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这十年|省发展改革委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第十六场)

发布时间:2022-11-16 11:34:51

第十六场

  9月20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举行“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十六场发布会,同时也是省发展改革委专场新闻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发展改革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马学英: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在这里举行“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十六场发布会,同时也是省发展改革委专场新闻发布会。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    

  省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副主任张翔;

  省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副主任马双喜;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闫中立;

  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霍喜福。

  请他们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发展改革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首先,请省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副主任张翔介绍有关情况。

  省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副主任 张翔: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向大家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发展改革工作情况。首先衷心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山西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十年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山西发展改革工作同全省一样,也走过了一段极不寻常的发展历程。回首十年,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山西,在我省转型发展的重要关头和关键时刻为我们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亲自谋划部署,赋予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金字招牌,赋予我们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历史使命。最让我们振奋的是,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众志成城、爬坡过坎,推动山西各项事业稳步向上、持续向好,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更加凸显。最让我们自豪的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局势和艰难繁重的发改任务,全省发改系统队伍听党指挥、敢打敢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办成了不少大事难事。下面,我们一起回顾十年来全省发展改革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我们坚持稳中求进,推动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充分发挥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职能,沉着冷静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各种风险挑战,推动全省经济实现了从断崖式下滑到稳中向好、再到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呈现强劲态势的重大历史转折。2021年全省GDP历史性跨过2万亿大关,十年来翻了一番。面对今年以来的超预期因素冲击,我们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在顶格落实国家政策措施基础上,迅速研究制定我省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和接续政策,同步配套印发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扩大有效投资、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障能源安全等系列真金白银举措,有力有效推动全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今年上半年,全省GDP同比增长5.2%,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位。其中二季度增长3.9%,高于全国3.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位。

  我们坚持扩大内需,推动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建成投运。牢固树立项目第一支撑理念,全流程服务保障重点工程建设,2013年—2021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9%。十年来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985.7亿元,为全省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充裕资金保障。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大张高铁、郑太高铁、太原地铁2号线、长临高速等项目建成投运,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6252公里,公路密度达到92.3公里/百平方公里,现代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推动大水网骨干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辛安泉供水、中部引黄、东山供水、小浪底引黄工程基本建成并部分达效,黄河古贤水利工程前期进展顺利。不断完善能源基础设施,沁水盆地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初步建成,截至8月底,全省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占比达到31.9%,垣曲、浑源抽水蓄能电站加快建设,全面形成“三交一直”特高压通道格局,外送电规模超过3000万千瓦。

  我们坚持先行先试,推动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坚决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等重大战略,着力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重大改革,推动山西加快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统筹抓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大文章,有序推动煤电机组“三改联动”,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79.4%。出台《山西省政府投资管理办法》,推动我省政府投资管理有法可依。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已实现全省域全覆盖,达到“承诺即批复”水平。制定《山西省社会信用条例》,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供综合性基础性重要法规支撑。成功举办6届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7届双创活动周山西分会场活动,充分展示我省转型发展成效。

  我们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论、落实“双碳”要求,绿水青山正在向金山银山加快转变。出台我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扎实有序开展碳达峰山西行动,“十三五”期间全省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降低18.75%。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2021年全省单位GDP能耗较2012年累计下降33.2%。持续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累计争取约15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一泓清水入黄河”正在加快实现。

  我们坚持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发展格局持续优化。深入对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提高发展的整体性和协同性,有效拓宽全省转型发展空间。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黄河流域优良水质断面占比达79.3%,较2019年底提高24.8个百分点。加快推动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争先崛起,今年上半年我省GDP增速在中部省份位列第1。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40.6亿元支持老旧小区改造。不断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完善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顶层设计,重点推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加快建设,目前太忻城际列车顺利开通,太忻大道太原段已通车,雄忻高铁将于今年10月1日开工在即,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新引擎作用日益凸显。

  我们坚持人民至上,推动重点民生福祉稳步改善。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头,尽心尽力改善和保障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在2020年疫情蔓延最严重、防疫物资最紧张的艰难时期,我们争取国家紧急调拨医用口罩近40万只,为奋战在一线的医护防疫人员提供了坚实后勤保障。面对去年汾河流域50年来最大汛情,第一时间争取中央救灾资金9400万元,安排省配套资金8400万元,支持灾区恢复重建。聚焦优化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累计统筹各级各类资金近450亿元,大幅提升省市县乡四级教育医疗服务保障能力。支持太原理工大学等24所本科院校新院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其中同济医院山西医院患者外转率降幅达87%。新建改扩建体育场馆58个,为“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顺利举办提供了设施保障。稳定重点民生商品价格,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持续控制在合理区间,累计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约12.8亿元。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全省发展改革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昂扬奋进、真抓实干,以发展改革各项事业的新气象新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谢谢!

  马学英:

  感谢张翔副主任的介绍。

  接下来,开始回答记者提问。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山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记者:

  作为全省投资主管部门,请简要介绍一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取得哪些成就?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闫中立:

  谢谢记者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坚持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推动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保持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强力支撑。

  一是投资规模稳步增长,投资效益持续提升。2021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7%,增速在全国的位次由2012年的第21位提升到第10位;2013年—2021年平均增长7.9%。每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拉动地区生产总值由1.3万元提升至2.9万元,投资效益翻了一番。

  二是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投资活力进一步增强。新动能投资成为突出亮点,2015年—2021年,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3.7%。服务业投资持续发力,2013年—2021年平均增长12%。民间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民间投资占全省投资比重由2012年的49.7%上升至2021年的53.9%,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力军。

  三是重点领域建设成效显著,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两新一重”建设加快推进,5G基站、数据中心等新基建持续发力;水利、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领域建设不断加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保障性安居工程、生态环保等社会民生投资成效明显。“三个一批”项目建设压茬推进,吉利、富士康、中车等龙头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达效,2021年全省产业投资占比达46.1%。

  四是抓项目促投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要素保障能力明显改善。构建起以储备项目为基础、年度建设项目为支撑、重点工程为引领的项目一体化谋划、服务、保障工作体系,强化各类项目建设情况的全口径调度,对省级重点工程实施堵点破解、土地专供等全流程服务,统筹推进用地、用能、环境容量、市政配套、资金等全要素保障。

  五是投融资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投资建设便利化水平有效提升。大幅取消、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出台《山西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落实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建成贯穿省、市、县3级的投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投资审批“一网通办”。全面推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从立项到开工时间平均缩短一半以上。

  十年蓄势聚能,未来发展可期。我们将坚持“项目是第一支撑”的鲜明导向,全力做好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各项工作,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引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谢谢!

  山西新闻网记者:

  过去十年,山西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请问在重点领域改革方面,省发展改革委出台了哪些政策,取得了哪些成就?

  省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副主任 马双喜:

  谢谢记者的提问。这十年来,我省以改革促转型,向改革要动力,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正在逐步形成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省发展改革委聚焦关键领域,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政策措施,助推我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

  一是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方位、系统性推进改革,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起草并报请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重点推动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健全产权制度、完善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体系、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等重大改革,探索形成一批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报请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年,我们积极推进山西中部城市群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已上报国务院。

  二是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和成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对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重要指示精神,科学制定全省行动方案和年度行动计划,全面推进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和加强国际合作,试点任务呈现全面铺开、多点突破的良好态势,不仅有力推动了我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在一些领域为全国能源改革发展作出了先行示范。10年来我省累计生产煤炭近100亿吨,约占全国煤炭产量的四分之一;建成24座智能化煤矿,612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新能源装机4098万千瓦、占比34.57%。煤电“上大压小”、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等一批项目稳步推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山西贡献。

  三是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扎实推进。牵头研究制定并报请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切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我省“双碳”目标和10个方面45项重点任务。牵头制定《山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经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同意并修改完善后,已上报省政府审定,初步搭建起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四梁八柱”。目前,正会同相关部门编制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双碳”专业人才培养等专项保障方案,建立部门协作机制,为全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全面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和人才支撑。

  四是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持续领跑全国。2017年以来,山西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推动政府靠前服务、企业信用承诺、监管有效约束的投资管理新模式。通过承诺制改革,项目报建手续办理更加便捷简单,企业自行办理事项大幅减少,成本显著下降,项目落地时间大幅缩短,开发区实现了一般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改革成效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先后获评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中组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等。

  此外,我们积极落实构建“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以融入京津冀、服务对接雄安新区为目标,推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强势起航;出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拓展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支撑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牵头推进构建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深化外商投资便利化改革、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等重大改革任务均取得了明显成效,汇聚起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谢谢!

  山西广播电视台经济与科技频道记者: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服务业有哪些可喜的变化,取得哪些显著成效?

  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 霍喜福:

  感谢记者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服务业规模日益壮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质量效益大幅提升,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服务业呈现跨越式发展良好态势。我省服务业增加值规模日益壮大,先后于2013年、2015年、2016年、2018年突破五千亿、六千亿、七千亿、八千亿大关。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服务业持续发力,保持平稳运行。2021年更是实现了质的飞跃,增加值达到10090亿元,迈上万亿新台阶,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今年以来,服务业增速持续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上半年在全国位次前移至第7位,有效支撑全省经济稳定增长。

  二是社会贡献显著增强。服务业对经济各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培育市场主体、稳定就业、拉动投资、激发新动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培育市场主体的“主力军”。随着“放管服”改革深化推进,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不断激发,截至2021年底,服务业市场主体数量达到270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85.6%。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2012年服务业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最大行业,2021年从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一半以上。是投资增长的“主导力量”。2012年—2021年,全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过半,2021年占比达57.2%。是经济新动能的“助推器”。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融合态势加速成形。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电子商务、网络零售、线上订餐、在线医疗、网络货运等新型服务模式不断涌现,成为助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三是提质增效全面推进。习近平总书记五年时间三次视察山西,嘱咐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和问题,奋发有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把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作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及时牵头制定促进服务业恢复稳定增长的系列政策措施,2021年、2022年又提出服务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60条、66条,用真金白银的举措加速服务业恢复发展,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去年7月23日全省服务业提质增效推进大会以来,成立服务业八大专班,开展十大行动,各级各部门创新工作举措,分业施策,分类推动,全省形成全力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的浓厚氛围。

  当前,服务业仍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领域,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下大力气促进服务业平稳较快增长,全力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作出积极贡献!谢谢!

  山西日报记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看到山西的铁路、民航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有哪些成就?“十四五”时期还有哪些重大部署?

  省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副主任 马双喜:

  感谢记者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山西交通基础设施持续加强,不断优化,初步形成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一是铁路网密度位居全国前列。石太客专、大西客专、大张高铁、郑太高铁、瓦日铁路、浩吉铁路、阳大铁路、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相继建成通车,利用韩原线、太中银铁路开通动车,在建党百年之际,全省历史性地实现了市市通动车。太原与全国主要城市实现高速铁路联通。截至目前,全省铁路营业里程6252公里,比2012年增长65.6%。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1150公里,比2012年增长7.85倍,高铁客运服务覆盖9市,比2012年增长3.5倍。以同蒲、石太、瓦日、浩吉、大秦、侯月、朔黄、准朔等干线铁路组成的货运骨干网已基本形成,全省客运和货运结构日臻完善,为国家能源保供和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是民航事业发展迅速。目前基本形成以太原武宿国际干线机场为主,大同、忻州、吕梁、长治、临汾、运城等支线机场为辅的“一干六支”民用运输机场布局,机场数量比2012年增长75%。通航城市达到88个,比2012年增加33个,增长60%。目前,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新建朔州机场和运城机场飞行区改扩建顺利推进,新建晋城机场完成场址批复、预可研行业审查、军地协议签订等工作,正在履行预可研报批程序。建成太原尧城、大同南六庄和长治沙家庄3个通用机场。

  “十四五”时期,铁路方面,我省将持续发力推动“八纵八横”高铁通道山西段建设,建成集大原高铁,建设雄忻高铁、太绥高铁、太原铁路枢纽客运通道能力提升工程等,不断扩大高速铁路覆盖范围,形成以太原为中心的放射型高铁网。采取超常力度推动30个国家重点铁路专用线建成运营,完善货运干线铁路集疏运系统,强力推进“公转铁”,降低物流成本,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作出山西贡献。同时,持续提升普速铁路客运服务,完善铁路运煤通道建设,强化重载货运网。预计到“十四五”末“十五五”初,省域内国家高速铁路网基本建成,实现市市通高铁,普速铁路网进一步完善,太原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全面提升。

  民航方面,我省将着力构建“一干八支”民用运输机场布局。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和运城机场飞行区改扩建顺利完成,朔州机场建成投运。加快推进晋城机场、大同机场三期改扩建等,启动长治机场迁建等前期研究,探索规划货运机场的可行性,加快推进通航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民用航空网络。谢谢!

  中新社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多次亲赴黄河流域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请问我省是如何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闫中立:

  感谢记者的提问。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战略导向,全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建设。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建立高效运行机制。林武书记、蓝佛安省长亲自带队走遍沿黄4市19县(市)及其他重要节点城市,全力推动黄河战略在我省走深走实。成立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推动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水资源水安全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保护传承弘扬5个协调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落地,保障目标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二是加强规划引领,健全规划政策体系。印发《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11个市均出台本市黄河区域规划,9个省直部门相继印发水安全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出台黄河流域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管理办法、深度节水控水实施方案等10个配套文件,形成了以1个总规划为统领,20个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为支撑,10个配套政策文件为保障的规划政策体系,搭建了推动战略落实的“四梁八柱”。

  三是突出生态优先,强力推进重点任务落实。围绕节能减排,我们严格做好“两高”项目分类处置工作,严把项目准入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围绕采煤沉陷区保护修复,我们持续推进复垦整地,倾斜支持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逐步恢复和增强生态环境功能和稳定性。围绕工农业污染治理,我们强化工业、农业、生活等领域污染源管控,加大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持续提升生态承载力。

  四是强化项目支撑,持续加大资金投入。聚焦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目标任务,谋划了90个重大工程项目,总投资约3000亿元。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支持项目建设。目前,已争取各类中央资金约100亿元,安排省级财政资金60余亿元,重点用于防护林屏障建设、“五湖”“七河”生态保护修复、汾河流域防洪能力提升、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是深化交流合作,促进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强化沿黄省区协同机制,共同协商解决跨区域重大问题。与豫、陕两省携手建设郑洛西(晋陕豫)高质量发展合作带,与山东、内蒙古等省区建立合作交流平台,在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现代产业发展等方面协同发力,携手打造幸福黄河新样板。谢谢!

  马学英:

  非常感谢省发展改革委四位负责同志出席“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

山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