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尧庙

尧庙简介

发布时间:2021-09-08 01:54:21

尧庙简介

    尧庙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城南。尧庙始建于何时,已不可考。《水经注》记载:“汾水侧有尧庙,庙前有碑。”尧庙旧址在汾河以西,西晋元康年间迁至汾河东岸,以此推算,尧庙历史应在1600年以上。唐高宗李治显庆三年(658年),庙址由府城西南再迁至府城南五里许,即今天的尧庙所在,距今有1300余年的历史。

    唐代建尧庙面积700余亩,楹室400间,其殿曰文思殿,宫叫光宅之宫,门称宾穆之门。元代前至元二年(1265年)维修尧庙之前,面积、殿名和建设一直沿袭唐宋风格。此次修葺,扩大了规模,更易了殿名,尧庙“耽耽翼翼,俨然帝王之居”。文思殿后面的玉皇阁扩建,易名为执中阁,作为尧殿,殿额曰广运殿(即今广运殿),广运殿之右建重华殿,祀奉帝舜,左建文命殿,祀奉帝禹。三圣齐全,同宫异室,尧庙又称为三圣庙。由于建筑宏伟,雕塑绘画精美,尧庙一直是平阳名胜之一。

    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临汾发生强烈地震,尧庙三圣殿毁坏无存。国库拨付银两重新修复,康熙皇帝为三圣殿题写匾额,尧殿“光披四表”,舜殿“浚哲文明”,禹殿“万世永赖”。清以前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祭祀帝尧逢庙会。康熙帝巡守平阳后,规定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逢皇会,会期一月。炎黄子孙前来参祭。

    清代咸丰三年(1853年)八月,平阳太守何维墀,为抵抗太平军北伐,焚烧南门外驿舍,大火延及尧庙,尧庙殿宇毁坏尤甚。屡毁屡修,尧庙形制不减往昔。之后日军破坏,国民党守军拆毁,使尧庙荒芜不堪。

    1965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将尧庙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国家拨专款将尧庙主体建筑广运殿落架重修。不幸的是1998年4月4日,犯罪分子纵火烧毁了广运殿。案发后社会各界民众呼吁尽快修复尧庙宫殿,纷纷解囊,捐资千万。通过一年多的努力,于1999年重修了广运殿的基础上,重建了尧、舜、禹三座宫门和尧宫中轴线上的议门,落架重修了帝尧寝宫。

    2000年,尧庙新增21吨重中华帝尧钟和创吉尼斯记录的天下第一大鼓,翌年修建了钟楼和鼓楼。

    2001年,临汾市尧都区人民政府确立“依托尧庙,向外拓展”的方针,当年5月动工,10月竣工,建成10万平方米尧都广场,北部由宫前广场和华表广场组成,南部由观礼广场和文化商务区组成。创建了象征华夏文明的尧都华表、全国最大中国地形微缩景观和全国首座千家姓纪念壁。

    2002年,尧都区政府决定对尧庙进行大规模重建,按照明清形制,复建了舜殿、禹殿,并新塑了帝舜、帝禹塑像;有史以来将帝尧及四大臣塑像改铸铜像。落架重修了五凤楼;新建300米长尧典壁;中轴线青石镌刻龙凤甬道,宫内铺墁青石面积1万平方米;经请示山西省文物局批准,将尧井亭改造恢复了元代尧井亭形制;主宫道两侧设置了26件陶寺时期出土文物仿制石雕;与此同时,庙内进行了全面绿化工作,以松柏常青树木为主。

主办单位:山西省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