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今年,量子计算这项科技最前沿技术得到了资本的“高度重视”,相关企业纷纷披露发展成果并获得多轮投资,行业发展从实验室迈入产业化新阶段。济南是国内量子产业的“先行者”,目前已打造完备的量子技术产业链,实现了量子产业集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日,量子计算初创企业量旋科技宣布完成总额近亿元的B轮融资,领投方包括金景衡巽基金及深投控东海旗下的深圳湾天使三期基金,和顺盈投资与老股东深圳高新投等跟投。今年以来,国内已经有8家量子计算企业完成了融资,预示着这个极具前沿性的科技领域,正受到许多投资机构的热捧,量子计算新赛道爆发在即。
山东是国内最早布局量子科技与产业的少数几个省份之一,济南更是将量子科技发展列入全市“十大千亿产业振兴计划”。其中,《济南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有60多次提到“量子”,量子科技产业排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第一位。
量子计算受追捧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量旋科技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致力于量子计算产业化和实用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依托实用型超导芯片量子计算机、桌面型核磁共振量子计算机、通用量子计算云平台和应用软件进行产业布局。公司核心创始团队由来自哈佛、麻省理工、清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顶级科研院校的量子计算专家组成,在量子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及算法等核心技术上,有着深厚积累。在此之前,量旋科技已经分别在2018年、2020年和2021年完成了天使轮、A轮和A+轮融资。此次募集资金将用于技术研发、团队扩充和市场拓展。未来,量旋科技会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以超导量子计算机、桌面量子计算机和量子计算云平台为核心,拓展关键基础行业和业务场景,夯实自身发展基础,同时加速建设技术社区生态,拓展国际化业务。
其实,量子计算企业从去年开始就已经被投资机构追捧,一个新的赛道正日渐清晰、爆发在即。从全球视野来看,2021年,量子计算领域全年融资总额近32亿美元,是2020年的3倍还多。其中,中国量子计算企业共完成11笔共计7.28亿美元的融资。进入2022年,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国内已经有8家量子计算企业完成了融资计划。其中,融资额超过亿元的就有5家,包括量旋科技、图灵量子、华翊量子、未磁科技和本源量子。而目前国内量子计算领域的初创企业,总算下来也不过十几家,能迸发出如此强劲的融资能力,确实令业界刮目相看。
甲子智库有关专家告诉记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量子计算处在极为前沿的科技领域,发展空间无限,自然给了资本无穷的想象空间,受追捧是自然而然的事。而在资本追捧的背后,量子计算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它将改变传统的计算范式,有更强的计算能力。对嗅觉灵敏的资本方来说,这个即将爆发的新赛道将来市场前景广阔,拥有超乎寻常的造富空间,提前布局,在产业化发展初期“潜伏”进来,才有可能收获“潜龙腾渊”爆发式增长的利益区间。
创新路上,永远不缺同行人。面对量子计算这条即将爆发的新赛道,科技巨头们当然不会缺席。从公开信息来看,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科技巨头早已设立量子计算相关研究部门或业务线,提前在这个前沿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为将来的“淘金”埋下伏笔。今年8月份,百度还发布了一款超导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的三条技术路线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根据技术路线来划分,量子计算机目前较为主流的方向大致有三:超导芯片、离子阱量子和光量子。而在今年完成新一轮融资的8家量子计算企业中,量旋科技和本源量子走的是超导芯片量子计算机的路线。
量旋科技创始人兼CEO项金根表示,量旋科技于2020年初进军超导芯片量子技术方向,目前已经完成实用型超导芯片量子计算机的原型机、超导量子芯片和射频测控系统的研发。除此之外,量旋科技还完成了量子云平台、量子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的开发,推进自主可控的全链条一体化战略。值得一提的是,量旋科技自主研发的量子芯片EDA软件也即将发布。通过EDA软件,用户在可视化界面中输入参数,就可以模块化、自动化生成想要的芯片版图。
而量子计算“独角兽”本源量子从超导和半导体两方面发力,目前已推出了国产工程化的超导芯片量子计算机“本源悟源”,还推出量子计算云平台、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等产品,已经逐渐建立起自身的技术优势。
在量子计算领域,超导芯片量子技术因为“更加稳定、量子比特更易扩展”,同时还可复用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最具发展前景的技术路线之一。这也引发了企业和资本对超导芯片量子技术的强烈关注。
光量子计算同样受到资本青睐。今年上半年,先后有图灵量子、玻色量子完成新一轮的融资。图灵量子号称“国内首家光量子计算公司”,其重点在光量子芯片、专用光量子计算机、光量子测控系统、光量子EDA软件和量子云平台等方面布局,且已发布了商用科研级专用光量子计算机—TuringQGen1,以及三维光量子芯片、超高速可编程光量子芯片等。
而玻色量子则偏重于“相干量子计算及光量子计算”,正专注于可扩展、可编程的光量子计算平台的研发和产业落地,建立上下游生态链和产业链,并不断完善量子计算对AI、大数据、企服等各类问题的计算加速应用。
离子阱也备受市场关注,由清华大学量子信息中心执行主任段路明教授创办的华翊量子就是该领域的创业公司之一。今年4月,华翊量子宣布完成过亿元的天使轮融资。背后的资本包括高榕、红杉等一线机构。融资后的研发方向是制造100至200量子比特规模的离子阱量子计算机及开发相应的量子计算云平台。
春江水暖鸭先知。各路资本在市场上的表现,往往决定技术发展的路径和产品的市场突破方向。从长远来看,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过程很长,但商业化能力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企业的本质就是要做商业,而技术的价值就是靠商业应用来体现。只有实现了商业化,有了持续的“造血”能力,量子计算技术才有了长期升级换代的基础和支撑。
济南发力量子科技产业
对于量子科技产业,国内很多城市都在加速布局,济南属于谋篇布局的“先行者”。早在2010年初,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团队就来济南创建“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在国内还没有多少人真正看清这项技术的发展前景时,济南对量子科技早已充满信心,并着手产业化尝试。
2011年5月16日,中国科学院量子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暨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揭牌;2013年11月,当时已知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实用化城域量子通信网络——“济南量子通信试验网”建设完成;2017年7月,全国首个商用量子通信专网——济南党政机关量子通信专网完成测试;2019年1月,全国量子计算与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批落地济南,同年12月31日,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部署的全球首个可移动量子卫星地面站与“墨子号”成功握手;2020年5月,济南高新区与中国科技大学正式签署微纳量子卫星项目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基于微纳卫星的量子密钥分发终端研制;2021年1月,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合作验证了构建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的可行性……
如今的济南,聚集了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山东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迅量子芯、国耀量子雷达等机构;成立了世界第三、国内唯一掌握逆向质子交换铌酸锂波导的周期极化铌酸锂波导芯片研制平台。
2021年4月19日,山东省大数据产业基地项目量子实验室大厦主体结构封顶。未来,量子试验大厦将承接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承接科技创新2030“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重大专项,形成200人以上规模的高水平量子科研队伍,将济南打造成为量子信息领域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中心和研发基地。
与此同时,济南高新区已经形成了从运营服务、系统集成、整机制造、核心元器件研制到原材料供应的量子技术产业链,助力量子科技产业集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亮点,在量子科技产业领域越走越远……
(来源: 舜网)
稿件由济南市委台港澳办提供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