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青海新闻5月17日电(乐宣 张添福)近年来,乐都区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聚焦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攻坚克难、积极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打好蓝天保卫战。进一步强化“抑尘、减煤、控车、治企、增绿”措施,严格要求企业落实“八个百分百”,实施联审联批及“红黄绿”牌管理制度;狠抓道路扬尘防控,优化渣土车辆运输路线,加大在规定限行区域内对“闯禁行”黄标车辆、冒黑烟车辆和施工运输车辆警告、宣传和劝返力度;强化生活源管控,教育制止燃放烟花爆竹行为15起,清理取缔饮水路、高职院校周边等地占道烧烤摊点40余家;大力推进煤改气工作,城区内燃煤锅炉现已全部完成煤改气。对铁合金、水泥企业实现动态化、常态化监管,杜绝企业偷排现象。截至目前,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8.88%。
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执法管控,全面落实“河长制”,开展“两违”整治、“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全方位“体检”排查整治工作,整改完成率57%;扎实开展湟水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监测溯源整治工作,共计排查点位242个,开展二次溯源79个,并安装排口标识牌;系统推进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督察问题整改,完成整改35个,整改完成率达83.3%。
打好“净土保卫战”。持续排查整治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开展重点企业土壤和地下水隐患排查及自行监测,加强医疗废物处置监管,确保安全处置。同时,充分利用《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乐都区国家机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海东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施方案》及《海东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办法》等法律法规,为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法制保障,并进一步健全完善统筹协调机制,逐步形成人人参与的大生态环保格局。(完)
青海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