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戏说山西

双塔寺的东南方位观

发布时间:2021-09-08 08:17:35

  明万历年间太原以傅霖为首的缙绅学士根据堪舆家的言论,在城之东南高岗建寺造塔,认为塔建在东南就能文风昌炽,文运幸会。九年后,受晋王之邀的五台山高僧、护国禅师福登又在东南方位线上建第二座塔,以后的追随者们又在这条线上增建殿堂,使之成为一组建筑群体。这组建筑群体充分地体现了古人对东南的崇拜。

 

  翻阅儒典有这样的记载:“天地严凝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天地温厚之气于东北而盛于东南……”查看堪舆家的罗盘发现东南的刻线上写有“生气”二字,回味民间俗语中还有紫气东来的说法。诸如此类记载或内容集中体现在一个“气”字上,它说明了古人东南崇拜是祈求东南之气。“气”是古代的一个哲学名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唯物主义思想家就提出“元气”、“气本体论”的观点。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儒释道交融时期对“气”的神秘化和技术化的运用;宋明时期的“理气”哲学,都是把“气”视为构成人体与自然的基本物质或生命运动的能量,视为支撑人的心理、道德修养的要素。“气”的思想在古代思想家们力图解明生命和自然的思辨中得以发展,最终被确立为哲学的概念,它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初级阶段的产物。由于时代的局限,这种主观猜测的物质观,只能是朴素的唯物主义。

 

  太原双塔创建的时代,正是宋明“理气”思想盛行的年代,理气的讨论已完全是哲学问题的思辨,当时的缙绅学士就具有这样的世界观。认为“气”是构成“形”的基本物质,有气则有形,气散是形无。认为世间的一切由“气”化生而出,这就是他们的世界观。然而崇拜东南还有一个时空问题,这就是在每年的北斗七星指向东南之时,也就是立夏之时,就是永祚寺碑中讲的“巽与巳同宫”之时,它是展现古人昌文风全部思维的时候。

 

  在立夏之际,大陆季风从东南乔来,这大陆性季风就是古人追求的温暖厚重之“气”,这是将意识中认知的气同气候变化的风气混为一谈,气就是风,风就是气。认为旺盛的东风之气乔来,文风就能昌盛,文运也能幸会。但从永祚寺的情况看,古人对昌文风之事,对自己的思维安排了一个妥善的结局,那就是在寺院内栽植了牡丹,太原纬度位置的牡丹是立夏之际开放。就是说每到立夏之际,温厚之“气”到来,明代牡丹紫霞仙应时绽放,出现一派生气勃勃、生机盎然的景象。这种景象就是缙绅学士昌文风试图达到的境况。然而缙绅学士们的这种昌文风的思维方法,在我们今天看来,最后只有也只能有以大自然的恩赐给他们所栽植的牡丹,以群葩怒放为最后告慰。至于万历《太原府志》记载:“建(塔)后连三科两庠,中五人或七人或十人,其兆足徵也”,是自建塔后双塔就像两面旗帜,学文之事有了号召力,学子们有了精神依托和心理支撑而已。

 

来源:中国山西网

主办单位:山西省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