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家 清代山西的巨富
发布时间:2021-09-08 08:10:11
初冬的清晨,淋浴着冬阳来到亢家庄时,这里已见不到一处亢氏家族遗迹了。这次“寻富”之旅不禁蒙上了一层茫然。
地处临汾市郊的亢家庄,十多年前还是一片田园风光,鸡鸣犬吠、绿野一片。不断扩张的城市,很快将步子迈到这里,吞没了以往的寂静和浪漫,代之以喧嚣和繁华。村庄“挂”在南外环路的东南角,已是很地道的一个社区。村里全盖了二层小楼,十多条纵横交错的水泥路,将村庄密密切切地连成一体,路灯、垃圾桶……真不知城耶村耶!只有书写在村头门楼上方的村名,才能令人蓦然想起它的过去。
寻访人物:晋商亢家
寻访地理:临汾亢家庄
亢家踪迹,如今杳难寻
清孙静安《栖霞阁野乘》卷下有《季亢二家之富》条,说:“江南泰兴季氏,与山西平阳亢氏,俱以富闻于天下……亢家园在山西平阳城外……园大十里,树石池台,幽深如画,婢媵皆作吴中装束……康熙中,《长生殿》传奇新出,命家伶演之,一切器用,费镪四十馀万”。但这个富比王侯的亢氏家族,那个美若天堂的亢家园,现在踪迹何方呢?
“现在的亢家庄并非亢家庄,而是亢家埋葬家人的墓地,也有人叫亢家园子。”陪同寻访的村会计刘怀喜慢悠悠的一句惊了我一下。
亢家庄原来在临汾城东,村庄很大,随着城市的扩容,大片村庄被圈进城内,亢家庄一缩再缩,一直退到城外的亢家坟地,上世纪50年代划归贾得乡。退缩到亢家坟地的亢家庄仅有几户人家,没有一户姓亢,以刘、李、赵姓居多。现今外来的人多了,但仍没有亢姓。连问几位老者,竟不知“亢百万”。再问,答曰是搬迁来的,“这村子嘛,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外来户,没几个本地的”。
亢家庄不但没有亢姓人氏,甚至没有遗留下任何一个亢氏家族的遗迹,不见有肃穆的祠堂和堆堆古墓。亢氏遗迹没有留下哪怕一处可以供辨认的草丘,任人面对萋萋野草飘起悠悠的思绪。
刘怀喜说,倒是村里盖房子,陆续挖出一些石人、石桌、石马、石羊,雕刻得十分精细,想来应当是坟墓前的装饰物,可叹村民不惜,扔来扔去,不知所归。
听村中人说,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再上溯到解放前夕,村中尚存四座庙宇台基和两座基本健全的牌楼。龙王庙、土地庙、娘娘庙、关老爷庙,单听庙名,虽与寻常庙宇相同,但这些庙宇屹立于一个家族的墓地之内,令人顿感非同凡响。试想,神州之大,何曾多见庙宇起自葬地?只能说,亢家作为大粮商、大典当商、大盐商,来自利益和心灵的需求,促使他们供奉着诚信之神武圣关帝,祈求风调雨顺。无论是亢氏族人活着或是逝去,这般信仰不绝如缕。如此想来,两百年前的亢氏墓地,牌楼高耸,庙堂宽阔,坟墓阔大,松柏森森,石人石像点缀其间,鸦声于暮色中喑哑,确是一番恢宏景象。刘怀喜说,前几年有人挖出一块清代方砖,小篆铭文似乎是记载亢氏的墓地,可惜铭文模糊,终不能辨。此砖已不知去向。其留下的,是今人对亢氏家族当年煊赫的遐想。
亢家之富,资产数千万
亢家庄里却无亢氏后人,庞大的家族哪里去了呢?
村里留传着一个神奇的传说,说亢氏家族财富越积越多,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在亢家连住十日,不但吃饭餐餐不重,而且餐具一餐一换,其奢华让乾隆也为之感叹。临走时乾隆说:亢氏之富,非天不可灭。不料一语成谶,果然天降大火,亢氏大院化为废墟,流出来的水都是银子化的。之后,幸存的亢氏家人南迁安徽。乾隆闻之,又叹:“亢氏可怜,山右不能留,灰(徽)里来灰(徽)里去吧”。这一传说的真假且不论,让它在世俗中去世俗吧,但乾隆知道亢家却是真的。许指严所撰的《象齿焚身录》记载,乾隆皇帝曾说:“朕向以为天下之富,无过鹾商;今闻亢氏,则犹小巫之见大巫也!”
亢氏家族的富,究竟富到何许?陪同寻觅亢家遗迹的老会计讲了一个久远的故事。
在平阳府(今临汾市)一条繁华的大街上,亢家当铺生意热热火火。然而,就在同一条街上,又冒出了一家当铺。从场面的铺排看,颇有与亢家对垒的意味,这就使财大气粗的亢家既气又恼。亢家挤兑对方的手法轰轰烈烈。每天,总有一个人来到这家当铺,从褡裢中抓出一尊黄灿灿的金罗汉,典银一千两。起初,这间当铺毫不经意。不料,典当客一当三个月,九万两白银落入他一人囊中。情势不妙,当铺的主人出面接待其貌不扬的典当客。典当客大咧咧地说:“我家有金罗汉500尊,当给贵铺90尊,尚余410尊”。主人一听色变,暗查,方知是亢家作弄。自料不是对手,主人只得托人讲情,请亢家将金罗汉赎回,自己则关闭当铺离开平阳。
据《清阐类钞》载,亢家有资产数千万银,堪称山西首富。在亢氏之后,方为资产在七八百万银到百万银的侯、曹、乔、渠、常、刘诸姓人家。《中国经济全书》(1910年出版)称:“康氏(即亢氏)自清迄今凡二百余年,其家运之隆盛,可谓极矣”。我想,对史料的佐证,莫过于已在当地流传数百年的“当铺”故事。当然,对富人,尤其是类似亢氏、乔氏这般纵贯清代百年的山西巨富之室,坊间流传种种版本,原是人类的好奇所致。世间多无语,古今都一般。
亢家产业,有盐有粮有地
亢氏发家之缘起,坊间传说是,明末李自成农民军在山海关与清军作战失败,经山西撤往西安途中,曾将携带的金银财宝寄存于亢家。后来,李自成牺牲,清朝在全国建立了统治权,农民军寄存的金银财宝遂为亢氏所有。然而,试想:清兵入关后,财政十分困难,清朝大臣祖可法等有过占据山西、解决财政困难的建议。清军占领山西后,岂能听说亢家有大量金银财宝而不索要?
其实,亢氏发家的原因很简单:经商致富。
大盐商亢氏。清代盐实行专卖制,这种贩运特权,使盐商获利颇丰。康熙时期人钮绣说:“江南泰兴季氏与山西平阳亢氏,俱以富闻于天下。”近人邓之诚《骨董琐记全编》卷三“富室”称:“康熙时,平阳亢氏、泰兴季氏,皆富可敌国,享用奢靡,埒于王侯。”江南泰兴季氏季沧苇、扬州的两淮盐商,以“业鹾”起家。亢氏同季氏一样是在扬州以“业鹾”起家。亢氏在扬州有大片房产,著名的“亢园”,“构园城阴,长里许。自头敌台起,至四敌台止,临河造屋一百间,士人呼为百房间”。在两淮盐商中,还有“南安北亢”之说,南安是指当时的盐务总商安氏,是两淮盐商中的头面人物,亢氏与安氏齐名,其在两淮盐商中的资本和权势可想而知。
大粮商亢氏。清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活跃,粮食贸易规模很大,亢氏就是当时一个致力于长途贩运和粮店经营的大粮商。当时的北京是京畿之地,四方辐辏,买米糊口之人倍繁于他省。而北京资本最多、规模最大的粮店,就是亢氏在正阳门外的粮店。
亢氏原籍临汾位于汾河流域,是个粮棉产区,亢氏在临汾有“仓廪多至数千”,藏有米粮“万石”。山西地近畿辅,亢氏的“牛车数乘”有可能是从原籍往京城运送。
封建大地主亢氏。亢氏拥有大量田宅,在其原籍平阳府“宅第连云,宛如世家”。马国翰《竹如意》记载:“山右亢某,家巨富,仓庾多至数千,人以‘百万’呼之,恃富骄悖,好为狂言。时晋省大旱,郡县祈祷,人心惶惶。亢独施施然,对众扬言:‘上有老苍天,下有亢百万;三年不下雨,陈粮有万石’”。
亢嗣鼎是亢氏家族中第一个发迹者。乾隆《临汾县志》载:“亢嗣鼎,事母孝,养抚侄如子。笃志力学,至老不倦。居乡尤多义举。”不过,据一位大学教授考证,亢嗣鼎“是一个恃富骄横、悭吝贪婪、为富不仁的大商人、大地主。只是在灾荒之年,他不得不捐献出一点钱粮,来赈灾施舍,装潢门面。他大约生于明末,一直到康熙年间仍然健在”。亢家清初从亢嗣鼎发迹时,“约计千万”资产,到清末光绪时“号称数千万”,其间二百余年,亢家资产增加了好几倍。 ■
本文作者:陈凤鸣,摘自《山西晚报》
太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