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台媒看辽宁

王派面塑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2021-09-08 06:38:00

  【大陆特派员王玉燕/辽宁辽阳报导】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即捏面人民间传统艺术。辽阳王派面塑传承人王健健,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创作超过10年,由他手中创造「捏」出的作品,栩栩如生,张力十足。

  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已有文字记载,当时人们把面粉蒸制成一定的造型,为食用时增强装饰效果。到了明代,面塑逐渐脱离食用,演变成单纯艺术形式独立存在,一些身背工具箱,四处奔波的面塑艺人出现在繁华闹市,以此为生计,也进一步促进了面塑艺术水平的提高。

  面塑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掌握「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等技法,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捏塑出各种灵动的造型。

  王健健受访时指出,面塑人物的秘诀在于面部表情,加上肢体动作,展现京剧亮相的舞台效果。面部表情重点在眼神,细到睫毛,大到眼睛看出去的方向,都要精准到位。掌握神形后,接下来要把面塑的服装、配件、装饰精细雕出,例如铠甲上的每片金属,皆要细小做出,不可马虎,才能展现以面为材的揉劲功夫。

  近代,受文人艺术的影响,面塑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出新,面塑由街头转向登堂入室。现代面塑艺术以绝美的身姿,倍受世人青睐,展现出「于俗而脱于俗」的朴素文化。由于防腐、防裂技术的不断改进,面塑作品可以保存数十年。

辽宁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