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高原风情

生态旅游:立于高地看星空

发布时间:2021-11-16 10:57:18

  ——“加快‘四地’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述评之四

  贾 泓

  今年“十一”黄金周,青海全省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83.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7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至疫前同期的93%和83.7%,高出国家平均恢复水平23个百分点。

  发展旅游业尤其是生态旅游,对于立于高原之上、三江之源的青海来说,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这里地质类型丰富,既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也有巍峨高耸的唐古拉山,既有起伏不平的高原丘陵,也有肥沃广袤的草原;这里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源远流长,丝路南线、茶马古道、唐蕃古道在这里交汇融合,演绎出绚丽多姿、色彩斑斓的文化风景;这里正在全力推进“四地”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正当其时。

  将目光对准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以国际视野研究构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机制,创建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塑造青藏高原国际生态旅游品牌,构建生态旅游发展新布局。在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路上,青海既脚踏大地,更可仰望星空。

  登高:以国际视角讲本地故事

  从夏都西宁出发,看尽高原繁花后来到“高原小江南”贵德,在阿什贡七彩峰丛(贵德国家地质公园)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到黄河清湿地公园领略一江清水向东流的风采;再到玛沁县阿尼玛卿雪山看风光旖旎,品壮美神秘,到班玛县玛可河林场一睹国内海拔最高的天然原始林场的卓然风姿;在甘德县看官仓峡的高山峡谷、森林瀑布,到久治县白玉温泉感受自然的馈赠,最后出青海到达位于四川省的九寨沟景区,结束青、川生态画廊观光旅游的完美旅程。

  “登高望远”,立于高原之上的青海在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时,以国际视野研究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机制,坚持“一环引领、六区示范、两廊联动、多点带动”的生态旅游发展框架,构建以点带面、以线连片,生态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旅游要素集聚、服务功能完善、区域协作密切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发展空间布局。“一环”为推动构建以青藏高原生态旅游大环线,“六区”为青海湖、三江源、祁连风光、昆仑溯源、河湟文化、青甘川黄河风情六大生态旅游协作区,“两廊”为青藏世界屋脊和唐蕃古道生态旅游廊道,“多点”提升创建一批精品旅游景点(区)。

  跳出青海看青海,青海正在努力构建全域共建共荣共享的生态文化旅游高地。

  在青海,有这样一条旅游线路——世界屋脊探险旅游线:从位于西宁市的日月山到静谧幽蓝的青海湖,从“中国天空之镜”茶卡盐湖到戈壁瀚海上的宝石“翡翠湖”, 从历经千万年的地质运动和时空苍变的水上雅丹到宛若在天地间摆放的一尊巨大鸳鸯火锅的西台吉乃尔湖,从地球上最不像地球、最像火星的地方——“火星小镇”,到“中国最大”和“世界第二大”的盐湖——察尔汗盐湖,最后从昆仑山口到西藏拉萨。这条旅游线路吸引着众多年轻的“探险者”,带着他们对高原、对世界屋脊的向往,寻找自己的诗与远方。

  因为站得足够高,青海更懂得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更能看得清生态旅游的规划在何方,能够以更加开阔的眼光、自信的姿态,用国际话语讲好青海故事。

  望远:用更高标准创更美业态

  10月12日,第一批国家公园公布,三江源国家公园位列其中,成为青海省第一个国家公园。至此,青海拥有世界自然遗产1处,国家公园1处,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3个、自然保护区7处、风景名胜区1处、水利风景区13处、森林公园7个、湿地公园19个、地质公园7处、沙漠公园12处,形成了以生态旅游为统领,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和水利风景区等为载体的多类型目的地体系,基本建立了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的目的地体系。

  夏有蓝天白云油菜花海,冬有冰川雪峰人文风景。2019年,被称为“东方瑞士”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获批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20年,位于祁连县的阿咪东索旅游区获评国家5A级景区。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祁连县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通过整合旅游资源、重点开展精品景区建设、提升旅游服务等工作,让“天境祁连”成为生态旅游的响亮品牌。

  截至2020年12月,青海省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33家,其中5A级3家;4A级29家,3A级83家,2A级18家。但对于这样的旅游地图,青海并未止步,努力按照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和全域旅游标准建立目的地体系,推进旅游景区提档升级,打造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更高标准打造更加美好的生态旅游“版图”,青海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从阿咪东索旅游区获评国家5A级景区到“茶卡盐湖”“翡翠湖”等一批原生态“网红打卡地”热度的持续上升,青海已逐步开启了发展生态旅游的生动实践,也凝聚了广泛的生态旅游发展合作共识。当一列列旅游专列从百里花海、“天空之镜”、青海湖畔穿驰而过;一辆辆自驾游车队在圣洁玉树、秘境果洛、魅力海西激情驶过,青海生态旅游的业态正在向着更加完善更加美好进发。

  践行:在行稳致远中大有作为

  经过多年的打造,“大美青海”已成为国内外认识青海、了解青海的金名片,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大美青海”这一品牌形象既涵盖了青海之壮美,又极具冲击力。来自洛阳的游客薛云说:“畅游青海,才能真正读懂‘大美青海’的真正含义。在这一片离天最近的地方,每一座山峰,每一条河流,每一汪湖水,都充满灵性。每一处山川都镌刻着历史,每一条河水都流淌着时光,每一片湖泊都酝酿着生命。打造‘大美青海’的品牌形象,充分展现了青海的智慧。”她一边展示着手中的照片,一边继续说道:“过去,‘大美青海’四字如雷贯耳;未来,‘大美青海’的形象深刻脑海。”

  而今天,青海仍在持续提升“大美青海”这一品牌形象。深入挖掘青海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强调青海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以及在国家层面的地位和作用,围绕文化自信,提炼历史文化内涵,创造现代文化亮点,体现多元文化价值。

  将“大美青海生态旅游”作为主品牌,青海以营造文化自信为核心,突出青海地理、地域特点,形成新的文化旅游产品和线路,推动以河湟文化、江源文化、昆仑文化、原子城和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等为支撑的“生态高地”“旅游净地”“中华源流”“上善青海”等延展品牌推广。同时,坚持主品牌和延展品牌统分结合,坚持塑造品牌与发展市场保持一致,各市州依托本地特色资源打造多个延展品牌、区域性线路和产品。

  每一个品牌的推广,都是青海在生态旅游实践中行稳致远的脚印,都承载着青海生态旅游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美好未来。当一个个旅游品牌尤其是生态旅游品牌都让世人“如雷贯耳”“铭刻于心”,我们会看到背后那个脚踏大地、仰望星空,登高望远、行稳致远的“大美青海”正屹立于世人眼前。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