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聪
发源于潮州揭阳县霖田(今属揭西县)三山国王庙,自明朝起随潮人不断移居台湾,而把其香火传播于台湾各地,使三山国王文化仅次于妈祖文化之台湾第二大旺盛的民俗崇拜。如今香火甚旺的高雄市盐埕区三山国王庙,俗称“盐埕庙”,创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间,地址今为盐埕街54号。是台湾早期由潮人为主所建国王庙之一。
光绪二十年(1894)卢德嘉撰《凤山县采访册》中曰:“三山国王庙,一在盐埕庄(大竹),县西12里,屋5间,乾隆五十九年(1794)萧晋期(道台)募建,光绪八年谢道重修。”萧晋期奉敬“神恩广大”匾(今存)。但据调查,在萧募建成较有规模之前33年,已有草庙存在了。其庙石碑刻早:“三山国王庙,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间。先民自大陆闽南渡台至打狗(即今高雄),见此地有渔、盐之利可图,即盖建简陋竹篱、茅舍群居,并崇信敕封之三山国王,迎移到上供—。”1979年聘上、洪敏麟《台湾地名沿革》中说:“康熙末年有漳籍盐民20余人,移民打鼓(即打狗)澳大竹桥庄濑南场,形成盐田村。后来又有粤籍移民迁来,至乾隆二十五年,兴建三山国王庙,今为日盐埕区滥觞。”从这可看出,先是漳民来此当盐民,后又有粤(即粤东潮州府)人迁来,才在乾隆时把故乡甚受崇敬的国王神香火奉来建庙。
道光十四年(1834),众倡重建,得濑南众晒义会全力支持,并赠“三山国王”匾。至咸丰年间(1851—1861),治台知府洪敏深赠“海上福星”匾。光绪八年(1882)间经庄民谢道倡修,至三十一年庙董林界(即盐埕区长林迦之父)及蒋吉、洪罗、蔡昧、陈艺、胡知头、黄亮、陈再兴、蔡妈基等再提议重修。
1942年,强迫台胞改日本人娩、讲日语,灌输皇民化精神,视各地庙神为妨碍,便把所有神像集中烧毁。该庙管理者为避厄运乃暂将神像藏起,改奉观世音菩萨像,庙名暂改为“寿山寺”,并应日人之命由林迦、李龙都推荐,派洪围到台北讲习,拜日人加藤法师为师学习,受戒后返寺为住持,法号“开振”。1945年台湾光复,才迎回国王神像并复庙名。1946年,由洪仙福、林迦、蔡盘、李龙都、陈宋、黄权、洪科、胡本、陈登问、陈登盘、陈银柜、大耳等再倡修,成立重建委员会,拆除原庙重新扩建,自9月兴工。以林迦为主事,林琼瑶为主委,洪仙福为副主委兼监工,林本南设计,李龙都等奔波募捐及采购建材,出钱出力。至1949年1月告竣。后庙内增加设备、修饰。1981年决定把空地建为康乐大楼,但估价需1800万元之巨,至1982年10月10日奠基,数年完工。
今庙宇巍峨,宝殿生辉,神灵显赫,香火鼎盛。
1984年9月2日,成立财团法人高雄市盐埕区三山国王庙首届董监事会,陈银柜为董事长(蝉联二届)。
1991年举行开基220周年大庆典,并出特刊,内第28页《三山国王圣迹简述》,介绍巾山国王连杰(字清化,即大王)、明山国王赵轩(字助下,即二王)、独山国王乔俊(字惠威,即三王)结拜三兄弟,见义勇为,辅国爱民传说,与今潮州方志中所录元朝刘希孟《明贶庙记》所载三山而没姓名、结拜之说不同。惜其未注出处。
(据2001年6月10日高雄市潮汕同乡会理事长薛仰梅所赠,1991年3月25日盐埕区《三山国王庙开基220周年》特刊整理。)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