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政府网消息】眼下我市各地水稻、玉米、花生等农作物已进入收割期,在老河口市仙人渡镇范家营村,望着自家的100亩水稻,村民李从喜百感交集,原以为今年会因灾歉收,没想到从上到下掀起的抗旱保丰收战役,让他的水稻丰收在望。
入夏以来,我市持续高温少雨,抗旱形势严峻。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地充分认清形势,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抗旱保粮工作作为农业生产的头等大事,坚决打赢抗旱保粮硬仗,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一场抗旱保丰收的战役就此打响,全员齐动、部门联动、干群主动,只为颗粒归仓。
全员齐动 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今年的抗旱形势不容乐观,截至8月15日,旱情共造成保康、枣阳、谷城、老河口、南漳、宜城、樊城、襄州等8个县(市、区)的83个乡镇54.07万人受灾,累计3.31万人不同程度出现饮水困难。
旱情牵挂着市领导的心,各调研组分赴各地密集督办,要求相关部门全力以赴落实落细各项抗旱措施,加强旱情监测预报,科学调配水源,组织专家、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加强抗旱减灾指导,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宜城市充分发挥骨干水利工程在抗旱中的重要作用,统筹调度市管大中型及镇管小型水库、堰塘水源,累计开闸放水6400万立方米,确保散苗用水和旱作物需水。积极协调石门集水库、清凉河补水宜城蛮河、长渠,共引水调水1800万立方米,有力保障了宜城长渠灌区18万亩水稻灌浆期补水。
枣阳市通过域内水利枢纽蓄水、提引唐河水、引调丹江水,累计供水近3.5亿立方米,保障了120万亩农田灌溉和城乡用水需求,为秋粮稳产稳收提供了保障。
老河口市投入资金1600余万元,组织抗旱专班17个,抽调102名技术人员,深入村组指导抗旱。
南漳县受持续高温干旱影响较大,有12个镇(区)、266个行政村受灾。截至8月底,南漳县累计投入抗旱资金1000多万元,完成抗旱面积3700公顷,同时保障了受旱地区人畜饮水。
樊城区积极做好冢子湾、普陀堰、石河畈、姚河等4座缺水水库的充库工作,解决灌区生产生活用水。
襄州区241座大中小型水库全部开闸放水,同时开启机井1266座,累计灌溉农作物面积超41万亩。
……
据初步统计,截至8月下旬,全市共投入资金1.3亿元,组织抗旱劳力15.9万人次,组织抗旱机械3.2万台套,机械库塘调水1.3亿立方米,人工增雨135站次,累计完成抗旱浇灌面积698万亩次,解除旱情158.34万亩。
部门联动 把工作重心沉到一线
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部门联动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密切关注旱情发展,协调有关部门做好蓄水保水、水资源调度、农技指导、人工增雨作业和为因旱情饮水困难人员送水等各项工作。
市农业农村局成立6个工作组和2个科技服务组,按照各自联系区域,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群众、生产主体抗旱救灾,指导农户利用水库补水以及从河渠库塘放水抽水、大中小泵站提水、机井抽水,给水稻补水,给旱作物补水补墒。
科技防灾减灾离不开农技人员的专业技术支撑。8月1日以来,全市每天有500多名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抗旱技术指导。市土壤肥料站组建抗旱突击队,每天下沉到基层一线,指导开展水肥调控、叶面肥喷施、抗旱保水剂使用;市植保站专家每天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抓好水稻“两迁”害虫、玉米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治,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质量效益。
市应急管理局指导各地先后组织20余个工作专班,深入田间地头核查灾情数据,同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采取车辆送水、机井取水、开辟新水源等方式,保障了饮水困难群众的日常饮水需要。
市乡村振兴局组织全体干部并号召全市4000多名驻村工作队员,全力以赴送水抗旱,千方百计调水保收,扎实抓好监测帮扶,及时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
市引丹工程管理局积极采取轮灌、先远后近、先急后缓、先直灌后充库等措施,保障所有受旱区域能够有水灌溉。灌区内的伙牌镇老李家村李海兵高兴地说:“要不是丹渠为我们送来‘救命水’,今年天这么干旱,庄稼肯定要遭殃。如今有了水,我家的15亩稻田保住了。”
干群一心 把丰收牢牢攥在手里
如何有效打通保丰收的“最后一公里”?干群主动融入成为关键。
襄州区峪山镇300余名党员和群众日夜清淤清阻,挖沟引水,架设水泵,保障农田生产用水。响井村通过抽引熊河西干渠进行灌溉,解决了坝北近400亩良田的缺水问题。大坡村在旱情开始前就提前谋划,共疏通3条渠道,总长29.7公里,基本保障了全村500亩稻田、800亩特色水果基地的灌溉用水。
市水利行政执法大队负责人告诉记者,群众主动配合巡查,严厉打击破坏水利设施的违法行为,确保渠道河道安全。
谷城茨河贡米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今年夏天,茨河镇的6座水库全部开闸放水,10个泵站24小时待命,有效缓解了旱情,预计今年茨河贡米总产量可达1.3万吨。
老河口市竹林桥镇为补齐各村各组存在的灌溉“末梢”短板,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小水利”兴修,发动120多名群众,顶着高温连续干了7天,维修抽水管道10余处,清理渠道3000多米,新增灌溉面积1000多亩。
宜城市农业农村局农艺师吴运明告诉记者:“正因为干群一心,通过蓄水、引水、提水、疏通渠道等措施,目前宜城56万亩水稻进入成熟期,预计总产量35万吨,比上年增加0.9万吨。”
9月7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粮食生产预计实现“三增”,即面积增、总产增、单产增。根据各县(市、区)农情调度数据汇总,预计今年我市粮食生产面积1203.436万亩,同比增加15.386万亩;总产量486.09万吨,同比增加12.92万吨,增幅2.73%;亩平单产403.91公斤,同比增加5.64公斤。 (稿件由襄阳市台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