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辽宁沿海经济带

沈阳经济区加速连成一体

发布时间:2021-09-08 06:43:33

  2011年12月30日,沈阳地铁2号线通车,这是东北地区建成的第二条地铁线,也为这一年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同城化发展作了一个精彩的“总结”。地铁2号线把沈阳市区南北21.86公里的路程压缩至约50分钟,不断加密的现代化交通线路正加速把沈阳经济区8城市连成一体。 

  沈阳经济区是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的“重要得分手”,将来更要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群。在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下,2011年,以重点领域均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标志,沈阳经济区赢得“十二五”精彩开局。在这片7.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座座重要节点新城成为城际连接带上的新“地标”,一个个工业产业集群和服务业聚集区正在形成规模,一条条大道正在把各市连成一体,沈阳经济区正大手笔描绘一幅令人震撼的画卷。 

  据最新统计,2011年1月至11月,沈阳经济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996.1亿元,增长35.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285.2亿元,增长35.9%。 

  坚持“先行先试”,以新城建设和产业集群发展作为重点,加快同城化一体化进程,“十二五”开局之年,沈阳经济区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总体方案》获批改革方向更明确 

  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到4个多月前。2011年9月16日,继一年前沈阳经济区获批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这是辽宁全面振兴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沈阳经济区一年多来“先行先试”改革实践获得了国家的充分认可,改革创新的方向更明确了。 

  借着《总体方案》获批的东风,沈阳经济区也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新高潮。 

  “一市一点”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本溪按照《总体方案》要求,力求统筹城乡发展上的新突破,完成了覆盖县、镇(乡)、村的城乡规划工作,每个乡镇均设置了工业园区,一举结束了全市农村无规划建设的历史。 

  2011年,铁岭高新区和沈阳于洪区作为沈阳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区和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开始推进专项改革试点;沈阳市国家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试点城市、国家现代建筑产业化首个试点城市等国家级重点领域改革试点也开始在沈阳经济区先行试验。 

  为国家新型工业化发展探索出 “辽宁模式”,沈阳经济区带着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重大课题上路了。 

  区号共享实现一体化新突破 

  2011年8月28日零时,辽宁人民会堂3楼国际会议厅,随着一张张多米诺骨牌清脆的声响顺次倒下,沈抚铁统一区号“024”出现在3市形同火红枫叶的地图上。一个企盼已久的梦想成真了。 

  沈抚铁共享“024”区号是沈阳经济区2011年一体化同城化发展取得的标志性突破,3市人民的生活融合得更紧密了。 

  一体化把沈阳放“大”了,把沈阳经济区缩“小”了。 “小”与“大”的转换,是在交通、通信等一系列一体化成果中完成的。 

  2011年10月8日,沈本产业大道竣工通车,这是沈阳至本溪之间的第三条公路大通道。有了这条通道,沈阳浑南新城、国际软件园、全运村、沈阳航高基地、桃仙机场开始与本溪药都、火连寨新型建材产业园区、东风湖工业加工区、本溪钢铁园区以及本溪市区连为一体,沈本一体化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目前,沈阳经济区各市之间已基本实现了以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区间快速公路为依托纵横交错的公路交通网络,沈阳至周边7城市1小时交通圈初步形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沈抚城际之间已经形成一条高速公路、8条快速公路和两条铁路为一体的交通路网,城际实现了客运公交化。 

  此外,鞍山、抚顺、营口、阜新、辽阳、铁岭等6城市正式启动医疗保险“一卡通”异地结算试点,沈阳盛京银行已在营口、鞍山、本溪设立了3家分行,抚顺、铁岭、营口挂牌“沈阳”或“沈阳经济区”的企业达到72家。

  2011年,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同城化又是一个丰收年。 

  城际连接带崛起新“地标” 

  冬日里,沈阳经济区新城建设工地依旧呈现出火热场面:浑南新城11座在建桥梁采用冬季施工办法建设桩基,沈抚新城“四横四纵”路网一期工程已具备通车条件……就是在这种人人抓机遇、处处赶进度的状态中,沈阳经济区一个个重点项目实现了落地、开工、竣工投产或投入使用。 

  2011年,沈阳经济区实施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双轮驱动”战略,沈抚新城、蒲河新城、永安新城、河东新城、凡河新城等一批重要节点新城已成为沈阳经济区城际连接带的新“地标”,工业产业集群和服务业聚集区加速形成规模,新城建设和产业发展呈现出齐头并进的喜人态势。 

  2011年1月至11月,沈阳经济区38个新城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00亿元,同比增长54%;57个主导产业园区实现销售收入8957亿元,同比增长51%,增幅双双超过50%。 

  昌图县“热谷”尽显潜力和魅力。辽宁换热设备产业基地累计引进项目250多个,产品从最初的板式、管壳式换热器发展到目前的螺旋板式、烟道换热器和换热机组等多个品种、多个系列,2011年以来,一批上下游企业开始在基地落户,集群优势尽显。短短3年时间,辽宁换热设备产业基地从无到有,不仅让昌图县这个农业大县补上了“工业小县”的短板,还摘下了“财政穷县”的帽子。以2011年百亿产值为新起点,昌图县“热谷”开始向千亿元产值目标发起冲击。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双轮驱动”下,2011年前三个季度,8城市生产总值已突破万亿元,沈阳经济区已经拥有了足以与一些发达省份相媲美的经济实力。(辽宁日报 杨忠厚)

辽宁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