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这十年丨省教育厅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第十场)

发布时间:2022-11-16 11:24:06

  第十场配图-1

  9月1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举行“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十场发布会,同时也是省教育厅专场新闻发布会。省教育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省教育厅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推动全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张羽: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在这里举行“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十场发布会,同时也是省教育厅专场新闻发布会。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    

  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马骏;

  省委教育工委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书记(正厅长级)、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杨军;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何林有;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副厅长侯文一;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东;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金碧。

  请他们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省教育厅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推动全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首先,请马骏厅长介绍有关情况。

  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马骏: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闻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山西教育十年来的发展情况。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省教育群体占全省人口的近五分之一,涵盖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3次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砥砺奋进,开拓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一是优先地位牢固确立。省委统揽全局、把握大势,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成立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全面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召开全省教育大会,对实施“教育现代化2035”作出战略部署。全面落实财政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十年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增长近一倍,年均增长5%以上,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优先保障教育发展的坚定决心和意志。加快补齐教育短板,“入园难、入园贵”“乡村弱、城镇挤”“择校热、大班额”“放学早、接送难”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破解,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立德树人扎实推进。持续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融入课程教材,系统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入脑。建立省领导联系高校制度,林武书记、蓝佛安省长等省党政领导每年两次走进校园、登上讲台讲授思政课,起到强烈的示范带动效应。在全国率先制定高校思政课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率先成立课程思政建设联盟和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统筹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学校体美劳教育体系更加健全,“双减”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有力促进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三是教育改革纵深突破。顶层设计更加系统化,新时代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育督导等一系列根本性、引领性改革措施密集出台,从公平和质量层面,呼应了群众对美好教育的期盼。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全面推行,3.7万名公费师范生和特岗教师上岗任教,成为支撑教育质量提升的源头活水。高考、中考综合改革正式铺开,五类主体评价改革深入推进。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效”改革不断深化,绩效考核和工资分配改革等4项经验成为全国“百优案例”。长治“十大行动”成为基础教育改革新旗帜,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改革的“芮城模式”引起广泛关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晋中方案”成为全国范本,深化教育改革的“山西名片”争相涌现。

  四是普及水平大幅提高。到2021年底,我省各级各类学校达14564所,在校生662.88万人。2011年至2021年,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从70.5%提高到95.78%,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保持在99.95%以上,初中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保持在99.66%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88.50%提高到95.47%。职业教育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并重,每年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万左右、开展各类培训达30万人次。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发展阶段,在学总人数突破百万。省、市广播电视大学同步更名为开放大学,开放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融合发展不断加快,全民终身学习“立交桥”更加畅通。15岁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达到10.45年,位居全国第四,展现了教育事业的全方位跃升和人口素质的显著提升。

  五是公平底线更加坚实。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迅速增加,公办幼儿园比2011年增长48%,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6.60%,比2016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全面改薄”这一国家工程投入143.78亿元,覆盖全省1.4万所学校,促进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特别是全省域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为我省教育发展史上又一座重要的里程碑。覆盖城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更趋完善,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100%。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成功实现“停课不停学”。如期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覆盖全学段,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安置率达到100%,“一个都不能少”取得决定性胜利。每一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都能享受同等教育权,教育成效最生动地体现在孩子们幸福的笑脸上。

  六是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两所高校三个学科跻身“双一流”建设行列,本科高校历史性实现设区市全覆盖。以“1331工程”为重要抓手,设立42个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66个协同创新中心、37个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实现了服务全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重要产业的全覆盖。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增列141个、撤销44个;本科专业撤停284个、新增633个,应用型专业占比达62%,深度破解产教“两张皮”问题。多个重大创新平台实现“零”的突破,“超算中心”“高速飞车”等重大战略科研项目、基地落户高校,一大批项目成功转化。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新设立两所本科层次职业院校,4所高职院校入列国家“双高计划”首批建设单位,50所中职学校入选省级“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高校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207万人,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回顾十年教育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办好山西教育:必须聚焦根本遵循,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将铸魂育人贯穿教育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必须聚焦根本任务,矢志不渝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聚焦根本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三晋人民。必须聚焦根本动力,加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聚焦根本保证,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确保教育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同志们,朋友们,山西教育这十年,是擎旗奋进、戮力前行的十年,是铸造辉煌、赓续荣光的十年。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教育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尽最大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张羽:

  感谢马骏厅长的介绍。

  接下来,开始回答记者提问。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新华社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请介绍一下我省是如何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的?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 何林有: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工程、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推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加强中改进、在创新中提升。

  一是始终坚持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出台《山西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在全国率先制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开展评估打分并排名,以评促改促建。支持建设5个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作机制,广泛开展思政课集体备课。组织师生追随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的重要足迹,上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2021年调研显示,我省95.6%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思政课教学成效显著和较好。

  二是始终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在全国率先成立课程思政建设联盟和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推动各门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全员育人合力。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在9所高校、5个院系开展试点。围绕理论武装、日常教育、管理服务等重点,推动全省高校在今年年底前全面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经争取教育部同意,在全省高校全面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持续深化中小学“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创建省级以上文明校园412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明显提升。

  三是始终坚持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严把入口关、培养关、质量关,全省高校专职辅导员、专职思政课教师、专职组织员数量大幅增加,全面达到中央配备比例要求,全省2人获得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8人获得提名奖,连续两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中获一等奖3人、二等奖16人,10人在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展示和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中获奖。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紧人才培养“方向盘”,筑牢思政工作“生命线”,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立德树人走深走实、思政骨干队伍建优建强,不断提升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谢谢!

  山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融媒体中心记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在提升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做了哪些主要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副厅长 侯文一:

  感谢记者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系统推进基础教育各学段扩大资源、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推动基础教育从扩大规模、满足基本需求向注重质量、提升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转变。我省基础教育主要发展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所有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一是优化布局,解决“城镇挤、农村弱”问题。以县为单位优化中小学布局结构,持续加大公办学位供给,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校均规模从2012年的341人增加到2021年的551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普通高中全部消除大班额。建设认定约3000所普惠性幼儿园。实现每10万人一所公办普通高中,30万人口以上的县均办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需求。

  二是改善条件,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全面改薄”和能力提升工程,在城镇地区落实小区配建中小学校政策,农村地区建设改造1500余所寄宿制学校,新增学位10万余个,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全面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2018年,我省成为全国第15个全省域整体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的省份,居于中西部前列。

  三是规范行为,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深化中小学招生改革,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同招”“超员随机录取”政策,普通高中实施“阳光招生”,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的60%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普通高中跨县域招生计划减少三分之二以上。积极推动“双减”政策落地,全省2578所义务教育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注销,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和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纳入监管平台,实施全方位监管。同时,通过丰富内容、拓展项目,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实现校校全覆盖、时间保障“5+2”。实施城区小学“放心午餐”工程,参与学生数达到7.76万人,帮助家长解决小学生中午接送难、午餐无法保障的问题。

  四是提升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一系列文件,省教育厅制定《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十项举措》,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强化劳动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强化教学管理,提升教育质量。目前,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实施新课程。全面推行教育联盟、集团化办学等办学模式改革,覆盖全省学校6000余所,促进中小学校协同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同时,扎实推进考试评价改革,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全面启动中考改革和高考改革。谢谢!

  山西广播电视台黄河Plus记者: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我省近年来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将如何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王东:

  感谢记者的提问。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有力支持。近十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办学水平明显提升。全省财政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长,“十三五”以来,支持职业院校建设了332个实训基地。110个县(市、区)职教中心全部通过省级验收。职业教育品质不断提升,办学层次明显提高。全省4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级“双高计划”,10所高职院校、50所中职学校入选省级“双高计划”。新建成2所本科职业院校,打破职业教育“天花板”。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职教吸引力明显提高。中职招生人数从14.3万人增加到15.5万人,高职招生人数从10.1万人增加到15.1万人。技能水平不断提升,类型特色日益显现。连续15年举办全省职业院校职业技能竞赛,持续举办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比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培、以赛促训,强化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日益密切,育人功能有效发挥。18家企业、88所学校、107个专业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所学校、436种证书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校企协作完成4.8万次技能考试;组建了14个行业性职教集团。十年来,全省中职、高职院校累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超过200万人,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为职业教育提出明确目标。去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大会,林武书记、蓝佛安省长分别作出重要批示。今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法律规范。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质培优、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调整布局结构。我们将大力推动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和重组重塑,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效益和质量。集中优势资源打造高水平职业院校,推动“双高计划”,带动全省职业学校提档升级。支持本科职业院校内涵发展,办出特色和水平。改革职教高考制度,贯通中高职教育,畅通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

  二是加强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激励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让更多“能工巧匠”走进学校。大力培育教学创新团队,“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和“双师型”名师。推动三教改革,引深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推动职业学校“课堂革命”,建设精品课程,开展联合教研,定期评选省级优秀教材,提升教学质量。

  三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互动,紧密对接我省“产业地图”进一步优化专业体系。围绕服务“一群两区三圈”的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着力打造一批品牌专业和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试点行业、试点企业、试点二级学院,着力形成产教融合平台载体和实训基地体系。

  四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培养德技并修人才。坚持立德树人,创新思政工作方法、途径和模式,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继续实施职业教育铸魂育人工程,建设100个思想教育工作室、1000个特色文化育人品牌、10000门思政微课。谢谢!

  央广网记者: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刚才介绍到,十年来山西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能否介绍一下山西高等教育十年改革发展的突出成效?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李金碧:

  首先感谢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山西高等教育事业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高等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职责使命,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主动担当,积极作为,高等教育事业发生了格局性变化。

  一是规模数量跨越式增长。十年来,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了24个百分点,达到5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从大众化向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全省高等学校总数从75所增至82所,实现了普通本科和高职学校在设区市“全覆盖”。本专科在校生规模从63.73万人增长至89.08万人,研究生在校生规模从2.61万人增长至5.03万人。10年累计为社会输送了本专科毕业生197.75万人、研究生9.46万人,现在我省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超过1.7万人,位居全国第8。

  二是内涵质量大幅提升。十年来,我们深入实施“1331工程”“优势学科攀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计划”等专项工程计划,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省高校专任教师博士化率从8.73%提高到24.75%;两所大学3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方阵;4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20个学科先后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95个,在没有部属高校的省份中位列全国第5;承担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项目39项;创新创业教育列为大学必修课,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金奖7项,全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新跃升。

  三是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十年来,我们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山西转型发展需要,调整优化高等学校布局、二级院系设置和学科专业结构,积极推进“四新”建设,人才培养与产业契合度、精准度不断提高,培育建设了52个产业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增新兴急需专业247个,应用型本科专业数量占比达到62%。我们努力把高校打造成为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先后新增本土两院院士2位,获得国家三大奖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等奖1项,获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重大科研项目数量均取得较大突破,增幅位居中西部前列。山西大学固废资源化利用、太原理工大学煤层气合成金刚石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被转移转化,中北大学多项科技成果助力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全省高校承担企事业委托项目数量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高校服务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行动力和协同力显著增强。谢谢!

  人民网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请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省委教育工委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书记(正厅长级)、省教育厅党组成员 杨军:

  感谢记者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师工作,围绕“管好、用活、建强”目标,聚焦“补充为重、师德为先、能力为本、管理为要、保障为基”聚力发力,教师队伍得到全面优化和加强。

  一是补充为重,全面履职担使命。全省共有教职工62.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9.5万人。幼儿园专任教师7.7万人,比2011年增加4.4万人,基本达到了“两教一保”的配备标准。生师比,小学14:1、初中10.3:1、高中10.5:1,均高于国家办学条件规定标准,教师队伍数量基本满足全省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持续有效地补充教师队伍,招聘特岗教师29168名,安置公费师范生6946名,定向培养“优师计划”师范生793人,派出“三区人才”支教教师7267名,累计向农村和薄弱学校交流8384名优秀校长和96634名骨干教师,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农村的教师队伍。

  二是师德为先,德高身正讲奉献。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着力培养“四有”好老师。全省42名教师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96名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34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涌现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长治市第二中学许军则,全国“最美教师”吕梁市临县特岗教师夫妇张杰、王秀秀,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等7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三是能力为本,立德树人提素质。强化能力素质培训,实施中小学“国培计划”,培训中小学教师100万余人次;实施“省培计划”,培养省中小学名校(园)长、名师等优秀人才600余名,培训省骨干教师1.37万余人次;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校长教师5万人次,建成50个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50个紧缺领域教师技能创新平台、40个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育人能力明显提升。

  四是管理为要,深化改革闯新路。全省域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在全国率先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推出“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晋中模式”、长治市基础教育十大行动等典型经验,为全国提供了样板。晋中改革案例被中央深改办列为2019年向全国推荐的十大案例之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将教师职称评审权全部下放至高校,突出师德、业绩、能力、贡献考核,坚持向农村教师倾斜,畅通教师多元化晋升和发展通道。

  五是保障为基,综合施策暖人心。实施高校内部薪酬分配改革、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集中连片特困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乡镇工作补贴、中小学班主任津贴等一系列政策,完善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长效与联动“两项机制”,117个县(市、区)全部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广大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得到提高,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普遍增强。谢谢!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张羽:

  非常感谢省教育厅六位负责同志出席“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

山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