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这十年|省工信厅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第十七场)

发布时间:2022-11-16 11:43:12

  第十七场

  9月21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举行“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十七场发布会,同时也是省工信厅专场新闻发布会。省工信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工业和信息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马学英: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在这里举行“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十七场发布会,同时也是省工信厅专场新闻发布会。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

  省工信厅副厅长张占祥;

  省工信厅副厅长乔丽刚;

  省工信厅副厅长刘勇;   

  省工信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闫林。

  请他们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动全省工业和信息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首先,请省工信厅副厅长张占祥介绍有关情况。

  省工信厅副厅长  张占祥: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工业和信息化事业的发展情况。首先,我代表省工信厅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作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引领我国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十年来,山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重要论述和三次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持之以恒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全省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十年来,我们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工业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全省工业体系逐步完善,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更加完整、产业质效全面提升,一批优势企业发展壮大,为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显著贡献。一是工业体系更加多元完备。2021年山西规上工业涉及行业大类40个、行业中类157个、小类369个,逐步形成以煤炭、电力、焦炭、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为主体的支柱性产业,高端装备、新材料、数字经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元发展的工业体系。二是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增长。2021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历史性突破万亿大关,从2012年的633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0159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5%,年均增长5.7%,工业稳盘托底作用发挥明显。三是市场主体量质持续提升。2021年全省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384户,规上工业企业由2012年的3905户增加到6834户,年均增加325户。企业利润不断增加,全省规上企业实现利润从2012年的807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2950亿元。

  十年来,我们坚持以产业转型为主线,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工信领域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产业转型两个方面并行发展,努力构筑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全面提升行业先进产能占比,推动钢铁、有色、焦化等9个传统优势产业对标“两线”“双控”实施改造提升,全省煤炭先进产能占比提高到75%,炼钢先进产能占比提高到47%,焦化先进产能占比提高到64.5%,传统优势产业生存力发展力不断增强。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有效谋划新兴产业合理布局,推动1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标“双水平”提标改造。新材料、高端装备、数字产业、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等产业营收稳定在千亿以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合成生物、现代医药与大健康、现代煤化工、电子信息等百亿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潜力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逐渐壮大成势。2016—2021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7%,快于规上工业3.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三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深入实施大数据发展战略,出台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大数据、信创、半导体等高成长性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数字基础设施能力持续提升。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收入达到1948亿元,数字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

  十年来,我们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产业发展质效明显提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高质量发展根基更加稳固。一是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增强。实施全产业链培育工程,推行产业链“链长制”“链主制”,首批遴选了10条产业链,确定了20户链主企业、76户链核企业、441户链上企业,全面推动重点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10条重点产业链营收总额突破3300亿元,初步实现集群成链发展,有效增强了山西工业经济应对冲击、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积极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大技术、标准、政策的支持力度,创新平台建设持续加快,全省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44户,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持续增加,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实现全覆盖,新一代半导体、手撕钢、高端碳纤维、合成生物、高铁轮轴等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取得突破,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山西产业发展不断攀上新的高度。三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稳步推进。有序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实施能耗“双控”专项行动,加快工业领域结构、技术、管理节能。推动大宗工业固废清洁循环利用,实施废钢铁、废塑料等再生资源行业的规范管理,朔州、晋城、长治三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持续提质升级。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工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十年来,我们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积极融入国家产业发展布局,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激发市场活力和企业创造力。一是全面开放创新带来新活力。强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成功举办三届晋阳湖·数字经济发展峰会、全国采矿行业“5G+工业互联网”现场推进会等重大活动,主动融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承接先进制造业梯度转移,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集聚力量。二是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稳步实施。统筹做好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和清洁高效深度利用,有序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组合不断优化,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34.3%。三是政策服务组合拳引领新发展。聚力打造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工程,综合运用“省级技改资金+3毛钱电价+政银企合作”政策组合拳,全力推动龙头企业和标杆项目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电价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战略性新兴企业用电成本显著降低。建立入企服务常态化推进机制,全面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为企业解决了一批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全省工信系统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牢记领袖寄予我们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的殷殷嘱托,争先创优、赓续奋斗,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发展,围绕工业稳盘托底,做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两篇大文章,同步推进产业转型、数字转型“两个转型”,持续聚焦“六新”突破,早日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聚力开创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谢谢!

  马学英:

  感谢张占祥副厅长的介绍。

  接下来,开始回答记者提问。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央广网记者:

  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对不断加大的风险挑战,我省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如何?呈现哪些特点?

  省工信厅副厅长  乔丽刚:

  感谢记者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工信系统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我省工业经济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工业生产增势良好。2012年至2021年,全省工业经济总体增长平稳,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7%,特别是2020年以来,全省工信系统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2020年和2021年规上工业增速分别达到5.7%和12.7%,全国分别排名第8位和第7位。今年以来,全省工信系统认真贯彻国家及我省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和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及接续政策等措施,促进工业经济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势头,1—8月份增长10.3%,快于全国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全国排名第3位。

  二是总量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全省工信系统积极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行动,统筹落实制造业市场主体倍增,工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6330.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0159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5%,工业经济对全省经济的稳盘托底作用日益显现。工业效益方面,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共有规上工业企业6904户,较2012年大幅增长79.2%,实现营业收入为22296亿元,增长25.3%,实现利润2550.9亿元,较2012年大幅增长2.2倍。

  三是工业新动能培育成效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以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着力点,全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2012年至2021年,全省非煤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4%,其中装备制造业年均增长13%,快于规上工业7.6个百分点。今年1—8月份,全省非煤工业增长11.1%,其中:制造业增长11.1%,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21.9%,均快于全省规上工业增速。

  下一步,全省工信系统将认真贯彻国家及我省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和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等措施,深入落实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1+2+8”工作矩阵,锚定年度目标,采取精准举措,促进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谢谢!

  中新社记者:

  我们一直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特别是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提速。请问山西工业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采取了哪些举措?下一步还有哪些考虑?

  省工信厅副厅长  张占祥:

  感谢记者的提问。绿色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之策,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工信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大力推动制造业节能改造,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坚决打好工业领域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绿色生产方式正在加快形成,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持续提升工业能效水平。十年来,我们聚焦钢铁、有色、焦化、化工、建材、数据中心等高耗能行业,加大节能监察和诊断服务,推广使用节能先进技术和设备,重点实施了一批节能改造项目,打造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能效之星”,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在“十二五”“十三五”分别下降29%和16%,2021年下降9.3%。

  二是稳步推进工业资源循环利用。针对工业固废“量大率低”的特点,大力推广先进成熟技术,从高端、中端、低端三个层面推进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冶炼渣等大宗固废循环利用。促进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发展,朔州、长治、晋城列入工信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连续组织召开了九届亚洲粉煤灰与脱硫石膏综合利用技术交流大会。目前,我省工业固废年综合利用量1.7亿吨左右,全国排名第三。推动废钢铁、废旧轮胎、废旧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循环利用,15户企业入选工信部再生资源行业规范名单,2021年我省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实现营业收入453亿元。

  三是加快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打造一批绿色制造典型,持续推动工业企业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全省共培育国家级62户绿色工厂,43个绿色设计产品,5个绿色园区,4户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方位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聚焦工业节能节水、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节能环保产业壮大、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制定行动规划与工作方案,做好顶层设计,有序有效抓好任务落实,加大对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的指导力度,全力推动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供给绿色化,支撑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二是以项目为重点推进改造提质升级。加强工业节能监察,实施工业节能诊断,引导企业开展节能改造,降低重点行业能耗强度和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推进工业固废制新型建材、提取有价组分、井下充填、土壤治理等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提升固废规模化利用水平。推动污水深度处理、废水零排放、高盐废水循环利用等节水项目建设,提高工业用水效率。

  三是研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聚焦工业节能节水、资源循环利用领域,重点推广余热余压发电、高效篦式冷却机、粉煤灰提取氧化铝、装配式烧结墙板技术、综合污水再生回用、冷却塔水蒸汽回收装置等先进技术装备,加大高压气态和液态储氢、化学固碳、新型储能等关键技术研发力度,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壮大。

  四是强化政策支撑力度。落实国家有关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加强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发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偿机制作用,加快新产品市场化应用,引导金融机构扩大绿色信贷投放,强化节能环保、新能源、CCUS等项目的投融资支持,持续开展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创建活动,发挥朔州、长治、晋城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引领作用,不断促进山西工业经济绿色低碳清洁循环发展。谢谢!

  山西经济日报记者:

  山西这十年数字经济强势起步,请介绍一下目前山西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和下一步发展方向。

  省工信厅副厅长   刘勇:

  感谢记者的提问。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核心产业发展、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达5.8万个;太原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运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已接入国家平台6个、在建6个;先进计算(太原)中心正式建成运行;全省在用、在建数据中心设计标准机架达到46.63万架,有力支撑了数字经济发展。

  二是数字核心产业多个领域跻身全国前列。一批本土行业领军企业脱颖而出,碳化硅单晶衬底、光伏电池、新型显示专用设备等产品出货量居国内前列;信创产业初步构建起“CPU—操作系统—基础软件—整机—配套外设—应用集成”完整产业链条;山西数据流量生态园高效运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数据流量谷”加快建设,百度标注基地成为全国最大的单体标注基地。

  三是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7.8%,位列全国第10位;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52.6,位列全国第17名;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为110.9,全国排名第17位。新元煤矿开通了国内首个煤矿井下5G网络,1500处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全面启动;数字政府建设实施“千项数据共享工程”,全省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数字乡村、智慧文旅、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民生领域数字化应用场景持续深化。

  下一步,山西将把同步推进产业转型、数字转型“两个转型”作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进一步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打造数字产业方阵,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全面加快数字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赋能,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谢谢!

  山西日报记者:

  产业技术创新作为破解转型发展难题,助力我省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请问我省工信领域在技术创新做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果?

  省工信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  闫林:

  感谢记者的提问。下面,我就我省工信领域产业创新发展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一个介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省工信厅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工作的重要指示,坚决按照省委、省政府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全力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十年来,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构建了科学高效的政策体系。十年来,省工信厅先后出台了《山西省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促进产业创新体系完善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山西省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打出了层次分明、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政策组合拳,充分发挥了政策的引领、导向作用。

  二是提升创新能力,夯实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十年来,省工信厅通过推进试点示范培育,深化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我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示范作用,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培育,已培育10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7户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012年我省规上工业企业有R&D活动企业数量224个,通过十年培育,规上工业企业有R&D活动企业数量达到976个,实现翻两番的巨大进步。大力推动我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截至目前,我省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全部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取得了显著的创新成效。例如:太原锅炉与清华大学合作的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成为我省装备制造的新名片,潞安化工集团联合中科院煤化所参与攻关完成的“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三是培育创新载体,完善了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省工信厅坚持以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为抓手,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2012年,我省共有14户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64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通过十年培育,我省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1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13户,分别增长121.4%和151.8%,行业领域涵盖了冶金、焦化等传统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战新产业,初步形成领域明确、区域竞合、上下衔接的建设格局,成为我省企业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主力。

  四是突破关键技术,落地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十年来,省工信厅围绕新材料、高端装备、半导体等重点领域,充分汇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推动了一批技术水平先进、产业化效益显著的创新成果落地。2012年,我省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928亿元,通过十年创新驱动,我省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940亿元,增长216.8%。其中一批创新成果解决了重大领域关键环节相关问题,站在了行业技术前端。例如:太钢集团特殊钢材料有18种产品国内首创、26种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40种产品成功替代进口,“手撕钢”的成功问世,解决了我国超薄钢铁材料进口依赖问题。太重集团自主研制的75立方米挖掘机,代表了世界大型矿用装备的前沿水平。半导体产业形成了第二/三代半导体衬底材料—芯片—封装—应用产业链,烁科晶体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4英寸衬底占据了国内市场40%以上份额。谢谢!

  黄河新闻网记者:

  近年来通讯网络的发展,特别是5G网络的推广应用,赋能千行百业取得了新突破。能否介绍一下我省5G建设、应用情况?下一阶段我省在推进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构想?

  省工信厅副厅长  刘勇:

  感谢记者的提问。5G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底座。我省坚持“适度超前”原则加快5G网络部署,坚持“产业数字化、智慧化生活、数字化治理”多领域5G融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方面,我们着力构建“政策优、服务强”工作机制,实施5G基站建设提速工程。省委、省政府着眼数字经济发展所需,提出将“十四五”5G基站建设任务提前到2023年底完成目标,并配置“建站补贴+用电优惠”硬核政策以及省市县三级服务专班,促进5G基站建设稳步推进。截至9月中旬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5.8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居全国第一方阵。

  另一方面,我们锚定行业所需、场景所亟,促进5G融合应用。一是优势煤炭产业率先垂范。2020年建成全国首座5G煤矿,累计24座煤矿实现5G下井,应用场景不断延伸;二是特色工业行业积极探索。在冶金、装备制造、煤化工等行业建成一批有影响力的5G+工业互联网平台;三是智慧生活新体验不断涌现。10余个重点景区有了5G在线风光,部分县域医疗集团有了5G远程超声、远程看护,5G让不出门览山河、不出城享名医成为现实;四是数字治理新模式不断突破。小到凤台小区老人居家检测和高点数字安防,大到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5G为治理数字化、现代化提供了稳定的传输高速路。

  在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发展方面,2021年,我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52.6,由2016年的全国第20位提升至第17位。下一阶段,将重点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续筑牢融合发展基础底座。继续加快5G 网络和标识解析体系建设,优化提升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二是持续提升企业融合发展意识。面向信息化工业化融合潜力企业开展培训,加深企业对两化融合、5G、工业互联网的认识,开展“5G+工业互联网”大讲堂,搭建工业互联网服务商与省内企业对接合作平台。三是持续营造融合发展政策环境。用好技术改造、数字经济等专项资金,对企业实施的信息化改造、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进行奖励,促进企业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努力实现产业转型和数字转型的同步推进、同频共振。谢谢!

  山西广播电视台经济与科技频道记者:

  十年间,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可以说是从零起步,逐渐壮大成我省十大重点产业链之一。我们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有哪些考虑?

  省工信厅副厅长   乔丽刚:

  感谢记者对我省汽车产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十年来,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从零起步快速发展,为推动我省转型发展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省工信厅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高位推动,构建完善政策体系。推动出台了《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若干政策举措》,牵头制定了《山西省汽车中长期发展规划》,按年度分析调研、铺排谋划,实现了整车产量逐年提升、部分关键零部件行业领先。

  二是科学布局,形成集群发展态势。围绕吉利、大运两户龙头企业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建设形成太原-晋中、运城、长治、临汾、大同五个产业集群,聚力提升产业内向支撑能力,撬动整车产能连破三个“十万辆”关口,牵引200余户行业内企业总营收迈向千亿。

  三是牵头推广,打造示范应用高地。发挥我省自然资源和道路运输优势,产、用结合加速推广应用,截至目前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25万辆。太原成为全球首个公共领域车辆全部电动化城市,晋中、长治通过国家甲醇汽车试点验收,大同、临汾成为北方重要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重卡应用基地,朔州开创百吨级矿卡换电先河。不同技术路线的实践应用,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范例。

  今年,省政府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列为我省首批十大重点产业链,这既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未来工作的期望。下一阶段,我们将围绕我省产业链建设总体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推进。

  一是补齐关键企业,提高产业链完整度。支持吉利、大运“链主”企业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吸引落地配套企业。推动建立新型合作关系,补齐产业链缺失环节。

  二是补齐核心技术,提升产业链竞争力。支持重点企业开展定向技术研发,在细分领域实现突破发展。鼓励省内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是补齐重点产品,提级产业链配套率。支持“链主”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实际,组织上游配套企业开发新的适配品种,建立多元化的产品供给体系。

  四是补齐稀缺人才,提速产业链新发展。支持行业内企业与省内及周边区域高等院校进行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高素质人才,“以人为本”加速高质量发展,造就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下一个“黄金十年”。谢谢!

  山西日报新媒体部记者:

  消费品工业作为我省重要民生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保障,尤其是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消费品工业发展备受关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山西消费品工业发展情况?

  省工信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   闫林:

  感谢记者的提问。消费品工业是我省重要的传统产业和民生产业,涵盖老百姓衣食居用行、育教医康养等方方面面。十年来,全省工信系统全力推动消费品工业提质增效,提升有效供给能力,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消费品工业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十年来,我省已逐步形成了涵盖食品、医药、轻工、纺织等门类,结构相对完整的消费品工业体系。全省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企业数量稳步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2021年我省消费品工业突破千亿,达1083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2.7%,呈现出稳步向上、持续向好发展态势。

  二是市场主体持续壮大。十年来,全省涌现了一批消费品领军企业,骨干企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比如汾酒集团成为山西首家百亿级消费品企业,引领国内清香型白酒产业发展;东湖、水塔、紫林、益源庆(宁化府)4家醋企,入选全国食醋十大品牌排行榜;振东制药、亚宝药业连续多次入围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多个产品在美国、欧盟及“一带一路”国家获批上市;国药威奇达成为我国重要的原料药生产基地,原料药产能、产量及市场占有率居于全国前列;强伟纸业深耕专业领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石膏板护面纸生产企业。

  三是品牌效应明显提升。十年来,山西特色消费品品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怀仁被评为中国北方日用瓷之都,清徐被评为中国醋都,祁县被评为中国玻璃器皿之都;山西老陈醋、平遥牛肉、龟龄集、定坤丹等产品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享誉海内外;人源胶原蛋白、生物降解塑料等新产品不断涌现,有效提升消费品供给能力。

  下一步,全省工信系统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培育壮大消费品产业链,构建特色专业镇,提升产业内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奋力开创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谢谢!

  马学英:

  非常感谢省工信厅四位负责同志出席“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

山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