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兵团新闻8月22日电(齐琳洁)防疫之下,低保户、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往往比普通人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照程度,更能体现出一座城市的治理精度、民生温度、体贴力度……
组织部署有“速度”。连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民政部门积极落实完善疫情防控期间特殊群体关爱机制,与团场、街道认真摸排数据、精准对接需求、切实做好帮扶,推出系列暖心举措,积极与财政、银行等单位配合,在确保低保待遇正常发放的基础上,为低保、特困对象增发一次性生活补助金,切实解决特殊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织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把特别的关爱给予特别的他们,书写有担当、有智慧、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8月20日,对于一〇二团二连72岁的居民包现才来说,是一个高兴的日子,因为这天,他不但收到了每月800多元的分类施保低保金,而且还收到了300元的一次性生活补助金,这份专属的温暖,让他的嘴角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在这特殊时期,收到政府的这份特殊关爱,让我的生活有了保障,我的感动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包现才激动地说,这段时间,他经常接到来自师市民政局、一〇二团党委、工作人员的电话,询问他的近况,有什么需求。
救助举措有“力度”。包现才是一〇二团特殊群体的一个缩影,一〇二团社会事务办公室工作人员苏军说,自疫情防控以来,他们严格落实落细师市民政局的做好特殊困难群体生活保障要求,8月份,为180名残疾人发放补贴3.086万元,6名特困人员发放补贴1.287万元、86名低保人员发放2.58万元一次性生活补助金……截止目前,特殊困难群体关爱保障金已全部发放到位。
据了解,为更好地解决特殊困难群体面临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的生活困难,第六师五家渠市及时组织基层单位摸排城乡低保人员、特困供养人员、经济困难老年人、困难残疾人等家庭的基本生活,精准掌握受疫情影响导致生活困难人员状况,对低保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师市低保标准的给予18个月渐退期。
优化临时救助政策,启动紧急程序,取消户籍地限制,对因疫情滞留师市的生活困难群众、无收入的失业人员给予救助。简化救助程序,通过电话申请、网上审批的方式受理群众诉求,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确保“不漏一户困难家庭,不落一个困难人员”。
“我们及时向社会公布了社会救助热线电话,畅通救助申请渠道,确保困难群众救助有门、受助及时,强化特殊困难群体抗击疫情的基本生活保障,切实维护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第六师五家渠市民政部门工作人员说。
“阿姨,最近这几天您身体怎么样?家里的生活物质充足吗?”8月21日,东城社区工作人员挨个打电话询问师市困难群体居民的状况。
静态管理实施后,第六师五家渠市民政部门发挥社区上门服务的优势,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时刻关注疫情防控期间,特殊居民的生活和心理需求,及时给予帮助,做到“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确保因疫情影响造成困难的家庭、孤寡老人出现紧急问题时,第一时间得到处理,帮助他们顺利渡过难关。
帮扶关爱有“温度”。66岁的赵玉兰,家住五家渠国际蓝湾小区,他和老伴不但要照顾患有残疾的女儿,还要照顾正在上学的外孙。
“这段时间,真的很感谢民政部门和社区的工作人员的帮忙,帮我买菜、买药,嘘寒问暖,还及时为我们发放低保金和一次性生活补助金,解决我们的燃眉之急。”赵玉兰说。
一项项关爱措施,精准惠及特殊困难群体。五家渠人民路街道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王春莉说:“针对辖区内的困难群体,我们会提供上门服务,确保困难群众疫情防控期间生活有保障,健康有保障。”
特别的关爱,带来特别的温度。记者从第六师五家渠市民政局了解到,8月份预计为第六师五家渠市近3000名低保、特困、孤儿和其他困难群众发放三季度救助补助资金800多万元;为2639名低保对象、149名特困人员每人发放300元一次性生活补助84万元。
主办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