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国家会展中心
天津北方网讯:五年栉风沐雨,深耕绿色生态,美丽加速蝶变。
五年创新竞进,笃定绿色发展,收获硕果累累。
又值夏花绚烂,“津”“滨”之间的“黄金宝地”──津南区,翠意盈盈,如一粒明珠嵌入全市“绿带”;活力缤纷,似一顷春波漾起日新万千。
五年来,津南区积极拥抱新时代,把握大格局,加快建设绿色生态示范区、会展经济功能区、创新发展聚集区,积极创建“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在转型发展中苦练事功,在笃定创新中踔厉奋斗,打造生态屏障,铺实绿色底色;拥抱会展时代,锻造发展引擎;凝聚智慧合力,深挖创新潜能;关注人民期盼,上足幸福成色,坚毅迈向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天津海河教育园区
一叶“绿肺” 润泽生态和谐隽美
六月的津南,天蓝如洗、绿树繁茂、湖水轻吟、众鸟啁啾……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景徐徐铺展。“绿色生态屏障就像是天然‘氧吧’,在这里呼吸着新鲜空气,感觉身心无比畅快。”绿色掩映下,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这片“都市森林”,或扶老携幼享受浓郁空气负离子,或三五成群在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的花海中驻足拍照、流连忘返。
作为全市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主战场”,自2018年初开始,津南区便全面拉开了建设序幕,接连发动造林绿化、水生态环境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十大战役”,区领导每月督查进度、查验质量,各职能部门拿出“绣花”功夫精雕细琢,克服土地盐碱、地势低洼等不利因素,保障绿屏建设如期推进。
四年来,区域新增造林绿化面积6.4万亩,管控区林木覆盖率达到25%,蓝绿空间占比达到64%,绿屏·咸水沽湾、辛庄湾、双桥河湾满目苍翠、湖光旖旎,八里台湾、小站湾、葛沽湾绿野环绕、林水相伴,“水丰、绿茂、成林、成片”的写意美景渐次展开。
城市绿了,河水清了,生态环境也在悄然变化。据气象部门监测,绿屏带来的“增湿降温”作用明显,天津中心城区东南部已降温0.2℃-0.4℃,增湿2%左右,有效阻断了“津城”“滨城”超大热岛和超大干岛形成;2021年全区PM2.5平均浓度为41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同比改善33.9%;动植物群落逐步恢复,绚丽海棠、金枝槐等30余种乔灌木错落有致,天鹅、白鹭等50余种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生态体系日渐丰富。
光有森林绿地还不够,为持续提升生态“含绿量”,津南区大力引育新动能,海尔互联工厂、华海清科等一批“高精尖”项目落地开花,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企业达到164家;域内31个未拆迁整合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投入运行,污水管网改造、煤改清洁能源等工程相继实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融共生,涵养出一幅蓝绿交织、产城共融、村美民富的绿色画卷。
津南区小站稻千亩稻田
昂首启航 跨步拥抱“会展时代”
盛夏时节,满目芬芳。登高远望,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二期建设项目恢宏挺拔:16座展厅与中央大厅齐整伫立,凝成一片皎洁,与空中湛蓝交相辉映,蓄势腾飞。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3000余名建设者坚守岗位,铆足干劲、有条不紊、挥汗鏖战,夺取着一个又一个建设节点。据悉,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二期工程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包含中央大厅、16座展厅、贯通东西两区的交通连廊,其中,中央大厅增设可以同时容纳2000人的国家会议中心。现阶段,展厅与连廊区域的屋面、幕墙建设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室内精装;中央大厅主体结构已于今年年初完工,正在进行附属结构施工。
作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标志性载体,中国北方最大的国家级会展中心──国家会展中心(天津)项目,一期工程于去年6月在万众瞩目中如破茧之蝶,乘着首展的东风,惊艳亮相,带来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联动效应,津南区昂首挺进“会展时代”。
自2021年一期投入运营以来,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共举办展览、会议等项目17场,其中中国建筑科学大会暨绿色智慧建筑博览会签约意向合作协议达267项;2021中国国际汽车展成交额突破30亿元,吸引客流约63万人次;第105届全国糖酒会刷新了秋季糖酒会历史展览规模的记录。
为了保障展会的顺利举办,津南区将“拥抱会展 共赢津南”理念渗透到了方方面面,成立指挥部,组建15个工作组,围绕安保、防疫、市容、交通、营商等十多个方面,为每场展会开展相应的服务保障,让会展经济与津南发展同频共振,让广大客商尽享津南发展活力和优质营商环境。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有限责任公司展览部副总经理宋明春表示:“通过半年多的运行,在满馆启用的状态下,我们对周边的住宿、交通、餐饮、物流等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测试,展商和观众非常满意。”
“办好一次会、激活一座城”。会展经济的成功入驻,不仅为津南带来了新活力,更带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撑。目前,津南区已出台《津南区加快建设会展经济功能区实施方案》,创新引育、升级服务、优化政策,全力打造科创会展城和天津重要增长极。
津南“阳光天使之家”
产教融合 海河南岸蓄“智”育新
五年来,津南区坚持创新驱动、聚焦产教融合,依托教育链、围绕产业链、开发人才链、打通创新链,在加快推进创新发展聚集区建设上不断蓄积新动能,释放新活力。
去年年底,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科技园正式开园,首批40家企业及项目入驻签约。定位于“科学家合伙人”,大学科技园引进了汇聚“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等优质智力资源的运营方,聚焦智能交通、智慧职业教育、智能制造及装备、人工智能等高技术领域,加快实现由“智”变“金”。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科技园核心团队运营负责人周文波介绍说:“得益于津南区提供的5000平方米创新空间,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团队刚一进驻就开始了智能电动汽车高低压技能培训设备的测试与研发。区科技局还承诺将在未来三年每年给予200万元运营经费补贴。”
打造大学科技园,是津南区培育新动能“策源地”的重要招法,目前,津南区已签约启动天津大学、天职师大2家大学科技园。
为深度融合产教资源,大力培育创新载体,津南区一面深化海河教育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一面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研究院等平台要素支撑作用,建设一批产业协同创新综合体。支持海教园人才创新创业,引进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人才注册创办企业77家;进一步强化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6家市级众创空间,引育初创团队和企业370余家,4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在孵企业233家。
如今,华为(天津)物联网创新中心、天津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华海清科等行业领军者异军突起;安博津南国际仓储物流园、乐歌天津现代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国际品牌”加快建设;海棠众创大街活力迸发,阿里云创新中心(津南)基地茁壮成长,“天南科创谷”项目加速建设。天津大学的“内燃机复合循环”“腹腔微创手术机器人”等6项成果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南开大学在有机光电材料、拓扑光子学领域取得新突破。
目前,津南区正在积极营造“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绿云”十联动创新发展生态,以海教园等优势区域作为核心区、起步区和龙头抓手,针对市场化、产业化、场景化需求,在各细分领域中着力匹配政策供给,全力打造创新发展聚集区和京津冀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高地。
绿屏·八里湾
发力“双碳” 城市“绿”动生机盎然
1座加氢站、10辆氢能重卡……荣程集团成功搭建全市首条闭环氢能运输示范应用场景。经过8个多月的“氢装上阵”,这个氢能源项目运行平稳高效、减排降碳作用突出,截至今年3月份,氢能源车辆累计加氢2600余次,行驶里程34万公里,累计实现减排二氧化碳311吨。
昔日的“能耗大户”,今日正逐渐转型为低碳绿色典范。目前,荣程集团已累计投入超50亿元,率先完成超低排放治理,吨钢碳排放达到国内领先;实施屋顶光伏、余光互补等光伏发电新能源项目建设,自发电比例达60%;投资1.2亿元新建两条铁路运输专线、封闭式站台和集装箱运输专线,成为天津市唯一具有多条铁路专用线直接进厂的钢铁企业;建设生产余热城镇供暖工程,已形成300万平米规划供热的能力,为城镇取暖减碳9.6万吨……
企业在推进“双碳”工作中尝到了甜头、找到了出路,工业园区同样也在向“双碳”发力。在津南区八里台镇,一个5G智慧安全“双碳”园区定制平台,既能实现园区管理智能化又能实现企业经营低碳化,成为工业园区“双碳”实践的“样板”。该平台以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一方面对园区内智慧路灯、绿色光伏、智慧天眼、污水排放、生态监测等10个板块进行智能管理;另一方面还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减碳方案,对企业用电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用能数据进行节能改造,助推企业向能源低碳化方向加速转型。目前,平台已经覆盖园区512家企业,对230家企业实现了能源托管。
荣程集团和5G智慧安全“双碳”园区,只是津南区持续探索并推进“双碳”发展的一个缩影。津南区以“两加、四减”为主攻方向,打造了一批绿色低碳示范品牌,跑出了争创天津市“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的“加速度”──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级“双碳”创新发展促进中心,打造以联想佳沃、小站稻为先行示范的现代绿色农业项目,探索绿色生态屏障碳汇试点,建设国家会展中心绿色展馆,开展燃煤锅炉改燃项目,实施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持续创建“低碳机关”“低碳商场”“低碳村居”“低碳学校”……绿色发展理念逐渐融入城市血脉,低碳生活方式愈加深入人心,津南也更加“绿”意盎然。
枝叶关情 “妙笔如椽”绘写民生
“从登录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申请临时救助,到拿到救助金才花了3天的时间,特别快捷、贴心。”北闸口镇低保户刘广华(化名)感慨道。
近年来,津南区社会救助体制机制日益健全、社会救助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不仅搭建起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信息平台,让社会救助实现了从“被动申请”到“主动发现”,从“单一型”向“多元化”的质变,还设立了1000万元社会救助专项资金,救助生活困难“边缘户”以及特殊民政救助对象;开展“筑基”工程──城乡困难群众排查解困专项工作,做实做细排查后续救助转介工作……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
聚焦“一老”,情暖夕阳。津南区持续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探索出了智慧化管理、短期托老、“物业+”、医养结合等多种助老服务新方略。目前,全区64家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开展社会化运营改革试点54个,设立老人家食堂113个,全区为老服务更加专业,照护水平愈加精细。
优化配置,做强教育。津南区积极引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采取与市级重点中学天津市实验中学集团化办学,与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建设高等院校附属学校,“牵手”河西区、南开区开展教育全面战略合作等方式,积极促进教育基础设施的配建与完善,扎实推进优质校园高质新建与优化升级。值得一提的是,为确保新建住宅小区高标准配套建设幼儿园,五年来,全区新增公办幼儿园21处、民办幼儿园38所。
扶残助残,直抵人心。作为津南区助残的品牌项目,于2019年3月成立的阳光天使之家致力于“为贫困残疾儿童提供优质康复服务”,依托界内知名康复师各自细分领域和专业特长,开展了PT(运动治疗)、OT(作业治疗)、ST(言语治疗)等10余项康复课程。目前共收治患儿168名,30余名脑瘫患儿走进幼儿园及小学的校园,20余名患者恢复了言语和行走能力。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津南区还从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医疗水平等领域展开全方位、革命性变革。搭建直播带岗、“海棠绽彩,职等你来”主题招聘会、就业云超市等就业平台,助力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双向奔赴”;通过加装电梯、拆违治乱、“补妆”绿植、旧楼改造等系列工程,不断美化、“靓”化居住环境;相继将津南医院、津南中医医院迁址新建,“改头换面”、淬炼“内功”,构建起了满足全程诊疗的服务体系……一张民生保障网,正在津沽大地越织越密!
来源: 天津日报
天津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安徽路6号 电话:022-83609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