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纵横山西 > 地方小戏

武乡三弦书

发布时间:2021-09-08 07:27:29
 
  起源于武乡山村,流行于武乡、榆社、左权等县。相传,这一曲种由道歌演变而成。为盲人串户说唱,借以乞食。当时伴奏乐器只有木胡。从明代末年开始出现六、七人一组坐场说唱,唱腔只有流水一种板式。抗日时期,艺人们对唱腔进行改革,新增了四句提钢、起腔、散板等。

  新中国成立后,武乡三弦书吸取老州调、武乡秧歌、上党梆子等曲艺、戏曲音乐,新创了截板、垛板、抢板等板式,始称三弦书。后来,又相继吸收了中路梆子和当地民歌的音乐,唱腔与伴奏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民间艺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量吸收本地的民间小调,戏曲曲艺乐汇,将过去的瞽调发展成今日的三弦书。武乡三弦书现有传统书目有《大八义》、《还魂带》、《抢铜钱》、《打马牧》、《捉汉奸》等。
 

摘自《山西民俗大观》,中国旅游出版社,李彬著
 
太原道
 

山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