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纵横山西 > 戏说山西

渡尽劫波荣归故里 艺术珠宝再现风采

发布时间:2021-09-08 08:17:07

曾因十八罗汉头像一夜之间不翼而飞,在流落海外五年后得遇善人,慷慨捐赠,使之重归故里而蜚声海内外的灵石资寿寺,随着818日十八罗汉的重新修复和再度开光,使这座千年佛刹尽消罗汉身首异处的惨淡愁容,呈现出欣逢盛世,善缘远结的无限喜色,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前来观瞻。

 

  资寿寺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7公里处的苏溪村,寺院坐北朝南,依山傍水,古林苍桑,风景洵美。该寺始创于唐,宋、元、明曾多次重修。其“资寿”之名,源于“祝帝道以遐昌,资群生于寿域”,修此寺意在期盼人人皆能长寿。

 

  这座屡遭劫难,却能生生不息的古寺,规模宏敞,布局完整,整个寿院占地15000余平方米,院分三进,沿中轴线前后共排列15座大殿,中院两侧钟鼓楼对峙而立,边院有僧舍、禅堂和藏经楼。整个寺院建筑结构奇巧,屋檐翠飞,雕梁画栋,碧瓦凌空,既参差错落,又浑然一体。

 

  寺内最引人注目的是正殿内的元代壁画和各殿内79尊明代彩塑。

 

  这里尤以菩萨和罗汉塑工最佳。其中三大士殿中的十八罗汉彩塑更是匠心别具、独树一帜的精妙之作。这些罗汉造型各异,栩栩如生,有的怒目而视,有的慈眉善目,有的挖耳畅笑,有的缩脚盘腿作聆听状……,不仅形体秀美,姿态生动,而且每尊造像的个性十分鲜明,神态逼真传神。它在继承宋、辽、金、元彩塑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将生活真实融入艺术创作,表现出高度的写实风格,塑了极富生命本色的佛教人物形象,是我国明代彩塑艺术之珍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1986年资寿寺被定为山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然而,就在1993年寺院修复开放不久,十八罗汉头像被猖獗的歹徒一夜之间全部盗走,其情其景惨不忍睹。两年后,虽然李全才等四名罪犯相继落入法网,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十八罗汉头像却已四散分离,飘零海外,其中有部分头像流落到了台湾。所增大的是这些头像的下落被陈永泰先生有缘得知,陈先生因痛惜中华文化珠宝流落海外,不忍见其身首异处,逐决定设法使这些佛像身首复原。陈先生不仅是台湾百家大财团之一的震旦集团董事长,而且也是一位颇有声望的古董收藏家。他经过查阅资料,仔细辨别,确认这些头像来自山西灵石资寿寺后,便不惜重金,费尽周折,历经一年多时间,先后从台湾、日本、香港等地将18尊罗汉头像全部收集齐全。随后即向其投资所在地上海市台湾事务办公室负责人表明原委,并且写了《捐献意愿书》,声言“身为炎黄子孙,看到中华文化之宝贵文物被如此破坏,并流落海外,备感痛心”,“为使宝贵文物完璧归赵,本人自愿通过上海市台协,捐献该十八颗佛头,使之物归原主”。

 

  在上海市台办的穿针引线和大力协助下,经过海基会、海协会的多方协调,先生终于得偿善愿。于今年325日,将辗转海外五年之久的十八罗汉头像捐献回资寿寺,因此也首开了大陆百年文物流入台湾又顺利回归的先例。

 

  329日,当十八罗汉头像运抵故乡时,一度冷清的资寿寺万头攒动,鼓乐喧天,海内外记者云集该寺,争相传颂着这一段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共同保护中华文物的佳话。

 

  当全国乃至世界都在关注这一情牵两岸的盛事时,灵石人民为永记陈永泰先生的善行义举,由县人大做出决定,灵石县人民政府在寺内为陈先生修建了功德亭,树立了功德碑,并于818日为身首重合的十八罗汉举行了隆重的重新开光仪式,资寿寺又焕发出了昔日的异彩。

 

来源:中国山西网

山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