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豫台视窗 > 台湾特产

舌尖上的“台湾三宝”

发布时间:2022-06-29 15:06:04

  去过几次台湾,每次宝岛之行都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它的美丽丰饶、多姿多彩,让我感受了这颗明珠的璀璨,感受了一衣带水同胞带来的浓浓温情,宝岛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让我感到非常亲切。所到之处,让我感受了台湾与大陆千丝万缕的血脉相连,同祖同宗的骨肉情牵。

  更让我颇有感触的是“台湾三宝”的魅力与影响,说到“台湾三宝”,我上网百度了一下,众说纷纭,不尽相同:有“芒果、莲雾、西瓜”一说,也有“水稻、甘蔗、樟脑”之称,更贴切的有“日月潭、阿里山和金门高粱酒”的说法。不管怎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是宝岛的杰出之作,但从对宝岛的粗浅认知来看,潜意识里的“台湾三宝”应该和我们的口腹有着深深的交集,我认为舌尖上的“台湾三宝”是影响和带动了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咖啡、茶和凤梨酥”。

  咖啡

  “上帝掉了两滴眼泪,遗落在人间,一滴是东方的茶,另一滴是西方的咖啡。”咖啡,对于西方人而言,是一种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处于中西交汇前沿的宝岛台湾,也让这种神奇的饮品在这个美丽的岛屿绽放着别样的魅力。台湾是个忙碌的工商业社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承受着较大压力,过去台湾人喜欢喝茶,较少接触咖啡,但随着时代的进程,咖啡逐渐引起了台湾同胞的关注,饮品也由喝茶的单一选择到消费的多元需求,慢慢受到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喜欢。

  台湾民众因为喝咖啡而种咖啡,云林县古坑乡华山地区所产的台湾原生咖啡,甘甜香浓又不苦涩,属于世界极品咖啡。古坑咖啡又因为烘焙、萃取的方法与时间和其他盛产咖啡产地不同,再加之其具有的特殊风味,被誉为“台湾咖啡的原乡”,近年来推出了名为“咖啡之旅”的游览路线,完整的咖啡文化产业在近几年快速成形。而台湾咖啡的消费近年来也迅速增长,全岛保守估计超过一万家咖啡店,台北也成为全球连锁咖啡店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美妙的咖啡世界让越来越多的人如痴如醉,专注于“从种子到杯子”的奇妙旅程,慢慢成为人们的钟爱,从咖啡豆的种植、筛选、晾晒到挑选、研磨,看似普通的咖啡里面原来蕴藏着一个奇妙的世界。

  1990年左右,台湾进入平价咖啡与连锁咖啡店蓬勃发展的时代,但那时的市场全部都是进口咖啡豆的天下。这股人手一杯咖啡的风潮,随着农业的转型发展,精致、休闲成为新的生活状态,便利店、连锁店的咖啡逐渐被挑剔的消费者抛弃,他们寻找有机、无毒的咖啡豆,成为台湾民众的最爱,独有的“黑金经济”也悄然影响着千百万人的生活。“黑色之海,荡漾着蓝色波浪。”“喝咖啡,配太平洋。”成为台湾民众当下休闲生活的真实写照。

  随着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发展,这别具风味的饮品牵起了两岸民众共同的味蕾。2003年,“两岸咖啡”成为宝岛咖啡登陆大陆的一个响亮品牌,最惹人注意的是企业的标志,一个咖啡杯加一道彩虹形桥梁的弧线,象征着成功跨越海峡连接两岸。

  十年磨一剑,现在日渐壮大的“两岸咖啡”,目前已成功经营咖啡西餐厅、铁板烧、兰石料理等多项餐饮品牌。2008年,“两岸咖啡”成为大陆第一个荣登中国驰名商标的咖啡西餐连锁品牌。预计在下个十年内,企业将完成全国5000家“两岸咖啡西餐厅”的连锁开店计划,为全国所有成功商务人士提供极其便利的全国连锁商务休闲平台,并希望打造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咖啡西餐连锁民族品牌。

  “两岸咖啡”的名字本身就寓意着两岸和平交流与合作的发展,不管其广义还是狭义的寓意都表达着一种愿意加强沟通,增进互信的认知。

  茶

  再来说上帝的另一滴眼泪——茶。茶与可可、咖啡并称当今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距今至少也有4700多年历史,直到现在还有以茶代礼的风俗,可以说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如影随形不可或缺。

  300多年前,大陆人把茶叶生产技术引进到台湾,开始了两岸茶叶贸易的往来,一湾浅浅的海峡,海浪叠涌,见证了两岸悠悠茶史、漫漫情缘。两岸有着共同的茶树种源,有着共同的茶叶制法,更有着共同的茶文化。随着海峡两岸茶文化论坛成功举办了两届,隔山隔水的时空被两岸共同倡导的“健康饮茶”理念拉近而融合。

  宝岛台湾处于茶叶生长的最佳纬度区间,天时地利造就了台湾茶叶的优良品质。这些品质优良的茶叶成为赴台旅游观光大陆游客的最爱,也成为回馈亲友的最佳礼品,从味蕾上掳获了众多大陆同胞。渐渐地,大家都知晓了台湾茶的特色,并从耳熟能详的台湾民谣高山情歌“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中品尝到了阿里山高山茶的别样滋味,阿里山的好山好水好风景,出好茶自然不在话下,但阿里山的日出、云海也因风光旖旎而享誉世界,这也影射出阿里山所产高山茶的品质与内涵,同时也吸引了更多大陆游客前往宝岛游玩品鉴。小小旅行箱中带回的各种台湾茶叶,成为直接联系两岸、感知酸甜苦辣的纽带,让人倍感亲切。

  2005年,一心想在台湾海峡西岸种植高山茶的南投县茶农谢东庆,拿着地图寻找到与阿里山纬度、海拔相似的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镇,300多年前曾渡过海峡在台湾生根的高山茶又回到了久别的故土。谢东庆说:“台湾高山茶的当家品种就是源于福建建瓯的北苑贡茶,两者本来就有亲缘,两岸本身就是一家,现在是重返故乡啊!”

  “大陆阿里山”已成为两岸茶业合作的一个重要开始,台湾的优势在于经营理念、茶园管理、生产技术和加工设备,但也存在瓶颈,即土地资源稀少、劳动力成本偏高、市场太小,而制约台湾茶业发展的客观因素正是大陆所具的优势,两者一整合,整个茶产业在无形中升级,相近的地缘和相通的亲缘成为任何产业无可比拟的优势。事实正是如此,如今入驻福建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台资企业已达60家,其中高山茶企业就有49家之多,种植面积5.5万亩,实现产值6亿元人民币,小小的茶叶已成为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最有特色、最具成果的产业。

  凤梨酥

  关于凤梨酥的起源,说法有很多,不过大多数台湾人都会提到它曾作为“喜饼”的“前世”。台湾婚礼习俗中,订婚礼饼共六种口味代表六礼,其中有一种就是凤梨,闽南话发音又称“旺来”,象征子孙旺旺来的意思,台湾人借此增添喜气,所以市面也售卖以“旺来”为名的凤梨酥。

  据传,三国时代刘备以西饼迎娶孙权之妹,订婚礼饼中便有以凤梨入馅制成的大饼,而这就是最早的凤梨酥。早期的凤梨礼饼偏重仪式,所以圆而大。早年台中县一位糕饼师傅,经常挑着担子,带着自己做的“龙凤饼”到台中贩售。所谓的“龙饼”是包了肉馅的大圆饼,同样大小的“凤饼”,则以凤梨为内馅。“龙凤饼”因为吉祥的寓意,被认为是订婚、结婚不能或缺的喜饼。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凤饼体积缩小为每枚约25至100克的精巧小饼,才成今日的模样。

  也许是从月饼得到的启发,起初凤梨酥是以凤梨为果酱,外面包上饼皮,但由于凤梨本身纤维粗,酸度高,所以口感不佳。经过一代代师傅的尝试,才找到与凤梨酱最佳的搭配食材——冬瓜。冬瓜含水量高,纤维细密,不粘牙,甜而不腻,和凤梨结合后,大大提升了口感。同时以天然奶油取代了猪油,使得整个外皮更加酥松,于是造就了如今的凤梨酥。如果在产品包装上看到成份中有冬瓜,就不足为奇。

  由于台湾凤梨种植技术的提高,凤梨酥的口味也发生着变化。以土凤梨小火熬制成的凤梨酱,保留了颗粒纤维口感和凤梨香气,甜中带酸;以凤梨酱的冬瓜调和入馅,馅料细腻,口感微甜;因受塑化剂事件影响,添加剂成了敏感词,所以近两年让消费者大力追捧的是土凤梨酥,其原料上乘,全部为纯天然食材。从“大喜饼”到“粗凤梨酥”,从“粗凤梨酥”到“冬瓜酥”,再到现在越来越像月饼的“礼饼”,凤梨酥“前世今生”不可谓不丰富。与此同时,凤梨酥的包装也格外注重文化含量,让人一看就有“买椟还珠”的冲动,这也是凤梨酥在大陆同胞中畅销的另一个诱因。

  毫不过分地说,台湾有多少个品牌的凤梨酥就有多少种口味,这也满足了众口难调大陆游客的味蕾。据统计,2006年台湾凤梨酥年产值只有15亿新台币左右, 2012年全年产值飙升至近300亿新台币,6年内产值暴增逾20倍,成了台湾旅游产品中增值最迅速,最能拉动大陆游客消费的产品。在大陆游客赴台人数逐步增加的情况下,这种便于携带的“台湾味道”也随之走俏,桃园机场售卖点一周可卖出近千盒,超市、专营店等销售点凤梨酥也最为畅销。有调查发现,41%的大陆游客会购买台湾凤梨酥,52%游客的亲友指定从台湾带回凤梨酥,不管怎样这些游客的行囊中总有凤梨酥的身影,可见凤梨酥已成为多数大陆游客心中的台湾“第一伴手礼”。如今,凤梨酥已经成为大陆游客的最爱,被形象地誉为撬动大陆的“金砖”。与此同时,一些凤梨酥品牌顺势而上,在台湾热销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大陆市场,源起于南投八卦山的土凤梨酥“微热山丘”在众多凤梨酥商家中异军突起,率先在上海外滩开出了第一家分店。两岸民众的味蕾,将主动拥抱这颇具特色的美味,酥脆、酸甜的凤梨酥早已架起连接两岸的金桥。(湖北省荆门市通讯员王启宏)


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