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备耕|江西多举措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极端天气频发、病虫害侵袭……如何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江西各地进行了积极探索。
“春播期间气温略偏高,但间歇有春寒天气,对早稻播种育秧有阶段性影响,要做好防御工作。”3月中旬,宜春市袁州区农业技术专家高素丽来到西村镇山背村,在工厂化育秧大棚基地耐心地指导种粮大户育秧。种粮大户付大富说,区里气象、农技人员建了微信群,除农闲时节,每天发布天气预报,指导农事,让大家种粮更有底气了。
近年来,袁州区农业、气象、水利等部门建立了全区农业灾情预警、信息共享等机制。各乡镇农技站点也加强了自然灾害预测预警,通过黑板报、短信、微信公众号、大喇叭等渠道及时发布天气变化情况,指导群众及时应对干旱、冰雪天气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谁来管是“老大难”问题。瑞金市将全市耕地纳入网格化管理,为每块耕地配备一名管理员,组建市、乡(镇)、村(社区)、组共4029名管理员的耕地保护责任体系。管理员每周开展耕地巡查,第一时间发现、制止、报告违法占用、破坏耕地行为,并宣传各类惠农政策助力农业生产。
农田缺水,农民争水,水渠坏了没人修,“水难题”一度困扰宜黄县农业生产。2019年,宜黄县被列为江西省首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整体推进县,中国农业银行江西抚州分行也及时推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贷款产品,向县水利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授信1.4亿元。
“改革后,全县建成了全域覆盖的田间水利工程维养体系,老百姓每年每亩缴纳7块钱水费,水渠有人管,田里有水用!”梨溪镇村干部余道平告诉记者。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在宜黄县取得明显成效,梨溪镇里阴村水稻单产从原先每亩1000斤增加到1200斤,种养产业也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有望达到70万元。
图为宜黄县农村的“水管家”在开展水渠清理工作。(宜黄县委宣传部供图)
“作业开始,应将旋耕机处于提升状态。”在吉安市新干县界埠镇田北村,华亿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农技人员李旭平正为农民培训旋耕机使用方法。
界埠镇利用现有农技人才资源,集聚20多名“田专家”,成立华亿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课堂培训+实地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定期举办水稻机械化种植、防病防虫等培训,提升农户种植水平和抗风险能力。(记者陈春园)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