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的自白:在前“研”阵地 攻读重庆科创“研究生”
我是璧山。
有人说我是一座科幻小城,无人驾驶的“云巴”畅游城中,柔性显示屏展开视觉想象,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即将建成……
随着80平方公里的璧山高新区全域纳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范围,又有人说我作为科学城的主战场之一,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肩负原始创新的重任。
在最近开展的璧山区大力发展研究院经济新闻发布会上,我向大家展示了我的新目标——发展研究院经济。
什么是研究院经济?为什么要发展研究院经济?不妨看看我近期的“研究”成绩单。
璧山国家高新区璧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以院强研 开设一批实验室
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这并不是科幻小说,它真实的存在于我的世界。
6月18日,全国首个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在璧山正式开工建设。该基地总占地面积约200亩,将重点进行空间太阳能发电站、无线微波传能以及空间信息网等技术的前期演示模拟与验证。
给大家介绍一下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项目首期的情况:投资约1亿元,总占地面积约200亩,其中核心实验建设区33亩,将建设实验科普综合楼、试验平台等;外围隔离区面积约为167亩,将建设科普教育中心,种植太空育种植物,开展太空科普旅游。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电池实验。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王钰 摄
现在建设情况在我计划之中,项目首期预计明年6月便能和大家见面了。
据有关专家介绍,该基地建成后开展的基础性实验和应用研究,将对我国今后建设空间太阳能电站、改变传统能源传输方式、破解能源供给难题等产生重大意义。
而我,也一定会把握机会,以该工程为中心,聚集新能源产业,强化璧山科技创新水平和影响力,打造成渝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当然,这样的成果要归功于璧山建成的“政产学研”融合平台。以重庆大学璧山先进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目前,这一平台已遴选31个科创团队,推进建设空间太阳能实验基地等项目。
璧山“人才”在实验室研发新材料赢得国际高端市场。璧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以院引智 种好一块人才田
“来了就是璧山人。”这句话是我求贤若渴,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我通过多方联动,多措并举,吸引来了一位位行业大咖、一个个人才团队,连续9年的人口净流入数据证明了这一点。
2018年,蔡明达作为璧山区“一人一策”引进的A类人才来到璧山,加入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
在光电技术上颇有造诣的蔡明达也如鱼得水,带领科研团队解决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ED显示技术,成功开发P0.375全球最小间距Micro LED玻璃直显屏,被评为“2020年重庆英才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璧山区第三届“企业创新型人才”等。
云巴穿行公园上空。璧山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华龙网发
能有幸受到这么多专家学者的青睐,我也不是空有其表的。
近年来,我相继出台鼓励科技创新25条、加快发展研究院经济实施方案等政策,为比亚迪研究院等出台“一企一策”,在资金、项目、平台等方面给予定向支持,延揽了以康佳、弗迪锂电池、中科曙光等为代表的一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Micro LED”“刀片电池”“云巴”等全球领先或首创首发科创成果相继诞生。
通过研究院这一载体,璧山已引进高层次人才3465人,其中博士83人。如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就汇集起了世界顶尖研发团队专家近200人。
重庆鼎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纳米银柔性光电薄膜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供图 华龙网发
以院孵企 打造多条生产线
没有水的3D智能鱼缸、AR魔法试妆镜,这样的研究成果都被我收入囊中。
这些“黑科技”产品都来自于重庆鼎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旺科技”)。
在西部(重庆)科学城首届双高赛中,鼎旺科技携带柔性显示触控关键材料参赛,由于具有打破国外独有关键技术,并且是典型的“双高”项目,该项目最终斩获一等奖。
据了解,通过运用柔性显示触控关键材料,鼎旺科技已经研发出了多款领先全国的“智慧”产品。以纳米银触摸一体机为例,它是一款以“智慧、健康、环保”为核心理念设计的智慧课堂教育装备,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
重庆龙润汽车转向器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工作人员在调试机器人设备。璧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纳米银触摸一体机具备书写流畅、低辐射低功耗、透光性强、防水、美观、轻薄、反应灵敏等优势。目前,该公司已完成华南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以及重庆部分区县中小学订单。
而这只是我畅通科技成果孵化通道的一个缩影。在璧山,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为代表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已成功推动了“纳米银柔性显示”“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功率器件”等科技成果产业化,并孵化落地19家科技企业,获订单达3亿元,预计实现产值超10亿元。
从“实验室”直达“生产线”,通过研究院,一大批科技成果在璧山转化生成企业,并孵化成高新技术企业。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项目投产活动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欧武夷 摄
以院兴产 培养完整产业链
只有生产线当然不行,让一条条生产线整合成为完整的产业链才是我的目标。
以重庆康佳半导体光电科技产业园为例,自2021年 8月31日正式投产后,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完成近700项专利申请,诞生多项全球“首创”技术,目前已完成了1008件有效知识产权提案。
而二期的重庆康佳半导体光电科技产业园正在积极推进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延展完善Micro LED显示技术相关的半导体产业链条,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形成超千亿元的产业规模。
如今,璧山正迅速集聚起比亚迪汽车动力电池生产项目、康佳半导体光电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高科技项目和企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正迅速生成、创新高地正强势崛起。
璧山国家高新区 璧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对于现代工业集群化发展,我早有布局。
一方面围绕“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发挥比亚迪、中车等龙头企业的引领辐射作用,布局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新型显示等产业,打造产能领先、配套完善的新能源汽车千亿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加快康佳新型显示技术项目投产,推动4K/8K 超高清视频与5G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关联产业协同发展,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千亿产业集群。
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从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开局起势,到大学城西区、科创小镇、创新生态社区应运而生,再到“科技璧山、创新璧山”成为新的名片。
希望通过不断的“研读”,我能成为当之无愧的“优等生”。
主政者说
中共璧山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 万容谈研究院经济
“璧山大力发展研究院经济,就是要通过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共建专业技术研究院等,构建从科技研发到用户反馈的迭代升级闭环链条,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最终实现以院强研、以院引智、以院孵企、以院兴产目标。”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请问璧山发展研究院经济目前有着怎样的基础条件和突出的特色?
万容:璧山发展研究院经济基础是比较好的,我们在智能装备、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等领域里面应当说都是引进了比较好的企业。这些产业企业自身也有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的需求。另外,我们和大学城仅是一山之隔,依托西部(重庆)科学城,在璧山布局建设大学城西区,积极引进大学生和研发人员。
另外这两年我们也探索了一些有效路径,我们在两年前成立了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这个公司是一个国有的平台,我们给它定位的就是要生成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我们制定了一套有效的模式,同时也赋予了一些政策,有基金来做一些加持,吸引了很多高校科研成果放到这个平台上来进行孵化转化。
所以现在我们和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等一些高校也是有紧密的合作。高校的研发人员、科研人员他们也把成果放到我们这个平台来进行有效的转化,这个转化应该说成效是比较明显的,就仅仅一年多、两年的时间,这个平台上已经孵化了19家科技型企业,而且这些企业整个的市场运行前景也是非常好。所以在这个方面应该说我们探索的这条路径是成功的。我们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另外也有人才的保障,所以说发展研究院,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条件。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璧山发展研究院经济有哪些好的模式和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
万容:璧山这几年发展研究院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在不断探索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有效模式,这里给大家介绍两种。
一是构建“研究院+产业园+基金”的康佳模式。光电显示领域龙头企业康佳集团,以打造高端显示产业集群为目标,我们共建了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研究院围绕光电显示产业的迭代升级,着力于下一代新型半导体显示的核心关键领域MicroLED显示技术研发。同时,建设重庆(康佳)半导体光电科技产业园,总建筑面积约21.35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实现6条外延片生产线和2条MircoLED生产线,将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延展完善MircoLED显示技术相关的半导体产业链条,打造全球领先的MicroLED全产业链,促进生成一群高新技术企业和培育若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超千亿元的产业规模。
二是构建“总部基地+研究院+产业集群”的比亚迪模式。布局重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基地,打造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千亿产业集群。一期动力电池生产线(20GWh)已投产,二期(15GWh)已于今年4月开建,达产产值将超过300亿元。依托比亚迪动力电池研究院,努力生成动力电池、消费电池和储能电池等产业集群,以此布局新能源电池上下游产业链,同时比亚迪智汇绿色交通研究院、比亚迪动力电池全球总部也已正式落户璧山。携手打造云巴示范线,构建城市交通微循环应用场景,云巴已于今年4月正式投入运营。
以上就是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探索的这两个模式。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下一步,璧山区发展研究院经济的重点方向是什么样的?
万容:下一步我们将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重点发展四大类的独立法人研究院。
第一类就是“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研究院,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如我们和重庆大学共建的璧山先进技术研究院,聚焦军民融合,重点开展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生物交叉、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和成果的孵化。
第二种类型就是成果转移转化类的研究院,对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所进行的后续实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的产品、新的工艺、新的材料,发展新的产业等。比如我们成立了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它就是实现原创的颠覆性的技术从“1到N”的技术产业迭代,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最后迈向市场。
第三类就是生成产业集群类的研究院,主要是在本行业内具有影响力,聚焦行业“卡脖子”技术,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比如我们引进的比亚迪弗迪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该研究院拟引进人才1500人,建成比亚迪动力电池产业全球研究中心。
第四类就是产品迭代升级类的研究院,主要是企业面向自身产业建立的促使技术产品等不断迭代升级的研究院。比如区内的企业大江动力,金冠汽车等十多家企业都将企业内部研发机构独立法人化成立研究院公司。
记者手记
“研究院经济”,这是一个见证璧山发展的热频词。
四大类的独立法人研究院各司其职;
“研究院+产业园+基金”“总部基地+研究院+产业集群”等模式各尽其用;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研究院经济的实施方案》《璧山区鼓励科技创新二十五条政策(试行)》等政策多措并举;
……
从政策到基金,从平台到模式,璧山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研究院经济发展路径”。
正是这条路径,给璧山凝聚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不仅汇聚了人才,推动了原始创新,还助力了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了璧山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
据悉,到2025年,全区研究院公司力争达到50家以上。
这是璧山的目标与决心,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的有力印证。
记者 王钰 羊华/文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