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戏说山西

围棋源自山西陵川

发布时间:2021-09-08 08:17:22

  中国围棋队总教练聂卫平、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在山西省陵川县棋子山1600平方米的巨型棋枰前肃然敬立,认真听取了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杨晓国关于陵川是中国围棋起源地的主要论据介绍。

 

  古往今来,在小小的围棋棋盘上,无论是从前市井山野的棋坛竞技,还是当今中日韩间的擂台赛事,都令人魂牵梦绕,造就了数不清的围棋高手,其起源其流变其机理其内涵给世人留下了一连串的难解之秘。很多年来,欲揭围棋源流之秘者不乏其人,各种说法纷纭,但公认的解释极少。

 

  一九八七年,杨晓国得到《陵川县地名绿》一册,他从中看到该县“棋子山”名称由来的记载,不由怦然心动。一九八九年春,杨晓国亲往山西省陵川县棋子山考察,随即被满山遍野的黑黄相间的棋状石子和当地关于围棋、箕子的古朴传说所吸引。他后来翻阅了很多资料,涉猎了商周史、甲骨学、易学、语言文字学、天文学、历史地理等很多学科领域。他根据资料,第一次提出棋子山是殷商古人观测天象的地方,民间“占方”是围棋的源头,山西陵川棋子山是围棋起源地的观点。后来,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和山西省周易学会等召开的学术论证会上,有关方面向社会公布了杨晓国“围棋起源于山西陵川”的发现,得到公认。

 

  棋子山,古称“箕子山”或“谋棋山”,位于太行山南端的山西省陵川县,面积约数十平方公里,这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天然“棋石”的地方。石子不仅颜色相同于西汉班固《弈指》一书中关于早期围棋颜色“黄黑阴阳分也”的描述,外观也类于现代《围棋辞典》关于“棋石”属扁圆形,有一面或两面凸起的棋具基本规范,“棋石”满山遍野,俯拾皆是。《诗?卫风》有一首描写淇水风情的诗《淇奥》,而淇水就源于棋子山。

 

  棋子山有两个古岩洞,一洞中有康熙年间钻刻的一通石碑,记述围雅事;另一洞顶壁保留着古代围棋棋盘图案,相传为箕子隐居卜筮研棋所在。

 

  据杨晓国研究,棋子山一带是“殷末三贤”之一箕子的封地“箕方”。箕子本名胥余,是殷纣王叔父,商末的著名贵族。因反对纣王暴政,曾被囚。清光绪版《山西通志?山川》中有“箕子山,……西南山麓石上存巨人足迹。相传箕子避地憩山中,及武王访以治道,于此纳履焉”。

 

  箕子善卜筮,《后汉书》作者范晔把卜筮之学又称作“箕子之术”,中国民间流传至今的“扶乩”即是其孑遗。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称北宋“扶乩”术士“医卜无所不能,棋与国手为敌”。北宋是出现过《棋经十三篇》、《棋势》、《棋诀》之类围棋经典围棋盛世,

“扶乩”术士竟能在棋艺上与国手匹敌,看来二者有相通之处。

 

  山西东南部陵川县一带民间流行一种古老棋类,当地人叫作“占方”或“走方”。杨晓国研究发现,这种古“占方”即围棋雏型,它具备了“天元”、“四时”、“九星”等后世围棋最基本的布局方位。

 

山西省陵川县,历史悠久,金元时是其发展鼎盛期,至今存留的古建筑有1300多处,如南北朝的崇安寺、唐代的真泽宫等,仅宋元时期的木结构建筑就多达14座,堪称地上古建筑博物馆;陵川县森林覆盖面积大,地理地貌复杂,在海拔1700米的山上,有千仞绝壁,佛子山峡谷,神奇溶洞等奇景,有“清凉胜境”之美誉,夏季正常气温在22-24℃之间。

 

  山西陵川棋子山,做为中国围棋发源地,越来越被社会关注。

 

来源:中国山西网

 

主办单位:山西省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