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渊,雄才堪比汉高祖
发布时间:2021-09-08 08:09:49
寻访人物:刘渊
寻访地理:临汾市尧都区金殿镇
临汾一直以“尧都”蜚声海内外,其实这儿也曾经是后汉皇帝刘渊建都的地方。在《尧都沧桑》一书中曾说:
金殿镇周围北至涧河,南至坛地,东至汾河,西至苏村,这万余亩土地都在古城之中。难怪人们锄田挖渠,不时会挖出带有花纹的碎砖瓦砾。在 这样一个宽阔的范围内建造的故都,的确是气宇不凡,华盖巍然。
然而,这样一座巍峨的城池,仅仅存留了十多个春秋,很快就夷为平地,化为一片废墟。真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这兴亡之间,到底有何种奥秘?
故事:刘渊好眼力,选了金殿镇这么一块富饶的风水宝地定都。
尧都区的金殿镇,位于尧都区城西南20里。公元308年,汉国皇帝刘渊迁都平阳金殿,正式登基称帝。想起金殿,就想起“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佳句来,就想起那潺潺的流水、千里蛙鸣。我想汉国的皇帝刘渊真是好眼力,选了这么一块富饶的风水宝地定都。
还记得那个春寒料峭的上午,我们决定去探访金殿刘渊故宫遗址。随行的有金殿平人学社的刘铁山、徐生财二位老师。刘铁山老师虽然已经五十多岁了,但笑的时候依然很腼腆。和他相比,徐生财老师很是健谈,一路上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一些金殿鲜为人知的民间传说。
徐生财老师是地地道道的老三届高中毕业生,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和大学擦肩而过,可听徐老师的言谈,听得出他的文化底蕴相当深厚。
徐生财老师说:“中国古代是以皇帝为中心的官僚社会,皇帝就是天子,其地位当然至高无上。皇帝居住的都城,也因皇帝的存在辉映千秋。临汾就是这样毫不逊色地载入史册的。历史上,临汾曾经五次建都:一是尧都,二是晋都,三是韩都,四是西魏都,五是汉国都。这汉国都就是匈奴头领刘渊建造的汉国故都了,明朝万历本《临汾县志》在古迹中载有:刘渊城,在城西南20里,晋永嘉末,渊偕号初居蒲子,后筑此为陶唐金城。都之。临汾市的西南端有金殿镇,金殿即刘渊皇帝的金銮宝殿了。”
刘铁山老师手里拿着一本《尧都沧桑》,为我们翻到了介绍刘渊皇帝的那一页:刘渊是匈奴族人,字元海。祖父曾帮东汉讨伐黄巾军,因而趁机定居黄河流域。刘渊在汉地长大,幼时就学习儒家文化。其父刘豹奉请上党崔游为其老师。在崔游严格教育下,他习读了《诗经》、《易》、《尚书》及《孙子兵法》等汉书。刘渊在攻读儒家文化的同时,继续练习匈奴人的骑射搏击之术,逐渐成长为一名胸有韬略,柔中有刚的文武全才。
沿着金殿镇子母河的涓涓细流,我们埋头向历史深处潜去,探访汉国皇帝刘渊建在金殿的故宫遗址。
故事:一直没有施展才能的机遇,所以才在帝王簿上镌刻上自己的名字。
刘渊在攻读儒家文化的同时,继续练习匈奴人的骑射搏击之术,逐渐成长为一名胸有韬略、柔中有刚的文武全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全才,当时的晋武帝始终不敢委以重任。一次晋武帝讨伐东吴,需要主帅,有许多人推荐刘渊,晋武帝没有任用。另一次是凉州一带被鲜卑首领攻占,急需征战卫边,有人再荐刘渊,这时的晋武帝虽然心有所动,但朝中有人反对,晋武帝便放弃了这个念头。因而在当时的西晋,刘渊一直没有施展才能的机遇。
正是因为刘渊一直没有施展才能的机遇,所以才在帝王簿中刻下他的名字。如果任何一次被委以重任,那么刘渊就只能是晋室的一员将领了。刘渊在历史的折磨中忍受了一次又一次痛楚,焦急地等待着时机,终于有一天时机来了,刘渊在征讨乱军的过程中回归匈奴,自立为王,建都离石,开启了汉国的基业。
为了稳获人心,刘渊以西汉皇室外甥自居,国号称汉。刘渊因汉代曾将皇室宗室女嫁给匈奴,先祖为此女之后,所以,以刘姓自居。此时,刘渊即用恢复汉室的大旗为前进的方向铺平道路。公元308年,刘渊迁都平阳金殿,正式登基称帝。
关于刘渊金殿故都的宏大规模,《尧都胜迹》记载:当时外郭内城,宫殿林立,城池完固。外称大城,内套小城。刘渊时建北宫、南宫。北宫为皇宫,皇宫其余3门,南为云龙门,西为西阳门,东为建春门。宫内光极殿又分前殿、后殿,建筑宏伟,设置华丽,用以“朝群臣,飨万国”。宫后为建光殿、徽光殿、温明殿、昭德殿,再后为六宫妃嫔的住所。还有太庙、社稷台、武库等场所。城外还有游乐的平水宫、校猎的上林苑、观光的上秋阁,另有专门用于匈奴祭祀的大单于台。
如果从这种规模思之,现今,金殿镇周围北至涧河,南至坛地,东至汾河,西至苏村,这万余亩土地都在古城之中。难怪人们锄田挖渠,不时会挖出带有花纹的碎砖瓦砾。在这样一个宽阔的范围内建造的故都,的确是气宇不凡,华盖巍然。如今,听乡民说,金殿镇应该在大殿的地方,因当时打的地基太深,太坚硬,至今寸草不生。
传说:龙子修了这座城
在金殿镇桑湾村村西北,至今仍然伫立着刘渊建都时筑的古城墙。我们和刘铁山、徐生财老师去的时候正是初春。是春风吧,初春的风带着浓浓的寒意,呼呼地刮着。古城墙上野草的枯枝在寒风中摇曳,似乎在诉说着什么。附近来田里拉去冬的玉米秆的村民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当年刘渊在金殿建都后要筑城墙,把附近的老百姓都抓来了劳作,然而城墙却迟迟不能筑成。只好贴出黄榜招募贤人筑造,黄榜被一位名叫橛儿的少年揭去了,这橛儿是金殿南面韩家庄韩老太太的养子。说起橛儿的身世颇为传奇,他是韩老太太剜野菜时捡的一枚龙卵,拿回家放置炕角暖着,卵壳破裂的时候,从里边爬出了一个男婴。当刘渊知道揭榜者是个少年时心里很不踏实,命橛儿立了军令状,7天筑不好就要问斩。
一连5天不见动静,乡邻们都暗暗替橛儿担心。第6天夜里,突然刮起一阵狂风,顿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等风停的时候,一道城墙围住了金殿。
刘渊大喜,驾临亲自观看,却见这城墙上宽下窄,筑颠倒了。抓来橛儿正要问罪,却见风沙又起,城墙在风中打了个颠倒,好了。
刘渊大怒,认为橛儿是妖怪,有意戏弄他。然而橛儿早趁着风沙逃走,刘渊匆忙派兵擒拿。橛儿逃至西面的吕梁山下,前面无路可走,后面又有官兵追来,扑倒在地就变成了一条蛇,那蛇觅了个石缝钻了进去。追兵到来的时候,只看见一截蛇尾,挥剑砍断,鲜血流出,滔滔不止,就成了一道清泉。
老百姓认为橛儿是龙太子下凡,解百姓灾厄、为民众谋利的。因而在泉边不远处建祠庙祭祀,名叫龙子祠。
寻访:剩有一湾金殿水汤汤流出不曾归
走过金殿镇的时候,发现金殿镇的村名特别有趣。同行的刘铁山老师自豪地告诉我们,他就是土生土长的官(石岂)村人。官(石岂)村,为官宦磨面的地方;金殿还有城居村,显然为当时的城区,居住的多是皇亲国戚;坦地村,为祭祀天地的地方;桑湾村,养蚕采桑织丝绸的地方;花园村,可能就是昔日的御花园了。还有城坡、末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皇城故都体系。从金殿镇的村名我们可以联想到:汉国皇帝刘渊不仅有好眼力选定金殿定都,而且治理国家也是一把好手。
《资治通鉴》载有这样的文字:光文皇帝刘渊身穿布衣,居住的地方也没有双层的坐垫,皇后妃嫔也不穿绫罗绸缎,拉车的马匹不喂粟谷,这是爱惜百姓的缘故。从这些文字可看出刘渊不仅具备文武韬略,把握历史机遇,还是一位自身素质较好的人。
然而,这样一座巍峨的城池,仅仅存留了十多个春秋,很快就夷为平地,化为一片废墟。真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这兴亡之间,到底有何种奥秘?
刘渊去世,继位的是太子刘和。刘和听信奸臣挑拨,想除掉手里有兵权的刘聪,结果刘和皇帝被刘聪诛杀。在血雨腥风中,刘聪登上了皇位。刘聪是刘渊的第四子,刘聪在历史上有一个开拓性的创举,那就是一下并立了上皇后、左皇后、右皇后三个皇后———刘聪的昏庸可见一斑。刘聪死后,刘粲继位,靳准图谋篡位,杀了刘粲不说,还把刘室的男男女女不分老幼全部杀死在东市,血流成河,惨不忍睹。后来,刘曜登位,和石勒发兵讨伐靳准,又是一场血腥的战争。靳准被自己的左、右车骑将军结果了性命,石勒攻进城后竟然一把火烧毁了刘渊的金銮宝殿。
无法想像,当年的那把大火到底烧了几天几夜,火焰到底蔓延了多少里!刘渊的金銮宝殿怎样在大火里挣扎呻吟,最后痛苦地化为了灰烬?以至今日,我们踏进这古老的都城却难寻觅到汉宫的遗迹,故都废墟已经被层层的田园覆盖。看着废墟,我们似乎读懂了一些什么。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眼前只见这一弯清清的金殿水,汤汤流出不回头。■
本文作者:刘晚,摘自《山西晚报》
太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