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调试不了的设备,有他在便能平稳运行;外国专家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有他在总会找到解决办法;他名声在外,设备用户指名要他去负责安装调试;他为公司赢得了荣誉和效益,入厂15年来,平均每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00余万元。
他叫王亮,大连重工·起重集团高级工人技师,也是近年来大连市培养出来的高素质、高技能“金牌技工”的杰出代表。
如今在大连,像王亮这样或有先进的操作方法和绝技绝活,或在技术改造、工艺革新、技术攻关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一批新时代产业工人,正活跃在制造业企业一线岗位上,大大提升了“大连制造”的市场竞争力。到去年年底,装备制造业首次超过石化,成为大连第一支柱产业。
图谋工业振兴,技工队伍建设需先行。这是老工业城市大连市,在当前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过程中,所秉持的一个清晰的发展思路。他们认为,一个企业,有好的技术和好的设备固然重要,但若缺少在生产一线操作的高素质技能人员,有些产品也是难以生产出来,或者就是生产出来了,质量上也难以过关。
但是,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大连市发展高水平的制造业,越来越受到技术工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匮乏的制约。
大连市人事局日前曾对全市重点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在“十一五”期间,全市技能型人才缺口46万人之多。其中对船舶制造、数控技术、机电设备维修等现代工业技术工种的人才需求量达33万人左右。
高技能人才的发展现状,决定着大连市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深知其中利害关系的大连市委、市政府,确立把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今年6月初,大连市政府决定命名大连重工·起重集团王亮等28名具有精湛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为“大连名师”,并给予每人每月80元的市政府津贴,时间为5年。据了解,这28人,从事装备制造业的占93%,是本企业甚至本行业的技工领军人物。
无独有偶。今年年初,大连市授予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刁培松等10名技术工人为“王亮式金牌技工”,向每人颁发了印有获奖者肖像和名字的纯金牌、“大连五一特等奖章”以及3万元奖金。
大连市接连重奖技术工人,其目的只有一个:在全社会营造崇尚技能、争做高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打造一支企业急需的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专家型工人队伍。
此外,大连市还推出一连串激励政策和措施:举行全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对于技术状元、技术能手,市政府分别给予他们政府津贴、晋升技术等级等奖励;设立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资金,每年培训40岁以下的中青年技工1000人;筹集两亿元建设技师学院,形成以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为龙头,企业职工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多元化、规模化、系列化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政府政策上支持,资金上投入,使得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选择通过技术成才之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据统计,大连市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由2006年的51.7万人,增加到现在的65万人,增加了25.7%。
“瓦轴能有今天脱胎换骨的变化,正是得益于公司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职工队伍,目前高技能人才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达到50%以上。”据瓦轴集团负责人介绍,以前,瓦轴制造的是有些乡镇企业也能生产的低附加值传统产品;今天却不同了,靠一批高技能人才的支撑,企业主要瞄准国务院确定的16个关键领域重大技术装备,生产替代进口、代表世界先进水平、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配套轴承、打造国内最具实力的特大型精密轴承、大型转盘轴承、精密轴承,中大型精密轴承等制造基地。铁路6次大提速、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均有“瓦轴造”。
一个个在生产一线尽情施展自己才华的高技能技术工人,成为大连装备制造企业宝贵的财富!(侯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