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纵横山西 > 百家争鸣

弘扬后土文化 发展旅游经济

发布时间:2021-09-07 15:07:55

内容提要:文章从万荣后土祠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及旅游价值三个方面,论述了保护万荣后土祠及弘扬后土文化迫在眉睫。

万荣后土祠地处汾黄交汇处,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素有海内祠庙之冠称谓,它是中华民族最古的“源”,最深的“根”。弘扬后土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后人的重要责任,发展万荣旅游是我们兴县富民的重大举措,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后土文化是

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一位学者曾说过:“二十年改革看深圳,百年风云看上海,千年文化看北京,三千年文明看西安,五千年历史看河东”。它全面总结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各个代表领域,但还应加上一句:“追根寻源看万荣”。看万荣,就是看我们的万荣后土祠,了解中华民族的根祖。

据史料记载,轩辕黄帝在平定天下后,首先在此扫地为坛祭拜后土圣母,接着尧舜二帝八元有司,夏商周三王方泽岁举,之后,又有汉武帝、光武帝、唐玄宗、宋真宗等八位皇帝二十四次来此祭拜,祈祷后土隆福佑民,以求国泰民安。汉武帝还在此写下了千古传颂的《秋风辞》,宋真宗也在此亲书萧墙碑。因此说汾阴上就是中华民族最深的“根”,最古的“源”。千百年来,后土圣母的寿诞之日,四方华裔前来祭祖,祠内品字戏台上三出戏对唱,五虎道院鼓乐齐鸣,香火旺盛,热闹非凡,人山人海,盛况空前。这些在游客诗文和修葺碑记中都有记载。而今,后土圣母早已被神化,已逐步演化成为一种后土文化,在祖国的博大文化宝库中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后土文化崇尚自然,崇尚祖先,主张“天主滋生,地主滋养”,“天主其变,地主其藏”,大地化育众生,孕育万物的功勋达到惟极境界,故而 “厚德载物,没及能比”。后土文化还倡导人们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因此可以说后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前进的一支推动力量,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兼容性、战斗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祖先留给世界华人的共同遗产。

 

弘扬后土文化

要以保护文物和

整理资料为基础

“皇天后土今何在?山西万荣后土祠,不到此处走一趟,休论华夏几千年,”多少学者呐喊,多少专家呼唤,给我们弘扬后土文化增添了力量。而要弘扬后土文化,首先必须保护后土文物,整理有关后土的资料。

后土祠自从汉武帝兴建以后,曾经唐明皇修建,宋真宗扩建形成了一个宏伟富丽的建筑群,内有太宁宫、奉祗宫、坤柔殿、真武殿、六甲殿、五虎殿、二郎殿、判官殿、穆清殿、朝觐殿、秋风楼、钟楼、鼓楼、元宁亭、唐明皇碑亭、宋真宗碑亭、山门、承天门、延禧门、坤柔闸、东道院、西道院等二十几处建筑物,史称“规

模壮丽,同于王室,为海内祠庙之冠。”后囚河水暴涨,几经冲淹,最后迁建于现址,除仅有的正殿、献殿、五虎殿、秋风楼、品字戏台和山门外,余皆不存。

历史悠悠,岁月沧桑。随着时间的推移,后土祠内的建筑风蚀雨浸,急需维修;祠内的文物也遗失不少,

要千方百计寻回;一些碑刻、诗文更急需抢救。

所以有关部门要集中力量,组织人力、财力进行抢救和抢修,对现存的建筑在维护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修葺,

对已不存在的建筑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重新恢复,使后土祠能在新的世纪,以新的面貌重新屹立于黄河岸边,

吸引海内外华人来此祭祖。

在抢救文物的同时,还要重视抢救文史资料,开发后土文化。在编写史料的同时要编写一些后土演义、小说和电视剧,利用现代媒体、网络来宣传后土文化,使后土文化广传天下。

 

弘扬后土文化

要以旅游业为依托

历史造就了光辉灿烂的后土文化,也为当今我们发展旅游业提供了物质条件,为万荣形成“农业稳县、工业

兴县、商贸活县、旅游富县”的产业格局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的朝阳产业,我们也应当通过旅游产业来致富万荣人民,弘扬后土文化。

万荣发展万荣旅游产业,要从吸引游客入手。首先在认真发掘、整理和抢救后土文化的资料,广泛向海内外宣传,让大家都知道后土祠是中华民族最古的“源”,最大的“本”,知道中华始祖在万荣。其次要成立相应的旅游公司来开拓其旅游产业,办好万荣旅行社,组织旅游活动,通过高质量的接待工作让游客认识和接受后土文化,进而让游客来宣传后土,宣传万荣,扩大知名度。三是办好一定的纪念活动和节目,让游客慕名而来,达到发展旅游的目的。四是开展各种各样的后土学术讨论,进一步研究、认识后土文化,提升后土文化。

后土圣母是全中华民族的始祖,后土文化博大精深,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世界华人共有的文化遗产。我们弘扬后土文化,就是要使全世界中华儿女,不断增强民族团结的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就是要增强人们对大地母亲的热爱,保护生态环境,用我们不懈的努力,实现旅游富县的目标。

 

(《后土文化》第二期)丁光泽


 

山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