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家农创中心:把“试验田”精耕成“示范田”
8月25日,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在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的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为“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召开,值得关注的是,如此高规格的会议为何选址南京国家农创中心?
科技赋能 解码智慧农业新姿势
为破解农业科技与产业“两张皮”问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6年、2017年和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三次提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在这一背景下,农业农村部统筹谋划,在浦口区批复建设南京国家农创中心。
作为国家级科创中心,南京国家农创中心自获批以来,就以建设世界知名“农业硅谷”为目标,力争走出一条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
南京国家农创中心所在的浦口区农业资源紧缺,而生态、科技资源又十分优秀,这就要求浦口区必然走科技农业、生态农业之路。近年来,区农业农村局依托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南农大等科研单位,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数字农业。
如今,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内,科技赋农涌出了不少“新花样”,智慧农业应用场景也在不断翻新。
位于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的江苏青云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从事现代化农业科技研发和技术输出的植物工厂型企业。
青云高科通过智能全自动育苗系统,经过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模拟日出日落、风吹日晒、控制光照时间、温度、湿度等因素,实现了健康育苗、快速育苗。植物工厂里生长的果蔬是在不打农药的环境中生长,整个环境可实现可视化管理,数据实时传输,让消费者随时可以监督生长环境,做到放心消费。
目前,青云高科的植物工厂模式已经辐射了包括上海、无锡、南通、镇江等全国18个城市。
近年来,南京国家农创中心以产业科技转化为核心,向前延伸以产业需求引导科研方向,向后拓展带动成果孵化、产业化,为推动“四化同步”发展积累经验。
开放创新 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
开放创新是南京一以贯之的城市策略,更是南京国家农创中心提振发展能级的必然选择。
在创新平台方面,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吸引了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等高价值平台十多个,与中国农科院共建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华东分中心,与江苏省农科院共建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加工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南京)等。
打造创新链,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突出从0到1的原始创新,在软件上纵向链接科技成果供给与需求,横向链接高校院所和企业研发部门,硬件上打造重点实验室、共享实验室、检验检测中心、大数据机房等,为技术创新提供研发支撑、转化服务和应用场景。
此外,依托赵春江、邹学校、沈其荣等院士团队,获批建设华东智慧农业、华东绿色肥料、华东叶菜育种、华东家禽智慧养殖等4家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国家农创中心还为入园企业建设了4000平方云共享实验室,满足企业科研需求。
配套各类研发支撑、转化服务和应用场景,引导创新要素按照产业化方向集成和重构,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院士云集 借力“最强大脑”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南京国家农创中心聚焦智慧农业、生物农业和功能农业三大主导产业,瞄准农业关键技术领域与高价值环节,按照“一个院士团队+一个龙头企业+一批高科技农业企业”的模式布局产业。
作为智慧农业的领军人物、我国农业信息化领域学科带头人赵春江院士的团队如此描绘无人农场:“早上太阳升起来了,仓库门自动打开后,无人驾驶农机根据大数据分析出的农田作物生长和健康状况,自动判断和匹配相应的耕作、喷洒农药、除草作业,完成之后回到停车场,农民全部在线上控制。”
赵春江是第一位入驻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的院士,其团队正在研发涵盖农业耕种管收全流程的集成式智慧农业体系,包括无人机遥感田间表型、数字乡村大数据中心、无农残多功能植保机等等,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农业提档升级。
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家李德发在南京国家农创中心成立的李德发院士工作室,将科技与生产紧密联合,引领畜牧业、饲料业高效利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土壤肥料学家沈其荣带领团队定位“农业+环保”领域,专业从事土壤、肥料、植株、农作物、农业微生物等农业领域的技术开发与检测服务工作,致力于提升土壤健康、改善作物品质和农业生态环境……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健全体制机制,营造出更具吸引力的创新生态,吸引到了农业领域院士团队入驻,目前,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已集聚赵春江、邹学校、赵其国等近10个院士团队,形成了集群式农业院士创新基地。
四年答卷,分量十足!
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将继续紧扣“实施国家战略、承接区域需求、打造农业硅谷”的发展愿景,把“试验田”变成“示范田”。(陈璐璐)
来源: 新华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