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青海新闻3月30日电 (王剑辉)近期,自百名干部下乡开展“稳定发展‘三农’喜迎二十大胜利召开”宣讲活动启动以来,青海省班玛县紧紧围绕“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等问题,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精准发力,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搭建工作载体、丰富工作内容,以“345”模式推动宣讲工作走深走实、有声有色、出新出彩。
用好3支队伍,解决好“谁来讲”的问题
该县严格落实县级干部联点包村制度,全县32名县级领导干部按照“包村负责、分片指导、实地督导”的要求,第一时间分赴各自联点乡村和分管领域开展分众化、对象化的宣讲,切实将政策“大礼包”派送到千家万户。抽调相关职能部门的11名业务骨干,组建县级巡回宣讲组,由县委宣传部门牵头带队,深入各乡镇、村社和基层一线开展巡回宣讲,宣讲采取“讲理论+讲政策+讲事迹”的形式,把更多的宣讲内容瞄准百姓心声,以“接地气”“聚人气”的方式,用群众的语言、大众的视野、基层的实际来“翻译”理论、“解释”时政、“解惑”思想,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广泛普及、深入人心。
聚焦4个重点,解决“讲什么”的问题
该县将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等会议精神结合,系统宣讲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重点阐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系列政策举措,加深农牧民群众对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理解和掌握,切实把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州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立足法治班玛、平安班玛建设,针对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依法律己能力和水平不高的实际,通过原文解读、以案释法、现身说法等形式,广泛宣讲《刑法》《民法典》《婚姻法》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和尊法。
活化5种形式,解决好“怎么讲”的问题
此次宣讲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育为互动式交流,把“讲道理”和“讲故事”结合起来,通过干部与群众真心实意的面对面交流,达到了讲有效果、听有兴趣的目的。在农业乡突出宣讲农业发展方面的政策及现代设施农业和科技种植等知识,在牧业乡突出宣讲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及生态畜牧业和科技养殖等知识,并根据不同群体差异性、选择性、多样性的理论需求,实行群众主动“点单”询问,宣讲组“接单”宣讲,不断提高宣讲工作的精准度和针对性实效性。突出实践和问题导向,以群众最关心的民生实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根本目标,坚持边宣讲边调研,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求,认真查看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及时收集办理群众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全力以赴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真正做到把政策送下去、把问题带回来、把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上,用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宣讲工作的实效性。(完)
青海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