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这十年 | 省人社厅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第八场)
8月30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举行“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八场发布会,同时也是省人社厅专场新闻发布会。省人社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马学英: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在这里继续举行“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八场发布会,同时也是省人社厅专场新闻发布会。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
省人社厅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浓;
省人社厅党组成员、省就业服务局局长薛春生;
省人社厅一级巡视员贺德孝;
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张永东;
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武建国。
请他们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首先,请省人社厅李浓副厅长介绍有关情况。
省人社厅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副厅长 李浓: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人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人社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创新思路举措,主动担当作为,强化就业优先战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人事人才改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省人民。
这十年,我们坚持就业优先,着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就业局势保持稳定。2012年—2021年,全省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13.56万人。失业水平保持低位,城镇调查失业率呈总体下降趋势。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突破1,就业总量性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就业结构更加优化。2012年—2021年,我省大力开展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859万人次,劳动者就业能力大幅提升。城镇从业人数占比由2012年的38.11%提高到2020年的57.65%。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由2012年的38.6%,优化为2020年的50.4%,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
重点群体就业平稳。我们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公岗挖潜、鼓励企业吸纳等多渠道开发岗位,强化困难毕业生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平稳。着力推动农民务工就业稳规模、强技能、提质量,截至2021年末,全省农民工总量达到580万人,比2012年增长112.2万人。深入实施培训就业扶贫行动,2016年—2020年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近42万人,完成5年行动目标140%。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十年间累计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171.3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5.92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
就业服务全面提升。持续完善“三场三站一平台”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建设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全面推广零工市场建设经验,完善劳务协作站、省外劳务服务站设置,全覆盖设立乡镇、街道就业服务站。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截至2021年,全省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48家,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956家,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达到1万余人。
这十年,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全面规范实施运行,首批纳入全国统筹信息管理系统。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省级统筹正式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落地。建立起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创新实施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截至2021年底,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653万人、504万人、640万人。
社保待遇水平持续提高。2012年到2021年,全省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从1868元提高到3313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月人均水平由55.68元提高到161.52元。失业保险金标准月人均水平由610元提高到1598元。工伤职工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和供养亲属抚恤金,月人均水平分别由2012年的3075元、962元、886元,提高到2021年的4604元、2072元、1528元。
社保经办服务更为便捷。整合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健全上下贯通、标准统一、数据集中、信息共享的社保管理体制,实现“三险统一”“三级统一”。大力推动“全数据共享、全服务上网、全业务用卡”,社保卡基本实现省内人人持卡,103项人社服务“掌上办”“移动办”,64项人社服务“一网通办”,83项电子社保卡属地服务全面应用。推动社会保险数据共享、提高缴费便利度工作,受到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这十年,我们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激发人才活力。
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和质量取得新突破。截至2021年底,全省专技人才总量达到208.74万人。选拔培养“两院”院士2名,院士后备人选12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286名,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440名,省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377名。先后设立9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128个院士工作站。
技能人才队伍逐步壮大。2021年末,技能人才总数达到500.4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50万人,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从2012年的15%提高到了29%。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0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0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53个。全省共有9人获得中华技能大奖,185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4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40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159人获得三晋技术能手。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规范科学。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完善岗位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实施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拓展基层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业空间。十年来,全省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8万余名,聘用合同签订率超过97%,岗位设置完成率超过98%。
这十年,我们强化综合治理,全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劳动用工更加规范。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计划。全面推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对企业劳动用工实行动态管理。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格局逐步健全,全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保持在90%以上。出台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17条,在全省部署开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专项行动,推进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
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有力。十年来,我们不断完善法规政策体系,强化欠薪源头治理,狠抓制度落实,依法严肃查处欠薪行为。全省通过立案查处和协调处理欠薪案件6.43万件,为61.7万名农民工追发工资65亿元,欠薪案件动态清零,欠薪多发高发态势得到根本扭转。在全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考核中,我省连续四年获得A级的优秀成绩。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多措并举拓宽城镇居民增收渠道。加强企业工资宏观调控,6次提高全省最低工资标准,9次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落实国企职工工资与经济效益同向联动机制。规范事业单位工资津贴补贴,提高退休人员社保待遇。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22258元,提高到2021年的37433元。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接续奋斗,扎实做好扩就业、惠民生、促改革、防风险各项工作,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贡献人社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谢谢大家!
马学英:
谢谢李浓副厅长的介绍。
接下来,开始回答记者提问。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新华社记者:
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请问近年来在促进重点群体就业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
省人社厅党组成员、省就业服务局局长 薛春生:
感谢记者的提问。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连着千家万户,领导重视,社会关注,家庭期盼,十年来,山西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深入开展促进重点就业群体行动,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2021年末,全省农民工总量达到580万人,比2012年末的467.8万人增加112.2万人。累计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5.92万人,“零就业家庭”做到动态清零。
一是党委政府推动就业。省委、省政府坚持将重点群体就业纳入议事议程,列入考核目标,高位部署推动。今年5月20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稳就业工作推进会,林武书记讲话,蓝佛安省长主持,要求将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6月19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稳就业保就业25条,对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提出一系列硬核举措。省委将“抓好省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列为重要民生实事,由省委常委领办。在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上,林武书记将推动农民务工就业稳规模、强技能、提质量,作为全省要抓好的三件大事之一。全省各级各部门对抓就业的重要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就业、亲自抓落实的工作态势。
二是加强培训提升就业。2017年以来,省政府持续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之一,将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尤其是2021年实现了培训数量倍增、质量提升,电子培训券发放量、使用量稳居全国之首。2021年末,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00.45万人,占从业人员比例29%,劳动者通过培训,一证在手、一技在身,一条就业增收的路在脚下铺就。
三是挖潜岗位扩大就业。近年来,我省着力通过稳住经济、稳住市场主体稳定重点群体就业。今年上半年我省GDP增长5.2%,增速全国第二,为稳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我省稳定公务员考录规模,扩大事业单位招聘数量,实施“万名高校毕业生进社区计划”“乡村振兴万人计划”,鼓励高校设立科研助理和行政助理岗位,扩大“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西部计划”服务基层招募规模,全省各类政策性岗位6万余个,相比上年增长近一倍。鼓励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吸纳就业,支持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同比增长。
四是优化服务促进就业。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三场三站一平台”,努力打造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开展春风行动等“10+N”系列公共就业专项行动,每年组织举办各类招聘会2000余场,为重点群体就业提供针对性帮扶。尤其是从今年6月开始我们开展了校企对接省属企业专场招聘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万余工作岗位。今年1月—7月,全省已举办招聘活动2675场,组织5.58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148.97万个次,劳动者求职87.52万人次,达成初步意向21.35万人次。
五是维权维稳保障就业。积极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督促各类用人单位依法履行劳动保障义务。强化拖欠农民工工资治理,保障农民工安心就业。每年度开展人力资源市场专项整顿,严厉打击虚假招聘、黑职介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纠正针对年龄、性别、学历等就业歧视,维护公平良好的就业秩序。近期我们又下发专门通知,要求严格禁止歧视新冠肺炎康复者,保障平等就业权利。谢谢!
山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融媒体中心记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会保障领域在助企惠民、纾困解难方面做出了哪些工作?
省人社厅一级巡视员 贺德孝:
感谢记者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助企纾困、稳经济稳市场的决策部署,坚持全面、顶格、精准的原则,精心谋划,靠前作为,实施社会保险降费、返还、减免、缓缴等政策,在抓实抓细上下功夫,确保政策落实落地,效果显著。
人社部门充分发挥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作用,让市场主体能真正降成本、得实惠、稳信心、强动力,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力量。10年期间先后7次降低社保费率,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总费率从32.53%降到26.24%。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启动实施力度空前的“减免缓降返补”政策,这些政策含金量高、受益面广、落实及时,得到企业普遍欢迎和高度认可。从2012年至2021年底,全省共为各类企业降低和减免社会保险费826.38亿元,为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50.75亿元,大幅减轻了企业负担,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2022年,面对疫情反复和经济下行压力,国务院再度出台助企纾困政策,扩大阶段性缓缴三项社会保险费政策实施范围,22个特困行业和符合条件的困难中小微企业受益;发挥失业保险稳岗作用,加大稳岗返还支持力度,在中小微企业和大型企业稳岗返还比例60%和30%的基础上,提高至90%和50%;拓宽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技能提升补贴受益范围;继续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等措施,全力以赴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为稳住经济大盘积极贡献人社力量。
今年1月至7月,全省共有11.15万户和6.68万户企业(单位)缓缴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费,分别缓缴了29.79亿元和0.98亿元。失业保险降低费率惠及全省8.06万户企业(单位),降费12.66亿元。发放企业稳岗返还资金11.60亿元,惠及46567户企业290.89万名职工;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8621.15万元,惠及3180户企业17.24万名职工。谢谢!
中新社记者:
我省有什么样的政策举措能够确保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素质不断提高?
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 武建国:
感谢记者的提问。近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大力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呈现加速发展、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截至2021年底,全省专技人才总量达到208.74万人,高、中、初级比例达到9.8∶40.2∶50。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全力推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
一是创新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方式。采取“一人一策”“一事一议”的方式,大力引进能够引领我省产业发展、带动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的高端领军人才。建立省级人才需求信息数据库,定期发布全省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举办好人才智力交流大会,打造山西招才引智活动品牌。鼓励发展猎头公司等专业化服务机构,重点培育一批有核心产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
二是健全高层次人才培育机制。探索建立专业技术人才省政府特殊津贴奖励制度,每年遴选100项左右留学回省人员创新创业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加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建设,扩大设站数量和招收规模,实施博士后倍增计划,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十四五”期间力争吸引500名博士后研究人员来我省入站工作。
三是完善人才评价制度体系。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合理设置评价标准条件,加快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逐步探索将职业属性清晰、职业特点明显、规模较大的新兴职业纳入职称评审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市建立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委员会,单独评审。依托具备条件的专业化人才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推进职称评审社会化。
四是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每年举办40期左右省级示范性高级研修项目,重点培养培训3000名左右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带动全省高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120万人次。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国有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五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公开招聘为事业单位选拔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动态调整岗位设置,扩宽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空间。建立完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及团队双向流动机制,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科研人员获得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计入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不受总量限制。
到2025年,我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将达到230万人左右,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达到10:40:50,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更趋合理、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的人才支撑更为有力。谢谢!
山西日报记者:
我省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力度大、措施实,成效显著,在国家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考核中连续4年位列A类。请问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
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 张永东:
感谢记者的提问。近年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根治欠薪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全面排查化解欠薪矛盾纠纷、下大力气实施欠薪源头治理、强化违法惩戒和责任追究,特别是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躬身入局,多次作出批示,亲自督办欠薪案件,以“零容忍”决心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欠薪多发高发态势得到根本扭转,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得到有力维护。主要措施是:
一是健全法规政策,实现依法治欠。省政府连续出台法规政策,尤其是今年颁布实施规章《山西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办法》,完善了“防、管、查、惩”相结合的制度保障体系。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人社及信访部门联合建立起根治欠薪行政司法联动机制,有效解决欠薪案件移送难、执行难问题。
二是坚持动态清零,狠抓案件办理。严格落实案发地县级政府主要负责人的欠薪清零第一责任和市级政府的清零督办责任。创造性实施“三个清零”“四个兜底”相结合的欠薪案件查处办法,提出一般案件三日清偿要求。设立省级维权接待大厅实时受理督办全省欠薪线索,把各级劳动监察队长手机号码向社会公开,确保农民工维权渠道畅通。
三是实施源头治理,力求断根治本。以工程建设领域为重点,会同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建立全口径项目台账。采取“人盯人、人盯项目”的办法,确保实名制管理、工资专户等制度落实到位。督促项目成立预防调处机构,将欠薪隐患消除在项目内部。推动以保函形式替代现金工资保证金,在确保工资支付保障能力前提下,减轻企业资金负担。
四是强化违法惩戒,形成高压态势。对于重大欠薪案件实行一案多查,既解决欠薪问题,又延伸检查各项制度落实情况。加强部门联合惩戒,坚决打击欠薪违法犯罪行为。十年来,累计向社会曝光重大欠薪违法行为1193起,将214个单位和个人列入欠薪失信联合惩戒名单,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680起。
五是加强督导考核,推动责任落实。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对各市和有关省直单位进行考核。在春节等关键时间节点对市县政府开展过筛子式督导,对欠薪问题多发地区的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履职不力、失职失责行为依法移送相关部门追责问责。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巩固扩大根治欠薪成果,思想不松、行动不停、要求不降、力度不减,不断提升农民工群体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谢谢!
马学英:
非常感谢省人社厅5位负责同志出席“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