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建成第一艘30万吨超大型油船时所用的水下周期为303天,现在仅为38天;3.5万吨成品油船首制船船台周期137天,现在为76天;4250集装箱船首制船水下周期123天,现在为40天;11万吨成品油轮首制船船台周期245天,现在为75天;7.6万吨成品油轮首制船船台周期152天,现在为79天……
“大船时速”的秘诀何在?很重要的一条,得益于公司引进世界先进造船理念,实现由封闭型全程造船向开放型总装造船转变。总装造船,被誉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造船革命”。全国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已借鉴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等国内其他船企的成功经验,制定并出台了现代造船模式行动纲要,以此在行业中推广总装造船模式。
同样规模的船厂,韩国、日本船厂的造船吨位和速度是我们的好几倍,因为人家是名副其实的船舶总装厂,就像搭积木一样,诸多的“积木块”由专业厂去做,船厂最后只要将“积木”搭建成各种不同的造型就行了。而我们的船厂“大而全”,自己什么都做,生产效率自然低。正是看到了差距和症结所在,以打造世界一流现代化造船企业为目标的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把管理模式创新放在创新工程首位,确立变封闭型全程造船为开放型总装造船,也就是动员社会力量造船,将能够由社会力量完成的配套产品拿到社会上去做,船厂进行总装,从而实现船舶制造的“多元化投资、社会化生产、专业化协作、本地化配套”。
自此,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向社会敞开了大门,厂区外一批与船舶配套产品相关的生产制造基地相继建成投产。其中与鞍钢共同投资建设的钢材加工配送基地,年设计钢板预处理能力80万吨、切割加工能力60多万吨。与大连电机厂共同合作建设的分段制造基地,每月可提供100个成品化分段。通过合资在旅顺建成了舱口盖制造基地,设计能力为每年满足25至30艘集装箱船所需的舱口盖、绑扎桥、舱口围等大型舾装件的需要,从而确保了集装箱船批量承接建造。与中国一重合作建设的轴舵制作安装基地,设计能力为每月4至5条船的轴、舵成品化加工制作。与松辽船厂合作建设的上层建筑基地,每年可提供15艘以上船舶上层建筑。据统计,近年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先后共建成九大专业化配套基地,累计以近9亿元的投资,吸纳社会上超过17亿元的合作资金,新增生产作业面积相当于新建了一个大连船舶重工。
实行总装造船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在厂区面积、投资规模没有大量增加的情况下,生产效率大幅提高,造船规模不断增大,新船订单不断增多。目前,是大连船舶重工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的时期。2007年,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经济总量超过150亿元、造船产量突破300万吨大关,比2005年底公司整合重组之初均增长50%以上。公司手持船舶订单量排名世界第4位,其主打的7.6万吨成品油船、30万吨原油船、11万吨成品油船、4250集装箱船等承接量均达30艘以上,生产任务已安排到2012年。 (叶健 侯国政)
辽宁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