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青海要闻

午夜“天窗”来临 高原铁路信号工祁连山下检修忙

发布时间:2022-02-23 14:56:06

中新网青海新闻2月23日电 题:午夜“天窗”来临 高原铁路信号工祁连山下检修忙

作者 赵风斌 杨琴 祁增蓓

随着当日最后一趟列车从门源站经过,车站恢复寂静,紧邻车站的青藏集团公司西宁电务段高铁信号车间门源信号工区内却一片热闹,工长史建军正在安排当晚的“天窗”检修。

“今晚的‘天窗’时间是22点至凌晨2点,我们要检修西咽喉道岔及融雪设备,李华宁负责室内防护,李彬负责室外防护,动车速度快,千万不能把工具落在现场。”史建军大声说。

门源信号工区现有7名职工,负责门源站及1599中继站上12组道岔、53架信号机、102个ZPW2000A轨道电路区段设备的检修维护任务,午夜“天窗”检修,对他们来说,早已司空见惯。

清点工具、列队拍照、确认人员数量和工作门状态,一切准备就绪。22时整,随着“天窗”令下,职工们一字穿过工作门,顶着凌冽的寒风,快步走向西咽喉。

到达2号道岔旁,职工王永力熟练地打开转辙机机盖。擦拭接点、测试电流、检查缺口,他的手下动作极其娴熟。“道岔好比是列车的方向盘,1毫米的表示缺口偏差,都有可能导致道岔无法正常转换,一定要仔细检查测试。”发现道岔缺口稍有偏差,王永力对同组的青工李震说。

在4号道岔处,职工李勇打开电缆盒,小心翼翼地拨开电缆配线,借着微弱的头灯灯光,逐一检查电缆端子是否有松动、表皮是否有破损,确认完好后,他拿出一把在根部缠了黑胶布的小毛刷,仔细清扫箱盒内的尘土。

“寒冷天气下,电缆端子配线因为冷缩会出现脱落的可能,这要求作业人员一定要细心,不能因为天气寒冷、视线不好而简化检查内容。”李勇说。

调整道岔缺口、来回转动试验、再次进行确认。几分钟后,2号道岔的表示缺口被调整到标准范围值内。试验良好后,王永力和李震开始收拾工具,准备走向下一组道岔。

午夜时分,天空飘起零星的雪花,气温跌破零下15度,空旷的站场冷风呼啸,即使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也难挡刺骨的寒冷。在6号岔区,史建军和信号工莫言旭正在检查道岔融雪设备,随着雪花飘落,道岔加热条发出“刺啦刺啦”的声音。为了确认加热条是否良好,史建军俯下身隔着手套去一一触摸感知加热条的温度。

凌晨1时45分,4个小时的“天窗”提前结束,职工们开始集合清点工具。“150mm活动扳手5把、30mm棘轮扳手3把、音视频记录仪1台、对讲机5台……”李震大声念出清点数目。确认无误后,1时55分,他们再次列队,一字走出工作门离开站场。(完)

青海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