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为民服务解难题 助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新网江苏新闻7月20日电(顾名筛)今年安排了哪些养老服务方面的民生实事项目?在开展温情社会救助改革方面有哪些做法和成效?如何更富成效地推进婚俗改革?7月20日,在盐城市“勇当排头兵 奋进向未来”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盐城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回应了这些热点话题。
盐城是民政部、财政部确定的全国11个“救急难”综合试点地级市之一,在全国首创地市级社会救助中心,集合近20个涉及社会救助的市级部门和单位在市社会救助中心设立窗口,开展70多项社会救助服务项目,探索出一条“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统一救助”的大救助服务新模式。盐城在全省创新开展“五个一批”兜底扶贫,将符合条件的6018户11522名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全部纳入相应保障范围,在全省率先全面实现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目前,全市共保障低保对象5.68万户9.47万人,低保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月730元,全市城乡特困供养基本生活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600元和1300元。盐城全面推进温情社会救助改革,试点社会救助“容缺审批”机制,“快”响应、“简”程序、“暖”服务,困难群众凭“一证一书”(身份证、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授权书)即可申办救助,救助更加及时、高效、便捷。
在盐城,养老护幼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一老一小有了更多幸福感。“十三五”期间,盐城市、县(区)两级财政累计投入26亿元,全面提升全市养老服务保障水平,尊老金标准位居全省第一,并在全省优先发放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运营补贴和养老护理员特岗补贴。盐城已实现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全覆盖,全市重点打造10个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枢纽式”养老服务综合体、100个示范性“长者幸福食堂”。儿童关爱保护服务方面,盐城在全省率先实施孤儿保障制度和养育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率先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和“主动发现”机制,实现散居孤儿保障标准城乡一体化,为留守儿童及家长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协助或受委托开展法律援助等工作。全市养老、儿童等服务机构实现24小时“可视化”轮转监督和在线调度。
“十三五”期间,盐城市级财政累计投入1.5亿元,重点升级改造了150个社区服务阵地,基本实现民政工作阵地、资金、人员三落实、三到位。“政社互动”“减负增效”改革深入推进,第一批全市村(社区)出具证明事项清单公布,共涉及14个证明事项。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建成市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目前全市共登记社会组织8301个,登记注册志愿者194.8万人,广泛活跃在社会服务、社会治理等各个领域。
盐城市不断提升社会事务服务效能。创新婚姻登记服务方式,将婚检、婚姻登记、婚姻家庭辅导纳入“一站式”服务,引导新人树立健康文明的婚姻价值观;深化殡葬管理改革,出台《盐城市区殡葬设施布局规划(2021-2030)》,建成镇级公益性公墓175个,惠民殡葬政策全面落实,每年惠及近6万人;建设“爱心导航”平台,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十三五”期间累计救助6586人次。此外,盐城在苏北、苏中率先实现市域内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城乡一体化。(完)
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