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青海新闻8月9日电 (达宣)达日县委宣传部8日消息,为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近年来,达日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推行“四级联调、四调联动”工作机制,构建多元高效的大调解格局,有效防范化解社会稳定风险隐患,全力维护社会平安稳定。
构建四级调解网络,实现调解队伍全覆盖。为进一步加大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保障力度,立足县情实际,规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建立了县、乡镇、村(社区)、行业四级调解网络。全县共建立各级人民调解组织51个,其中县调解中心1个,乡镇调解委员会10个,村调委会33个,社区1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6个,积极发挥矛盾调处化解“四级平台”作用。健全完善人民调解员队伍,聘用基层人民调解员185人,常态化排查矛盾纠纷,坚持抓早、抓小、抓 苗头 原则,充分发挥维稳“第一道防线”作用,及时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健全四调联动体系,打造调解工作新格局。为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和社会多元力量整合功能的优势,确保实现调解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矛盾纠纷化解多元化机制功能的互补,推行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行业调解四调联动工作机制,将各类矛盾纠纷进行有效街接、对接,形成互动体系,实现矛盾纠纷依法调处、精准调处。近年来,各部门协同联动,形成有效合力,一件件重大、疑难复杂、历史 遗留 矛盾纠纷“迎刃而解”。6月份,在县委副书记赵军同志的协调下,该县与玛多县黄河乡积极对接,组织两县人民调解员集中调解1起历史遗留的跨县矛盾纠纷,在调前两县干部的动员引导下,在人民调解员努力下,彻夜交谈、找准症结、对症下药、逐个施治、解开心结,通过三天两夜的持续作战,成功化解这起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现场签订了调解协议书,并互相献上哈达,实现了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联调联动的工作局面。
规范四项机制引领,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优化专人受理调处、诉调无缝对接、援调有效对接、“巡回调解”四项机制,筑牢矛盾纠纷调解堡垒。建立健全了纠纷排查梳理、矛盾专人负责、重大疑难纠纷报告、矛盾纠纷分析研判、业务工作登记、报表统计上报等制度,形成受理、分流、指派、处置、引导诉讼调后回访于一体的规范化程序。全面启动诉调无缝对接工作模式,搭建诉调对接平合,实现诉与非诉的有机街接。今年以来,共召开各级矛盾纠纷分析研判会61次,人民调解员培训会62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共226件,调解成功226件,调处率100%,调解成功率为100%;诉前调解共32起。同时推行民事纠纷“随手调”,便于人民调解员随时记录排查中发现的矛盾纠纷,使人民调解员在牧户家中可以从容、及时、规范地调解处理,随调、随记,实现了口头调解矛盾纠纷的随调处随记录,让工作接地气、增和气,推动人民调解工作重心向基层一线延伸,实现了矛盾纠纷“发现即调处、遇到即化解”。今年来,共“随手调”各类矛盾纠纷170件,成功率100%,实现了大多数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一线,也真正让“随时调、随地调、随手调”成为纠纷化解常态。
达日县始终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人民调解工作原则,切实提升基层调解队伍的纠纷调处能力,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提供坚强保障。(完)
青海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