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青海要闻

高原“土乡”:昔日贫困户 今日“牛”生活

发布时间:2022-08-26 15:15:30

中新网西宁8月25日电 题:高原“土乡”:昔日贫困户 今日“牛”生活

作者 赵琦 拜永基 李隽

秋日清晨,家住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的杨绍忠和妻子洗漱后就到了养牛的棚圈内,偌大的棚圈内响起了隆隆机声,夫妇俩开始忙着粉碎饲草料,搬运饲草、打料装袋。十几头西门塔尔牛安闲地觅食,杨绍忠忙完这边又急忙去提水,一刻不得闲。 

今年48岁的杨绍忠是互助县松多乡哈什村的养殖大户,早年一直外出务工,依托精准扶贫产业扶持政策,那时候还是贫困户的他和妻子开始发展起了畜牧养殖业。养牛规模也不断发展壮大,他们也从贫困户变成了养殖大户,生活也慢慢“牛”了起来。

互助县是中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因少数民族土族世代栖息,而称“土乡”。昔日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多。在精准扶贫政策和土族民众多年的努力下,互助县于2018年摘掉“贫困”帽子。

松多乡哈什村地处互助县东北部偏远山区,是一个典型的半农半牧村,这里草山资源十分丰富,助推农户发展生态畜牧养殖业。

“以前我在工地上当小工,一年出去只能挣两三万,自从精准扶贫,国家给我们大力支持,五年前我开始养牛,刚开始两头现在十七头了,每年能卖掉七八头,一年下来能挣七八万元。”杨绍忠说。

杨绍忠身材魁梧,面庞硬朗,习惯于做农活的他,干起养殖的活儿更是利索、妥当,近几年夫妇俩对牛不敢有丝毫怠慢,把牛当宝贝,起早贪黑精心地喂养,打扫棚圈、打水、喂牛、准备饲草料……俨然一副养殖业内行家里手的模样。

经过五六年的拼搏,他家的肉牛养殖产业步入了正轨,牛棚里里外外透着井然有序,家中庭院窗明几净,日子更是越过越“牛”。杨绍忠的自立与努力,让村民和村干部们赞不绝口。

松多乡哈什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加全什姐介绍,哈什村家家户户都在养殖牛羊,养殖大户有八户,靠着养殖村里的经济发展逐渐好了起来。

“尤其是我们村的杨绍忠,他们夫妇俩的养殖业发展得挺好,养殖规模已经快到二十头,一年能出栏八头,一年下来,收入达八万多,也希望村民们根据自身情况在养殖业上努力发展,早日奔小康。”李加全什姐说。

针对目前的发展状况及今后的发展思路,杨绍忠与村两委干部仔细谈论起来,如何流转村上的土地种植燕麦等饲草料,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把养殖技术和经验学到家、学到位,从而进行科学养殖,通过发展养殖业不断增收致富是他们聊得最多的。

“现在经济上得有了提高,生活条件也比原来好很多了。目前我基本掌握了养牛技术,往后的目标就是要改造棚圈,争取规模化养殖,还要引进好牛,这样下来才能增加收入。年收入要达到十万,二十万以上是我的目标,现在我也有这个信心。”对于今后的发展杨绍忠信心满满。(完)

青海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