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春联
挂灯饰
贴窗花
做“年味”
包饺子
置办年货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绕街走。
小年一过,年味渐浓,“忙”,是精髓,用老百姓的话说,“年就是要忙活,越忙越红火”。那我们就去看看身边人的忙年过程,一起感受浓浓的年味,一起欢欢喜喜过大年。
小年开始“灶”起来
“小年”作为春节的序曲,意味着,过了这一天,新春的喜庆气息便如宣纸泼墨一般,一下子洇散开来。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打扫屋子、准备年货……过年的气息愈发浓厚。
过小年,祭灶、吃灶糖是延续至今的习俗之一。“年味要想足起来,就得拾起老祖宗的习俗,过个有仪式感的小年。”腊月二十三一大早,市民李改富就将家里的灶房、放杂物的小房及院子里的犄角旮旯打扫得干干净净。他说:“这是老一辈留下来的传统,把灰尘送走,便远离了邪祟和不祥。”
李改富的孙女李熙然告诉记者,爷爷刚给自己讲了灶王爷的传说。她说:“相传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禀报这家人的善恶。因此,送灶神时,不仅要摆上年糕、灶糖和水果,人们还会用糖糊住灶王爷的嘴,为的就是让灶王爷上天后在玉帝面前多说些甜言蜜语。”
“窗花一贴,年味就浓了,家里看着也喜庆了。”一张红纸、一把剪刀,一会儿工夫,在李改富和孙女的裁剪下就变成精美的剪纸作品,一幅幅饱含寓意的图案跃然眼前,祖孙俩笑容满面尽显温情。
不仅如此,过小年,民间还会吃饺子,“饺子象征着团圆,就好比人心聚在一起。小年‘吃饺子’是习俗,趁着孩子放假回来,大家一起包饺子,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很幸福。”李改富说。李熙然在父母的带领下,一起擀皮、包馅、装盘,把欢声笑语和对节日的祝福都包在了饺子里。(程浩)
线上线下购年货
临近春节,不少家庭忙着置办年货,各大商场、超市、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在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提前准备好货源,确保年货供应。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市城区各大商场、超市,感受到了市民采购年货的热情。记者了解到,也有不少市民选择网上购买年货。
在一家大型超市,62岁的孙巧仙和老伴正在采购年货。为了防止自己购物时落下什么,她出发前就列了采购清单。女儿爱吃的猪蹄,外孙喜欢的开心果……都被列入了年货清单。孙巧仙说,每年春节期间,亲戚们都会来家里吃饭。这两年由于疫情原因,过年走亲戚、串门子的少了,但是年货还得准备。她和老伴推了两个购物车,逛了一下午,车里装得满满当当。购物车里,还有一个小老虎玩偶,“这个小老虎很可爱,买给外孙玩。”孙巧仙乐呵呵地说。
与老一辈爱逛市场、自己加工年货不同,“80后”郑青青喜欢“线上”购买年货。“我工作比较忙,没啥时间逛街选购年货。今年春节,家里的大部分年货我都是从网上购买的,包括孩子的新衣、送长辈的礼物。” 郑青青说道。
“现在市城区规模比较大的超市基本都开通了网上下单业务,还有优惠和折扣。你看,我给长辈买的石头饼、小杂粮的礼盒,就是直接从网上下单的。当天下单,当天就能送到,很快的。”郑青青说,“从网上给孩子买的新衣要比实体店便宜不少,快递回来后,我都会小心拆件,用酒精消毒,外包装也不拿回家。”(张颖)
手写春联墨香飘
大年三十贴春联,无疑是寒冬腊月中最温暖的记忆。随着越来越多家庭的重视,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学起中华传统文化——书法。过年写春联,成为孩子展示学习成效的一种途径。
“明月当空花润色,春风入户鸟知音”“万紫千红百花放,三江四海五谷丰”,在市城区田森嘉园小区,市民程女士向记者展示着孩子写的春联:“小奇今年上初二,从五年级开始,过年时尝试写春联,一年比一年写得好,这几年我家贴的春联都是他写的。这几天孩子天天写,上面的两副是给我家写的,给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家写的,他已经通过快递寄走了,老人收到春联后,都夸孩子写得棒,贴在门上很有面子!”
春联不光寓意祛邪除灾、接福纳祥,一副有着深刻内涵的春联更彰显独特的文化品位,对教育子女、激励家人起着积极作用。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你用自己的不懈努力,证明只要有恒心,事情一定成!加油!”这是市民李娜在朋友圈展示孩子写的春联时配的祝福语。李娜告诉记者,她的女儿心怡从一年级开始跟着老师练字,5年下来收获颇丰。前几天,小区组织居民义务写春联,她鼓励心怡参加,这样既能锻炼自己,又能帮助他人。11岁的心怡提起这件事,很开心。她说:“我去社区活动室写了两天,顺便参观了别人写的,发现一些爷爷奶奶写的春联特别好,我就向他们请教。通过交流,我对一些笔画的写法有了新的体会,收获很大!”(闫淑娟)
除尘布新迎新春
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掸尘、擦玻璃、拖地板、洗窗帘……一样都不能少。为了干干净净迎新春,市民各有妙招。
1月23日,在市城区安宁新村,刘晓丽正在指挥丈夫将茶几挪开,准备和女儿一起拖地板。“平时拖地的时候,家里的角角落落很少顾及,马上要过年了,把沙发、凳子、茶几都搬出来,犄角旮旯都打扫一下。” 刘晓丽和家人平时工作忙,没有太多时间打扫卫生,便趁周末组织家人一起干活。她说:“老公负责掸尘、整理大件物品等力气活,我负责擦擦洗洗的活计,女儿负责整理客厅、卧室等,全家总动员,既有效率还不累。”
虽然窗外雪花纷飞,不过经验丰富的陈改凤早已赶在晴好的日子里将被褥晾晒好了,现在主要干一些零星的打扫活。陈改凤和儿子一家三口住在180平方米的房子里,因为面积比较大,外加小外孙捣乱,她只能利用零碎时间将家里分区整理。“孩子们忙,我就一天整理一个屋子,忙了一周差不多快整理好了。”陈改凤表示,今年的节前大扫除,她打算一切从简。她说:“小外孙淘气,收拾好了一会儿就弄乱了,其实家里不一定非要一尘不染,住着温馨、舒适最重要。”
春节前,不少家庭图省事,选择请家政人员来打扫。市民李蕊萍已经连续4年选择年前请家政人员上门打扫卫生了。她说:“专业人员打扫得干净,价钱也公道,主要是很省心。”(李娟)
浓浓“年味”香煞人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在年俗里,农历腊月二十六要筹备过年的肉食。人们会杀掉自家养的猪,或者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割肉、炖肉,是这一天最重要的事情。”今年58岁的市民韩荣华说,提起腊月二十六割年肉的年俗,他不禁怀念起儿时时光。
“在以前,能吃上肉就是最大的幸福,腊月二十六这天,家里养猪的人开始杀猪,没养猪的人家就到集市上或卖猪肉的人家割一块肉准备过年,象征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韩荣华说。
在他的印象里,热气腾腾泛着肉香的年肉是那么诱人。“腊月二十六这天,母亲是很忙的,要洗肉、切肉、炖肉。我们兄妹几个就围在她身旁,走哪跟哪,盼的就是快点把肉吃到嘴里,现在想来真有意思。”他还回忆道,为了快点吃到肉,他们兄妹几个会抢着帮忙打杂。
对韩荣华来讲,每一次品尝年肉都能给他带来满足,然而对于冯金香而言,年肉是她记忆中奢侈的味道。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平常根本吃不起肉,腊月二十六做年肉就成了家里最隆重的事情。”冯金香记得,父亲买回肉来,精心给家里人制作各种美食,小酥肉、酱梅肉、红烧肉一样都不能少。
冯金香说,后来家里条件好了,自己就跟着父亲学做肉。成家后还和老公做过售卖熟肉的生意,可以说在制作熟食方面非常有经验。她制作的各种肉食,亲戚朋友都非常爱吃。因此每到春节前,她都会做上不少熟肉送给亲戚朋友们品尝。
(张凯鹏)
蒸馍贴花齐动手
“农历腊月二十八,民间有‘打糕蒸馍贴花花’的传统习俗,过年蒸出的馒头又白又圆,寓意来年团团圆圆,所以每到年前,我们家都会准备过年的主食,之后再去贴窗花、挂灯笼,过年的氛围感一下子就有了。” 1月24日,市民刘晓伟兴高采烈地对记者说。
刘晓伟告诉记者,小时候几乎每年的腊月二十八,母亲都会蒸馒头和花糕,长大后她也学会了。“虽然现在外面有卖现成的,但还是感觉自己动手才有过年的味道”,刘晓伟说,“无论哪天蒸,都会一次做够全家正月初一到初五的食用量,这叫做‘隔年吃’,表示家有余粮,年年富足。也是因为旧俗初一到初五忌做蒸、炒等事,年前就要把年后几天吃的馒头准备好。”
腊月二十八除了要发面、蒸馍以外,还要“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窗花、挂灯笼等。刘晓伟说:“我们早早就买好了窗花和各种小灯笼,贴窗花还是有一些讲究的,贴窗花时有图案的一面是要朝外的,这样人们从窗外就可以看到窗花。”
“家里每年都会更换一次灯笼,挂灯笼也是有讲究的,一是要成双成对,取好事成双、双喜临门的寓意;第二个讲究就是灯笼要高挂,取一个鸿运当头、步步高升之意;第三个讲究就是挂灯笼时要平衡,不能一个高一个低,这样才可以给人以美感。”刘晓伟欢喜地说,做完这些,就能美美地等着过年了。(马永红)
团圆守岁除夕至
包饺子、贴春联、守岁……在十岁小朋友张泽桐的眼里,除夕是一年中家人最多、也是最忙碌的一天。
“一早起来,爸爸和叔叔就会在院子里贴春联、挂灯笼,不仅正房、南房要贴,连汽车上、鸡窝边、果树上,春联也是少不了的。”每年除夕,张泽桐都是在榆次区张庆乡张庆村的奶奶家度过的,这一天,他在外地的亲人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回来,十几口人欢聚一堂,特别热闹。
“奶奶、妈妈是年夜饭的主力,红烧大虾、糖醋丸子、拔丝红薯,都是我喜欢的菜,看得人直流口水,迫不及待。我和姐姐会帮着婶婶、爷爷一起擀皮、包饺子、数饺子,大家分工明确,边干活儿边聊天,一派喜气洋洋。”在张泽桐的描述里,忙了一个腊月的年,最终在一顿热气腾腾的年夜饭中辞旧迎新,一家人举杯同乐,期盼来年的日子更加红火,也期盼着新的一年都能健健康康、顺顺利利。
除夕的老家,有春晚的欢歌笑语,有全家人围坐一起的家常问候,有一年来的收获和对新一年的期盼,大家吃着瓜果,守岁、畅谈,彼此祝福,格外和美。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在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刻,家家灯火通明,热闹燃至顶峰。
是的,新年的愿望总能实现,那就一起盼望一个更美好、更生机勃勃的世界。(闫晓媛)
来源:晋中晚报
稿件由晋中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晋中市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9190 E-mail:jzstgab@126.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