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青海新闻7月11日电 (班宣)班玛县委宣传部11日消息,近年来,班玛县以打造“班玛经验”升级版为载体,立足县情实际,高位谋划、精心部署、多点发力,精准打好“组合拳”,奋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推动新时代全县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凝聚“向心力”,构建民创工作长效化机制。积极构建政治引领、党建统领、党政同责、社会同创、全民共建的民族团结进步大创建格局,建立了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的民创工作领导机构和专门工作机构,健全各级党组织民创工作领导机制。健全和完善民创工作目标考核、经费保障、评选表彰等机制,并把民创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年度督查计划,纳入人大执法检查和政协调研视察范围,推动民创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持续开展创建“十一进”活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示范单位创建,推动民创工作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
厚植“石榴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推进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建成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展示厅,设立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牌、宣传墙、宣传长廊。坚持以每年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为契机,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和民族团结基本知识、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等,多渠道展示民族团结进步成效。
搭建“连心桥”,促进各族群众多方位交流。积极举办民族传统射箭赛、“民族团结一家亲”徒步赛以及各类民族团结主题活动,深入开展“结对子”“手拉手”“一家亲”等民族联谊活动,引导各族群众生活互帮、生产互助,以实际行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组建了“三色班玛”文艺团、江日堂乡格萨尔藏戏团等文艺队,创编了现实题材民族舞剧《永远的长征》等文艺精品,经常性开展各民族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打造各族群众共乐平台,增进各民族感情交流。
构筑“服务网”,扩大群众工作立体式覆盖。认真落实“四联三卷”工作机制,健全和完善县级干部“一村一寺”联系制度,深化干部“结对认亲”帮扶活动,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效提升群众工作现代化水平。深入推进县乡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和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打造“智慧服务”“掌上办公”新模式,形成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让各族群众真切感受到发展的温度、幸福的质感。
铺设“快车道”,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每年拿出财政支出的75%以上投入民生领域,每年坚持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发展成果普惠于民和各民族走上共同富裕。立足新型城镇化,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生态宜居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稳步推进高原美丽乡村、采青滩红色特色小镇建设,进一步提升城乡发展品质和功能。
拧紧“安全阀”,提高平安建设现代化水平。广泛开展以《民法典》为主的普法宣传教育,加强“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养,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创建1处法治广场和4处法治小区,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配备各学校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挂牌成立“军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和个人工作调解室“雪莲茶事”,全面做好群众法律服务等工作。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旗帜鲜明开展反分裂斗争,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持续推进“平安与振兴”工程建设,不断巩固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成果。(完)
青海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