、滁县人武部的官兵开始分批撤回。9月,恢复县直属机关党委会。12月26日,滁县新火车客运站建成营运。

  本年,滁县公路站试制成功圆盘扫砂机、滚桶扫砂机、铺装机、四轮车、洒水车和自动卸料拖车等,并在全省表演,又录制成影片向全国推广。李集公社发现钩端螺旋体病人,经血清鉴定确诊109例,后治好108例,死一例。

1973 1月25日,珠龙供销社保管室因有人吸烟引起土炸药爆炸,死2人,伤6人。

2月下旬,全县城乡普遍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联系实际,深入批判林彪反革命集团。3月,先后设立县经济计划委员会、县工交办公室、县农林办公室、县财贸办公室。 e

  4月15日,滁县第六届妇女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滁县妇女联合会,决定恢复各级妇联组织。5月13日,滁县第四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滁县贫下中农协会第四届委员会。5月,本县从崇明岛引进一批河蟹苗在部分社队放养。

  6月20日,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6月,滁县地区电视转播台在琅琊山建成,转播中央和省台电视节目。9月20日,中共滁县第四届第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大会传达和学习了中共“十大”会议精神。12月,县委组织13个公社,镇的2.6万劳力对黄圩、大同、新联进行“四圩治理”工程,开挖新河15公里,削减防洪堤段12.3公里。

  本年,县医院医疗队在章广分院为一名妇女成功地取出一个6千克的子宫肌瘤。从淮北和江苏省大量引进泡桐树苗在县内栽植。

  1974年  1月,“河南马振扶公社中学事件”出笼后,1972年5月,三官中学初一学生王大充因考试作弊受老师批评,自杀身亡的旧事,被夸大为“安徽省的马振扶事件”,三官中学的一部分领导和教师因此受到错误处理。

  2月16日,滁县召开“农业学大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大会。 2月26日,县农业机械研究所成立。2月,全县开展“批林批孔”运动。3月15日,县科学技术领导小组改为县科学技术委员会。3月27日,滁城民兵指挥部成立。

  4月,为了解决独山水库灌区和淹没区的矛盾,地区革委会决定将嘉山县所属的张浦营、保桥、罗田3个大队划归滁县,与滁县黄泥公社上洪大队合并成立张浦营人民公社。

  6月2日下午6时,张浦营、黄泥、三官、沙河、滁东和大王等公社遭受20多分钟暴风雨和冰雹的袭击,损失惨重。6月17日下午5时50分至8时,全县范围遭受强烈风暴的袭击,珠龙、黄圩、汪郢公社还下了5分钟左右蚕豆般大的冰雹。风暴刮毁房屋5.82万间,损害早稻、玉米和棉花6.63万亩,刮跑场上脱粒小麦8万公斤,刮断刮倒树木213.7万株。

  7月,县轧花厂加工槐树叶粉1200吨,出口日本。11月,全县开展学习“小靳庄十件新事”活动。

  本年,县内出产的石英石、薄荷油开始出口。县内开始引种火炬松、湿地松。

  1975年  3月11日,滁县“农业学大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大会在滁城召开。

  4月26日,乌衣老街及蔬菜队从乌衣公社中分出,恢复乌衣镇建制。至此,全县共辖2个镇,21个公社。4月,上海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海运学院在滁开办业余函授教育,招收学员600名。

  5月30日下午3时50分左右,张浦营公社遭受约20分钟的冰雹袭击。冰雹大的约重250克,小的也有蚕豆粒般大。6月20至27日,全县普降暴雨,城内降雨量达286.4毫米,圩区达358.9毫米,洪水成灾。破圩6个,冲倒2座小水库,610个生产队的12.9万亩农田受淹受涝。

  7月22日至8月10日,全县中学教职工集中政治学习,推广“朝阳农学院”经验。8月中旬,大雨成灾。滁河吴港水位达12.64米,清流河五孔桥水位达16.85米,均超历史最高水位。全县受淹农田10万多亩,其中绝收7万亩。在上级党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滁部队的帮助下,县委组织全县人民开展抗洪防汛,生产自救。

  9月19日,滁县恢复乌衣、沙河、城郊、珠龙和章广基层税务所。9月,按照上级部署,全县开展对《水浒》的评论和讨论。

  11月20日,人武部县中队移交给滁县公安局管理,改为人民武装警察中队。11月25日,县地震办公室成立。11月,县委成立路线教育办公室,并由县直机关干部、职工及部分大队干部、复退军人、上山下乡知青和地委派来的干部1100多人组成“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宣传队”,进驻重点社镇进行路线教育。从农村抽调70多名贫下中农、知识青年和基层干部组成“倒蹲点”宣传队,进驻县直机关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12月4日至次年1月上旬,县革委会举办会计员、保管员、记工员、生产队长和贫协组长学习班,参加学习的共达1.05万人。

1976 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城乡干部群众自发地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总理的沉痛悼念。

  2月16至29日,全县社队干部1.3万多人参加了解决大队和生产队领导班子问题的整党整风学习班。

  3月,全县开展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春,由于上年两次洪涝,口粮缺口大,部分社队社员缺粮断炊,很多人扒火车去淮北买山芋干以维持生活。春,农业推广蒸汽催稻芽、通气秧田、湿润育秧和植棉新技术。

  4月18日,城西水库大塘渡口因渡船超载发生沉船,15人落水,死亡2人。4月19日,县召开四级农科网会议。据统计,全县21个公社均建立了农科站,有农技员105人;有67个大队建立了农科队,70%的生产队建立了农科组。

夏,农村推广露天泥麦堆保管麦种技术。7月1日,城关镇4个街道的18个居民委员会都办起“向阳院”。7月7日,中共滁县县委撤销“四大组”及其核心小组,恢复成立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和办公室。滁县革委会成立办公室、计划委员会、农林办公室、工交办公室、财贸办公室。

  8月6日,滁县接收唐山市、丰润县和玉田县在7月28日地震中受伤人员374人,安排在滁城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六一医院治疗。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11日,中共滁县县委、县革委会设灵堂吊唁毛主席,县直单位干部职工和城镇居民纷纷前往灵堂表达对主席的沉痛悼念。9月18日下午3时,全县人民认真收听、收看中共中央追悼毛泽东主席大会的广播电视实况。中央追悼会之后,城乡各单位相继召开各种形式的追悼会。

  10月21至27日,全县城乡人民纷纷举行集会、游行,燃放鞭炮,敲起锣鼓,热烈庆祝中共中央10月6日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

   11月9日,皇甫、章广、常山、曲亭、李集、施集、花山、珠龙等8个公社抽调劳力开赴皇甫山,营造“万亩”杉木林基地。同日,中共滁县县委召开有10370人参加的四级干部会议,宣传贯彻中共安徽省委三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学习中共中央指示,开展揭批“四人帮”的斗争。会后,中共中央文件下达到广大群众。滁县人民热烈拥护党中央粉碎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反党集团的决定,随即广泛开展了对“四人帮”的批判。

  11月底,县委从县直机关抽调780多人,连同地委派来的360多人,组成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宣传队,进驻10个社镇,76个大队,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12月25日,滁县公共汽车公司成立。次年3月,滁县公共汽车开始运营。

  本年,滁县农村大队全部实行“合作医疗”。

  1977年  1月27日至2月26日,县委举办社队领导班子整党整风万人学习班。

  2月12日,中共安徽省委批复,同意滁县列入学大寨先进县。2月,白米~黄泥35千伏线路架成。

  夏,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来滁视察工作。8月12日,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以粉碎“四人帮”(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为标志宣告结束。12月,中共滁县县委重新处理“三官中学事件”,给遭受错误处理的干部教师平反。

  本年,有40%的工作人员调资升级。滁县水产研究所的“人工半咸水河蟹育苗工艺”被国家科委列为重点科研项目。国家科委和安徽省科委共同投资,在城西水库的小岛上兴建研究基地。流脑发病1168人,死亡32人。自1968年开始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结束。10年来,全县城镇11届7583名中学毕业生下放农村;全县接收安置上海、南京等地下放知青3381人。

1978  2月,中共滁县县委党校恢复,校址设城郊公社的十二里头。3月,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在琅琊山下建立。1978年改称安师大滁州分校,1980年又改称滁州师范专科学校。

  4月26日,县委成立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办公室,开始进行对错划右派的改正工作。同年10月21日,成立县摘掉右派分子帽子领导小组。错划右派的改正工作,到1980年基本结束。4月,县黄梅剧团在南京工人文化宫剧场演出《天仙配》,连演30天,每日3场,场场客满,突破了南京市剧场史上的最高上座率。4月,滁县水产研究所赵乃刚主持的“人工半咸水河蟹育苗工艺”获全国科学大会颁发的奖状。并被国家科委列为重点科研项目,国家科委及省科委共同投资在城西水库小岛(俗称螃蟹岛)兴建了研究基地。1978年转入中间试验阶段。

  5月,中共滁县县委恢复政法领导小组。同年12月改为政法小组。滁县一中被省教育局确定为省重点中学。6月,该校划归行署管理。8月,恢复滁县人民检察院。

  9月,腰铺公社腰铺大队部分生产队实行定人员、定田块、定成本、定工分、定产量、超产奖励、减产赔偿的“五定一奖”生产责任制。广大农民欢迎这种改革,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 12月,日本荻原株式会社天豪有限公司选定滁县农村为该公司种植蔺草基地。年底,珠龙~施集10千伏线路架成送电。

  本年,滁城南大桥(通济桥)改建竣工。

 1979年  2月1日,中共滁县县委召开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3日,中共滁县县委成立复查领导小组,开展冤、假、错案件的复查纠正工作。15日,县委发出《中共滁县委员会关于推行“五定一奖”责任制的意见》,要求全县农村积极推行“责任制”。

  3月,滁县人民法院恢复辩护制度。4月17日,县待业人员安置领导小组成立。6月30日,县委分发担子公社林场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后农业生产搞得出色的材料,供各公社参考。7月,中共滁县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

  8月21日,经中共滁县地委同意恢复滁县政协。9月8日,中共安徽省委在滁县地区召开“继续深入讨论真理标准问题座谈会”。琅琊公社党委书记在会上介绍了怎样结合农村特点,在基层干部、农民中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初步经验。9月,腰铺公社尹庄女子民兵班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命名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11月28日,滁县第二轻工业局成立。12月,蚌埠~滁县120公里高压输电工程竣工。

  本年,琅琊公社民兵通信连作为先进单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在镇江召开的民兵通信会议。章广和担子公社的部分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获得粮食大幅度增产。年底,农民纷纷自发推行这种联产承包责任制。滁县由三类工资区升为四类工资区。

  1980年  1至2月,通过考核,156名农民兽医被录用为国家正式兽医,并转为非农业户口。年初,滁县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亦称“分灶吃饭”),定额上交,一定5年不变,以后上解数,每年递增5%。1月,珠龙~常山35千伏线路架成送电。

  2月1日,总容量为2000门的纵横制式自动电话在滁县开通。2月24日(农历正月初九),恢复传统的琅琊山庙会,滁县地区、蚌埠市和南京市的10余万游客参加了庙会。春,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张劲夫来滁视察工作,建议和支持滁县发展草席生产进行出口贸易。

  4月12日,中共滁县县委成立“落实起义、投诚人员政策领导小组”。4月,中共滁县县委政策研究室成立。5月17日,首都万人举行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滁县机关单位及公共场所下半旗致哀。

6月4日,撤销中共滁县县委办公室档案组,成立县档案局。6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严济慈来滁县视察,前往滁县水产研究所了解“人工半咸水河蟹育苗”科研情况。 

9月,中共滁县县委设立老干部工作委员会及其办公室。25日,为了恢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滁县成立选举委员会,做好滁县七届一次人代会的选举和会议筹备工作。

  10月2日,日本歧埠大学和田吉弘教授专程来滁,参观人工半咸水河蟹育苗基地,并与中国同行交流经验。4至9日,中共滁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在滁城召开。10月,全县平反冤假错案、“右派”和“四类”分子摘帽工作基本完成。错划的107名“右派”,错定的63名“中右”、“疑似右派”、“反社会主义分子”均得到改正平反。1655名“四类”分子摘掉帽子;895名错戴四类分子帽子的人,得到纠正。

  本年,“文化大革命”中兴办的农村合作医疗解体。全县各企业单位均建立奖金鼓励制度。全县90%以上的生产队实行了联系产量的生产责任制,大部分生产队的小宗作物实行定产到田,责任到户。

  1981年  1月24日,县召开1980年农业工作总结大会,评选出先进大队9个,冒尖生产队68个,一等冒尖户15户。

  4月20至28日,政协滁县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滁城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政协滁县第五届常务委员会。4月21至26日,滁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在滁城召开,选举产生了滁县第七届人大常务委员会。4月,按照上级指示,撤销滁县革命委员会,成立滁县人民政府。

  5月,县司法局公证处在琅琊公社八里大队学校生产队为农民免费试办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公证。7月,中共滁县县委成立“学习贯彻《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领导小组”,并举办了3期宣讲《决议》骨干培训班,在全县城乡向广大群众宣讲《决议》。

7月,国家教育部在滁县召开河南、湖北、福建、浙江、安徽五省农村小学教育座谈会。会议着重研究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如何适应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新形式。

  9月,全县农村生产队,全部实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调整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重申琅琊寺和醉翁亭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向这两个单位颁发了“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理石碑。

  10月4日,中共滁县县委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和滁县编史修志领导小组成立,下设办公室。10月,琅琊山管理处在琅琊寺重新塑造佛像。

  11月,县人民政府召开第三次科学技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产生了县科协领导机构。11月30日,省纺织厅批复同意在滁城新建路81号筹建纺织厂。同期,地、县分别设立滁州纺织厂筹建指挥部,下设纺织厂筹备处领导小组。陈宏恕、张洪宇、朱长俭、时霞云任正、副指挥。

  12月21至24日,滁州纺织厂为筹集资金,委托中国工商银行滁县支行信托部发行招工股票1422份,其中甲类股1022股,每股4000元;乙类股400份,每股3000元。共筹集资金528.8万元。创全国集资办厂先例。为此,《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安徽日报》等全国十几家报纸、电台纷纷予以报道。

  本年,国家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在琅琊山区大丰山西南麓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水文实验基地。首次在滁东公社雷桥生产队发现Ⅱ号病。

1982  1月18至20日,中共滁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召开农村功劳户代表会议,总结1981年农业生产,落实1982年农业生产计划,交流经验,表彰先进。会议评出功劳户1105户,其中,获一等奖的22户。

  3月,县政法小组改为政法委员会。全县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4月1日,滁州纺织厂正式破土动工,地委书记王郁昭参加了开工典礼。18至24日,美国“滁县农村责任制参观团”一行9人参观访问了琅琊乡。

  5月初,中共滁县县委成立检查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知识分子工作进行检查。据统计,全县4301名国家干部中属大专以上毕业的有1989人,占干部总数的46.25%。10日,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办公室”,抽调专案人员95人从事办案工作。18日,滁县保险公司恢复,并开办保险业务。

  6月1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皇甫山自然保护区。3日,沙河公社沙河大队第三、第五生产队麦场失火,烧掉小麦11.5万多公斤、民房4间。10日下午1至2时,本县章广、曲亭、李集、施集和珠龙公社的19个大队遭受风暴冰雹袭击。冰雹大的重达500克。

7月1日零时,为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普查结果,全县有349923人,其中男性180391人。3日,珠龙粮站一号仓山墙倒塌,压死卖粮群众2人,伤1人。4日,大王公社遭受风雹灾害。5日,中共滁县县委、滁县人民政府联合发出“在全县开展向‘模范义务兵’张军同志(乌衣镇人)学习活动”的决定。

7至8月,滁县食品公司滁城中心商店出售污染变质卤制品,造成203人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共滁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及时实行抢救措施,并对有关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

  10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候补书记郝建秀等中央领导人来滁,深入到琅琊乡上庄生产队进行视察,并游览了琅琊山风景区。

  11月15日,国务院国发(1982)257号文件批准,撤销滁县,设立滁州市(县级)。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滁县陆军预备役步兵师正式成立。11月,汪郢乡大同村农民葛元龙自费建起一座400座位的个体电影院。

  本年,琅琊公社民兵连作为先进单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在石家庄召开的民兵通信装备管理工作会议。 

  1983年 2月4日,滁县召开1982年专业户、重点户、功劳户代表大会,总结1982年农业生产,交流经验,讨论1983年农业生产任务。全县有功劳户、专业户、重点户2901户,其中获一等奖195户。

  3月18日,滁城万人集会,庆祝滁县地区农村一次购解放牌5吨载重汽车100辆。3至4月,改革人民公社体制,恢复各乡人民政府,公社党委改为乡党委。乡政府内设置公社管理委员会。大队改为行政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生产队作为生产单位依然保留。至本年12月,全县共辖2个镇,21个乡。4月1日,滁县召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代表大会。

  7月16日,滁县集邮协会成立。8月26日零时,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对杀人、放火、强奸、爆炸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进行严厉打击政策,全县集中抽调干部、警察和民兵1900人,组织发动了“严打”第一战役,共抓获各类犯罪分子249人,摧毁犯罪团伙17个。

  10月3日,滁州纺织厂五千纱锭试车成功投入生产。11月1日,安徽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在滁州市召开成立大会。15日,全国南方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座谈会在滁城召开。11月,全县开展清除“精神污染”的活动。

  12月24日,滁州市正式设立,并列为乙类开放城市。原县委、县人民政府、县人大、县政协,改名为市委、市人民政府、市人大、市政协。12月,中共安徽省委书记黄璜来滁州市检查工作,参观了琅琊乡上庄生产队。 e

  本年,全县企业实行第一步利改税。市水产局在三官乡进行稻田养鱼试验获得成功。

1984 2月,中共滁县地委、滁州市委联合工作组进驻乌衣镇进行小集镇建设试点。合并原来平行分设的乌衣镇和乌衣乡,升格为标准镇乌衣镇;实行以镇带村的行政管理体制。从此农民可以自筹资金进镇落户务工经商。根据中共“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中共滁州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升格为中共滁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成为独立的党的纪律检查机构。

  4月10至16日,政协滁州市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滁城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政协滁州市第一届常务委员会。11至15日,滁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滁城召开,选举产生了滁州市第一届人大常委会。28日,滁州市审计局成立。4月,原隶属中共滁州市委领导的市编史修志领导小组改名市地方志编纂领导小组,并改属市人民政府领导。1985年3月,改为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恢复成立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筹备会)。

  5月1日,英、日、澳、德“农村责任制参观团”一行20人来滁,参观访问了担子乡。

15日,市对台工作领导小组成立。5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滁州市小组成立。

  6月17至20日,《光明日报》连续4天在头版刊载《访滁散记》。7月12日,滁县行署批复同意滁州市撤销城关镇建制,将原城关镇所辖的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和琅琊办事处升格为乡镇级单位,并增设南谯乡,作为市区的蔬菜基地。

  8月27至30日,中共滁州市委首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滁城召开。会议选举了中共滁州市首届委员会和出席安徽省第四次党代会代表。8月29日至9月6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来滁州市视察工作。8月,国营琅琊浴室租赁给个体户经营。

  9月26日,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本市科技人员赵乃刚“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0月4日,滁州市老年人体育协会成立。8日,安徽省“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在琅琊乡召开全省文明村建设现场会,推广琅琊乡抓农村文明建设的经验。13日,西德“水文考察团”3人,到花山乡、城西水库和市水产研究所考察。

  12月1日,经国家科委评审核准,赵乃刚河蟹繁殖人工半咸水及其工业化育苗工艺获1984年度国家发明一等奖。同日,省长王郁昭,在地、市领导陪同下视察了滁州纺织厂。8至22日,全市22个乡相继召开了建市后首届人民代表大会。

  年底,全市乡镇企业发展到437个,从业人员9542人,工业产值1648万元。长2800米、宽40米的琅琊路全线竣工。滁州市定市树为广玉兰、市花为桂花。全市企业实行第二步利改税。中共滁州市委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决定》,对本市党政机关所办的21个企业进行清理整顿。

  1985年  1月1日,滁州市取消粮食统购,改为合同定购制。19日经国务院批准,自1985年2月15日起滁州市为乙类开放城市。22日,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来滁州市考察粮食、生猪和蔬菜的生产、加工情况。1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定滁州市为人民防空重点城市。滁州市人民防空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人民防空办公室成立。滁州市第一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在滁城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滁州市总工会委员会。为加强集镇建设,撤销章广乡,改设章广镇。

  2月24日,滁州市中国旅行社成立。3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在省地市有关领导陪同下视察了丰乐亭、清流关等古建筑和古遗址。4月,从本月起,凡吃商品粮的城镇居民每人每月由国家财政发给猪肉价格补贴1元,在校大学生每人补贴2.5元,中专生每人补贴2元。

  5月2日,市老龄问题委员会成立。9日,坦桑尼亚革命党总书记拉希迪•姆•卡瓦瓦率代表团一行19人访问了乌衣、琅琊和滁东三个乡镇。卡瓦瓦评价说:“在你这个地方看到了人们的精神面貌,看到了中国人民未来的希望。”5月,商周古遗址――濮家墩遗址在大王乡被发现,后被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至6月,市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组织技术人员历时26天,对22个乡镇的126所中小学8至15岁的29649名学生,进行了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和地方性氟中毒病检查。7月31日至8月4日,安徽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滁城召开。

  8月25至29日,市人民政府在滁城举办“滁州市首届地方产品展销会”,展出地方名特优新产品近万种,接待了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客商826人和近20万人次的顾客,成交额达2800万元。8月,为加强集镇建设,撤销沙河乡,改设沙河镇。至此,全市共辖19个乡、5个办事处和3个镇。

  9月9日,市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立。9月10日,滁州市隆重庆祝第一个教师节。市委安排100名指标解决在农村任教、家有特殊困难的骨干教师家属户口“农转非”。12日,委内瑞拉争取社会主义运动主席庞佩约•马尔盖斯携夫人访问滁州,游览了琅琊山风景区。

  10月16日,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吕东一行视察了滁州纺织厂,参观了生产工艺流程。10月21至27日,中国首届“醉翁亭”散文节在滁州市举办。林非、苏晨、王西彦、何为、柯蓝、艾煊、贾梦雷等50多位著名作家、散文家、编辑到滁参加了这次散文节。

  12月6日,省长王郁昭,省委副书记卢荣景及各地、县委书记120人来滁指导工作,视察了滁州纺织厂。同日,在乌衣镇听取了市委书记朱长俭的汇报。14日,国家林业部批复安徽省林业厅,同意在滁州市琅琊山林场由部、省、地联合建设“安徽省琅琊山森林公园”。总投资规模976.5万元。根据省林业厅通知,滁州市成立了“琅琊山森林公园筹备处”,负责森林公园的筹建工作。12月,行署批复设立滁州市第一高级职业中学、轻工高级职业中学、商业高级职业中学和建筑高级职业中学。滁州市区设5个办事处、38个居委会;农村辖19个乡、3镇、173个村、1786个居民小组(生产队)。

本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滁州市由四类工资区升为五类工资区。地委行署宣布滁州市为12至40岁青壮年无文盲市。滁州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0182万元,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

1986  3月,恢复成立市工商业联合会。4月,中共滁县地委和滁县地区行署研究决定,将原由地委领导的“琅琊山管理处”移交滁州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4月24日,在第14届日内瓦世界新发明新技术博览会上,赵乃刚的河蟹繁殖人工半咸水及其工业化育苗工艺获得金牌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2月,又获第35届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金牌奖。被国家农牧渔业部列为“河蟹养殖基地”。

  5月,滁州陵园动工兴建。乌衣镇邮电支局自动电话工程建成开通,成为安徽省第一个乡镇自动电话支局。15日,国务院上海经济区部分城市横向经济联系座谈会在滁召开。

  6月1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来滁州视察。20日滁州市广播站改为滁州市人民广播电台。月底,全市7周岁以下儿童免疫建卡率、用卡率分别达到98%和99%,列全省第一。 

  7月2日,滁州市房地产管理局成立。3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决定恢复丰乐亭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月10日,国家教委授予滁州市“基础教育先进县”称号。25日,经市长办公会决定,将“琅琊山森林公园筹备处”和“琅琊山管理处”,合并为“安徽省琅琊山森林公园管理处”,并将琅琊山林场划归管理处领导。9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滁州市支部成立。

  10月4日,“滁州人造粘胶纤维厂(化纤厂)”项目获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安徽省计划委员会确认。11月,共青团滁州市第一届团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滁城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共青团滁州市委员会。

  12月4日,全县第一家拍卖的供销社梅铺代销点以1.24元成交。16日,滁州市百货公司第一商店因照明电线漏电滋火引起火灾,烧毁两层楼的营业大厅,烧毁商品折款136.8万元。事后有关失职人员受到严肃处理;市保险公司及时赔付该店117.9万元。12月,市公安局破获一宗盗窃自行车团伙案,缴获赃物自行车60辆。

  本年,琅琊乡代表出席全国文明村镇建设汇报会,并在会上作经验介绍。花山乡、施集乡、常山乡和滁东乡八里村被国家授于“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称号。滁州市获安徽省人均生产粮食、人均贡献商品粮、粮食生产的商品率和农民人均收入“四个第一”。沙河镇农民篮球队在滁县地区农民篮球赛中获得冠军。

  1987年  3月28日,滁州市食品厂为毛主席纪念堂礼品商店特制的“琅琊酥糖”发运北京。3月下旬,滁州市啤酒厂年产万吨啤酒生产线投产。

  4月10至15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滁州市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滁城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政协滁州市第二届常务委员会。11至14日,滁州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滁城召开。选举产生了第二届市人大常委会。4月,开始于1984年12月的整党工作到本月基本结束,全市有126名中共党员受到党纪处分。

  5月12日清晨,在滁州市三官公路7公里处,成千上万只约有半个蚕豆大的小青蛙在一只老青蛙的带领下由路东向路西迁徙。7月,中共安徽省委书记李贵鲜来滁县检查工作。中国民主同盟滁州小组建立。

  8月24日晚8时至次日晨8时,滁州境内突降暴雨,降雨量达146毫米。26日,“滁州纺织集团”成立,大会通过纺织集团理事会章程,推选出董事长和副董事长。28至31日,中共滁州市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滁城召开。

  9月14日,中共滁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撤销25个非常设机构。10月5日,滁州市开始颁发居民身份证。9日,市消费者协会成立。23日,日本小松市友好代表团在地、市委领导陪同下参观了滁州纺织厂。

  11月17日,琅琊山森林公园列入国家第7个“五年计划”建设项目。12月15日,滁州发电厂主体工程开工。12月,中共滁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市农机厂实行厂长招标承包责任制。

  本年,市有关部门对文化市场进行5次突击清查,查获非法出版图书225种,32.2万册,不健康小报29种,20.3万份。滁州市中学生田径队在滁县地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获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

 

滁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