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对加快发展服务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我省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已确定,措施已出台,政策已公布。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要乘势而上,真抓实干,把省委、省政府的决心变成全省的共同行动,把美好的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努力开创服务业发展的新局面。为此,本报推出“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报道”,便于读者了解辽宁服务业发展,致力于辽宁服务业发展。
沈阳,一座以工业而闻名遐迩的城市,如今,在她的老城区———沈河区,现代金融商贸服务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推动着传统产业格局发生改变。在仅仅17.6平方公里狭小范围内,已有100余幢楼宇正在规划和建设,其中高度在260米以上的楼宇近20座。东亚银行、毕马威会计事务所等世界知名企业云集于此,仅金融机构便达66家,这里,业已是辐射整个东北地区名副其实的“财富中心”。今年前6个月,沈河区生产总值完成144.6亿元,每平方公里土地创税收高达2亿元。
现代服务业的魅力在大连同样上演着。8月,走进风景如画的大连高新园区,惠普、通用、东软等大公司整齐干净的办公楼鳞次栉比,每间办公室的设施都十分先进,并流动着海量的数据和信息为世界各国的公司提供软件服务。这里,正在成为全球的“后勤办公室”。去年,这里的700余家软件和服务外包公司靠“脑力”创造了近200亿元产值,没有产生任何环境污染,让大连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山水碧透、空气清新。
从中心城市沈阳到沿海龙头大连,再到内陆、沿海的各市;从成熟的城市中央商务区到各种新兴的市场业态,在今天的辽宁,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正迅速登上发展的舞台。
辽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背后,是辽宁人面对新时期、新的发展任务作出的新的战略抉择: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不只是工业的振兴,在新经济浪潮风起云涌的今天,加快发展服务业,更绿色,更环保,更可持续,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加快发展服务业,将托举起辽宁全面振兴的新希望。
加快发展服务业,辽宁的必然选择
沈阳铁西区,曾被认为是老工业基地的代名词。“工一色”曾经让铁西区陷入到空前的发展困境,企业效益不佳,工人大批下岗。区内的北二路被戏称为“亏损一条街”,建设大路被称为“建设银行”。
近年来,通过发挥中心城区的集聚能力和扩散效应,铁西区对区内企业实施“东搬西建”,“腾笼换鸟”,同时大力发展建材、汽车商贸、物流等服务业。“工一色”的老城区迅速蜕变成以现代商贸、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城区。如今的铁西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百姓就业有了多样选择,曾经的“亏损一条街”如今成为年销售额近50亿元辐射东北的汽车商贸区;建设大路上高楼林立,成为众多国内外知名商家抢滩布局的热土。
“现在,铁西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已达61%,并成为地方财税收入的重要源头,经济结构调整呈现出了积极的变化。”铁西区区长李松林说。
铁西区以壮大服务业为“突破口”的发展之路,对辽宁老工业基地的产业优化升级,无疑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
作为老工业基地,虽然经过多年的调整改造,但我省的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集中表现在工业结构偏重、附加值偏低、消耗排放偏高等问题。同时,服务业所占比重偏低,且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而众所周知,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作为一把经济标尺,它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的高低和水平,是衡量该国和地区经济结构的重要指标。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已达到占GDP70%以上的水平。
在我省,经过多年的发展,服务业有长足的进步,2004年至2007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8%。到2007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0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但是,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的经济结构相对照,辽宁服务业依然是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一块“短板”。从所占GDP比重看,2007年,辽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4%,比东部地区平均水平低4.7个百分点。从发展速度看,近些年来我省服务业增速都远远低于工业增速,更与全国平均水平差了近1.5个百分点。
“尽管所占比重不高,服务业在我省的财税收入仍占据着半壁江山。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仅就眼前发展来看,如果不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辽宁总体经济的结构性矛盾还将愈演愈烈,‘长短腿现象’更加难以克服。”长期关注我省宏观经济发展的一位专家如是说。
而站在思考和谋划未来发展的高度上看,将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打造成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更是大势所趋。
“未来经济发展,受到能源、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瓶颈的严重制约,而现代服务业不同于传统业态的三个基本特征,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和低能耗、低污染特点。有人把现代服务业比作‘绿色聚宝盆’,发展现代服务业可以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占据产业链条‘高端’,实现经济‘绿色’发展。以会展经济为例,经济拉动能力为1∶9,即1元投入可以间接带来9元产出。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例,1个软件工程师的需求可以带动4个人就业,其增值效益是100倍,而消耗和污染,与传统产业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院长杨光说。
以加快发展服务业为突破口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使服务经济成为发展的主动力,无疑成为辽宁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和紧迫任务。加快发展服务业,辽宁底蕴丰厚今年夏天,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全球最大商业地产服务公司———美国世邦魏理仕有限公司将东北地区总部设立在了沈阳。谈及选择沈阳的理由,该公司大中华区总裁蒲敬思说,沈阳市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已经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制造业、物流和贸易城市之一,最重要的是,这座城市对周边市场,如整个东北亚地区都具有很大的辐射作用。
商人的眼光是犀利的,像任何一种经济形态一样,服务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区位优势。
辽宁,是东北地区与国内其他地区连接的通道,拥有全国最密集、最现代化的铁路、陆路交通网,也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出海口,优良港口众多,是东北经济圈的中心省份。同时,辽宁又是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省份,明显的区位优势为辽宁“承北接南”、“东拓西联”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坐拥宝地”的辽宁为发展服务业提供了无法比拟的便利:交通枢纽发达、港口众多,可发展现代仓储物流业;临港、临海工业发达,可发展第三方物流、科技服务等产业;海岸线漫长,可发展高端滨海旅游;边境口岸,可发展边贸、货物中转……
而区位优势只是辽宁加快发展服务业的众多优势之一。现代服务业发展离不开中心城市,近年来,随着我省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集聚、辐射、带动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百姓生活富裕,不断寻求新的消费形式。据统计,辽宁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54%,为全国最高,尤其是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一小时经济圈”,已形成了对服务业强大的规模需求,为金融、商贸服务业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高科技、高知识含量。作为老工业基地,我省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等在国内均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在自主创新的旗帜下,我省已积攒了殷实的科技家底:全省有国家级及省级重点实验室6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8家,省级以上各类企业研发中心已增至320多个。重要的产业基础和智力资源,为软件外包、信息传输、动漫、科研开发、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支撑。
与此同时,在我省的沈阳、大连、鞍山、营口等地,经过多年的积淀发展,一批区域性的现代服务业业态框架初显,或已产生集聚效应,形成产业集群。像大连市,已成为世界公认的软件外包中心之一;沈阳的金融商贸区已吸引了近70家的国内外金融机构入驻,成为辐射东北地区的结算中心;软交会、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国际知名的展会经济蓬勃发展;高档旅游、现代物流仓储等产业也迅速发展。
正因为具备上述优势,辽宁才具备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资源禀赋。“加快发展服务业,不是脱离已有的产业基础,另起炉灶,而是对现有产业的整合和升级,使其获得更多的增值性。在这一点上,辽宁具有相当的比较优势。”杨光说。
加快发展服务业,辽宁正逢其时
今年以来,为加快发展服务业,我省召开了一系列会议,深入分析形势,多方听取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制定政策措施。在7月9日召开的全省发展服务业座谈会上,与会的学者、政府官员道出一个共同话题———加快发展服务业,辽宁目前天时、地利、人和全部具备。
“所谓天时,指的是当前恰逢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过渡期结束。由于过渡期保护的主要是包括金融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将有一个服务业外资集中进入的过程。同时,南方沿海发达地区的服务业也同样存在着‘南资北上’的趋势。”与会的一位专家这样指出。
事实上,对我省来说,目前正处于振兴东北和扩大开放的“双重机遇期”,以“五点一线”为载体的大开放格局已初步形成,中部城市群一体化趋势明朗。可以说已做足了迎接产业转移的充分准备。
而从内在动力来看,近十多年来的制造业发展、城镇居民收入增加、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从去年起,辽宁的GDP已突破万亿大关,财政收入突破千亿,标志着辽宁的经济社会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高度。经济社会对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和社会性服务业产生了强烈的需求。
省政协经济委员会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研究成果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3000美元以上时,服务业迅速发展,并将成为强势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并占主导地位。2007年辽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5725元,约合3400美元,产业结构正处在从‘二三一’向‘三二一’演进的初始阶段,服务业已开始进入加速发展的上升期。”
所谓的“人和”,则体现在在加快发展服务业问题上从中央到地方的“上下同欲”。2007年3月,国务院便颁发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要率先实现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辽宁省委、省政府更是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多次就加快发展服务业作出战略部署,沈阳、大连、鞍山等城市近年来也都将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给予种种优惠政策。
一系列的宏观利好因素为辽宁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积聚了奔腾向上的充足“势能”。
正在发生的事实更印证了人们的判断。据我省外经贸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67.66亿美元,同比增长43.7%。其中,以世界500强企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企业进资占进资总额的20%左右,同比增长高达200%以上。绝对额已经远远超过第二产业。丹麦马士基、美国世邦魏理仕、香港恒基兆业大洋百货这些主打现代服务业的大型公司纷纷在统计数据中“露脸”。相关人士解释说:“这意味着以世界500强为代表的跨国公司正加快其现代服务业向辽宁的转移速度,制造业项目已不再是‘一枝独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今天,因为有了辽宁人的努力和拼搏,辽宁服务业成为一个有抱负的产业;明天,同样因为辽宁人的努力和拼搏,辽宁服务业一定会成为全省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中的主角。(李春林 杨忠厚 唐成选)
辽宁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