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这十年|省科技厅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第十八场)
9月22日下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举行“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十八场发布会,同时也是省科技厅专场新闻发布会。省科技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科技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动全省科技创新的举措和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张羽: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在这里举行“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十八场发布会,同时也是省科技厅专场新闻发布会。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卫英慧;
省科技厅副厅长牛青山;
省科技厅副厅长张克军;
省科技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张其光。
请他们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科技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动全省科技创新的举措和成就,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首先,请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卫英慧作介绍。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 卫英慧: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省科技厅,向各新闻机构、各位记者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山西科技创新砥砺前行的这十年,也是科技宣传深入人心的美好十年,感谢各位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开启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殷殷嘱托,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四个面向”,以创新牵引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全省科技系统踔厉奋发,赓续前行,科技创新事业迈上了新台阶。
一、十年聚力产业升级,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取得新突破
我们深刻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紧密对接产业转型“两个方面”,实施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技术创新的体系化布局,全力增强创新驱动的源头供给。
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引导全社会参与创新。十年来,省科技计划项目年度支持资金总额和项目数量均实现了翻番。其中,省科技重大专项以“揭榜挂帅”为牵引,累计实施67个重大项目揭榜招标,投入财政引导资金约4.39亿元,带动超过3倍的社会资金投入。
优秀成果不断涌现,有力支撑产业升级。十年来,我省获40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仅2021年就有10项,取得十年来最好成绩。例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实现基于超冷费米气体的量子调控;面向经济主战场,碳纤维、手撕钢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高速动车组轮轴制造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苦参等中药注射剂为治疗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等疾病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十年坚持需求导向,创新平台建设跃上新高度
我们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支撑转型发展,积极争建国家级平台、优化布局省级平台,构筑了实验室为主体,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新型研发机构等为支撑的创新平台体系。
国家级创新平台牵引力显著增强。十年来,以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为标志,首次实现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先进计算太原中心成为我省对接国家“东数西算”战略、贡献“山西力量”的重要载体;全省拥有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数量增长1.6倍,达到8家。
省级创新平台支撑能力大幅提升。十年来,省实验室按照“自上而下”布局,已筹建11个;省重点实验室数量达117家,增长了5倍多;新建成省技术创新中心33个。这些平台在支撑科研、培养人才、服务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十年凝聚市场合力,创新主体培育取得新成效
我们分类施策,针对科技型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给予从入库指导到税费减免,再到项目支持的全生命周期政策支撑,帮助企业在创新中加速成长。
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十年来,全省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增长了1.25倍,占全省研发投入总额的比重连续6年超过80%。
支持科技型企业方阵不断壮大。十年来,滚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幅超过13倍。大力推进双创载体培育,省级以上众创空间数量增长超12倍,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72家。
助力形成更好创新创业氛围。十年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西比赛连续举办超过10届,已成为我省科技企业技术合作、成果转化的最大赛事平台。科技与金融不断融合,科技部门和金融企业首次联合推出科技创新专属信贷产品—科贷通宝,累计为44家科技型企业提供授信金额1.72亿元。
四、十年坚持开放共享,科技合作交流呈现新亮点
我们深入推进与国内一流高校、院所在机构、项目、人才等方面的紧密合作,积极扩大在国际上的“朋友圈”。
积极拓展省院合作范围。十年来,我省产学研机构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所联合承担200余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省内支持科研经费约3.5亿元。
努力深挖省校合作潜力。十年来,先后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共建省校合作科研机构,引进著名专家建设山西省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形成一批省校合作的范例。
着力提升国际合作水平。十年来,我省科研机构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以及重点国别的高校、企业联合实施科技合作交流专项共240项,投入支持资金6000余万元。中国—白俄罗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获批,标志着我省“一带一路”重大科技合作首次融入国家战略。
五、十年聚焦体制机制,科技政策激发创新活力
我们按照“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定位,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持续深化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不断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潜能与活力。
锚定创新生态目标,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十年来,完成省级科技管理部门重塑性改革,全面推进科技体制重构、运行机制重建、部门职能重塑,初步实现了由“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从管理机构向作战队伍的转变。
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十年来,两次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科技计划项目从17类整合优化为“3+1”体系。深入实施“揭榜挂帅”立项制,探索开展项目管理“里程碑制”,试点采用项目验收“备案制”等,增强了全省科技计划项目的牵引作用。
围绕激发人才活力,持续创新政策举措。十年来,深入推进“三评”改革,持续推出科研人员“减负”1.0、2.0、3.0升级版。持续唱响科技成果转化“三部曲”,推动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三权下放”,其中成果收益奖励比例由50%提高到70%。
站在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全省科技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四个面向”重大要求,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围绕我省产业转型、数字转型“两个转型”,突出国家所需、发挥山西所能,在广泛领域善于“跟着走”,在前沿领域敏于“抢着走”,在优势领域敢于“领着走”,为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创新动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谢谢!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张羽:
谢谢卫厅长的介绍。
接下来,开始回答记者提问。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科技日报记者:
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请问我省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方面开展了哪些改革,在科研人员减负赋权助力科技创新上取得了哪些成效?
省科技厅副厅长 牛青山:
感谢记者的提问。首先我介绍一下我省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方面的改革情况:
科技计划是政府引导和支持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发力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体制改革作出了系列重要部署,我省积极贯彻落实,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六新”突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对省级科技计划进行了两次重大改革。
第一次科技计划改革是在2014年,我省对标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聚焦科技计划“碎片化”等突出问题,对分散在有关厅局的17类省级科技计划进行了优化整合。2016年4月26日,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山西省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及7个配套专项管理办法》,形成了“3+2”的省级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体系。“3”就是3个计划,包括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研发计划和科技重大专项;“2”就是指两个专项,包括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基金)和平台基地、人才专项。这样的计划体系设置,有效地解决了“九龙治水”、科技项目碎片化以及科技投入“撒胡椒面”等问题,对推动科技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次科技计划改革是在2019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重大部署,省委、省政府决定对我省科技体制机制进行重塑性改革。2021年5月9日,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山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将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重塑为“3+1”的体系。“3”是指3大计划,即:基础研究计划、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计划;“1”是指1个专项,即创新生态服务支撑专项,这个专项包括9个子专项,分别是创新平台基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引导、科技战略研究、科技合作交流、创新人才团队、创新服务、科技奖补、科技金融和科普宣传。这样的改革设计,目的在于推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一体化设计布局,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备案制”等项目组织模式。实行分段负责、相互制约、全程监督、高效协同的项目管理运行机制。而且面向社会公开聘任6名公务员,即科技项目专员,作为计划项目管理“首位”责任人,建立科研项目全过程跟踪服务和动态调整机制。
下面,我介绍一下我省在科研人员减负赋权助力科技创新上开展的工作及其成效:
人是创新的主体,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改革科技经费管理为科研人员减负赋权,是激发创新活力、助力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对标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先后4次对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进行了改革完善。同时,省政府出台了《山西省省级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山西省科研项目经费和科技活动经费管理办法(试行)》及其补充规定,出台了《关于改革完善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按照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我们积极推动相关工作,在减负方面,精简项目申报表格,改进财务报销手续,落实科研财务助理制度,优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程序;在赋权方面,下放差旅及会议费管理办法制定权限,下放预算调剂权,试点试行经费包干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在保障方面,改革经费拨付方式,开辟科研经费拨付“绿色通道”,探索试行预拨付制度,改进结余资金管理;在激励方面,提高间接费用比例,扩大劳务费开支范围,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力度。为科研人员减负放权和提高报酬的“政策红包”密集出台,改革措施的深度和力度前所未有,形成我省创新生态建设重要的“软环境”和“硬措施”。
通过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科研经费管理更加尊重科研规律,科研人员有了更大的经费使用权和技术路线决定权;二是科研人员从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保障了科研时间,可以心无旁骛地潜心科学研究;三是从事科研工作有了更大成就感和获得感,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
改革永远在路上,我们将积极推进科技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持续优化我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技创新服务质量和治理效能,为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谢谢!
山西广播电视台经济与科技频道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把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现代化事业中去”,这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提供了根本遵循。请问我省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高水平成果?
省科技厅副厅长 张克军:
感谢记者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认真实践“科技创新成果只有走出实验室、走上生产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重要指示,狠抓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科技创新同经济社会发展对接、成果同产业对接,积极助推我省产业体系整体跃迁。
一是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健全。十年来,全省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文件24个,出台配套政策措施30余个。对标国家科技成果转化“三部曲”,先后制定出台《山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山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试行)》《山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在具体举措上,把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奖励比例由50%提高到70%,把“四技”服务(即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纳入成果转化范畴。聚焦完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2022年出台《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实施意见》《山西省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方案》等政策举措。
二是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不断完善。基本构建形成了“交易服务平台+中试基地+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全链条成果转化平台体系。2017年起,山西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平台收录供给信息24538项,需求信息14563项,设立地市子平台119个,各类机构平台38个,2022年6月,“省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平台”建成投运,进一步加强和提升了服务省校合作及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的能力。我省共建设硅基光伏新能源、碳化硅材料等5个中试基地,新认定6家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58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省级及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到73家。
三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通过政策奖补激励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有效扩大科技成果转化需求。开展了科技创新券服务活动,全省共发放科技创新券3748万元,受益企业超过500家。2020年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行动,有效提高了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截至2021年底,全省3553家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减免额共计105.83亿元,1248家企业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享受所得税减免59.33亿元。
四是优质科技成果不断涌现。2012年以来,我省共有40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特别是2021年我省10个项目获国家奖,其中主持完成2项,参与完成8项,取得近10年来最好成绩。我省技术交易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技术合同交易总额稳步提升,从2012年的124.16亿元提升到2021年的521.81亿元,增长到4倍。一批有影响的科技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太钢的碳纤维、手撕钢、笔尖钢,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太重高速动车组轮轴制造的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中车永济电机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了永磁直驱传动技术在国内外大功率交流电力机车领域的首次应用。山西农大的渗水地膜旱作技术,在全国累计推广700多万亩,其中生物降解渗水地膜累计推广15万亩,实现粮食亩产平均增产约200斤。太原锅炉集团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开展省校合作,形成的循环流化床热电锅炉关键技术成果推动集团产值从3200万元跃升到23.6亿元,增长70余倍。围绕新型冠状病毒防治研究,我省研发的5套诊疗方案已进行临床应用;9种中成药颗粒、1款消杀剂已批准上市;1款抗体检测试剂盒已获得欧盟CE认证许可;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件。
下一步,科技厅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狠抓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关政策落实落地,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有力催生我省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国内竞争新优势,为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谢谢!
新华网记者:
科技创新平台是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载体,我省近年来一些重大平台建设引起各界广泛关注。能否谈一下,我省在优化完善创新平台布局建设上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省科技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 张其光:
感谢记者的提问。现将我省优化完善科技创新平台的举措和成效介绍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了“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一系列重要要求,强调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技创新平台是优质创新资源的聚集地,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抓手。十年来,我省通过不断优化布局科技创新平台,在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基地体系、发挥科技创新平台基地作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上量质齐增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全省高质量发展需求,我省积极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十年来,我省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从3家增加到8家。分别是,依托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建成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山西大学建成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宝武太钢集团建成先进不锈钢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晋能控股集团建成煤与煤层气共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太重集团建成矿山采掘装备及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太原理工大学建成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北大学建成省部共建动态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电科33所建成“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其中,2021年以来新获批建设3家。特别是,围绕“双碳”目标任务和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建设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标志着我省正式跻身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行列。
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体系更加完善
我省以培育创建国家创新基地“预备队”为方向,面向重大科学问题、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合理布局省级重点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省中试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成突破引领、学科交叉、综合集成、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打造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化协同创新的创新平台体系。十年来,围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形成了以省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厅市共建省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实验室体系,共建成117个省重点实验室。围绕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新建成33个省技术创新中心,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培育和发展提供创新服务。发挥省中试基地对技术转化应用的平台作用,推动成果转移转化,已建成5个省级中试基地。2021年来,新修订出台了《山西省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省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办法(试行)》《山西省中试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等管理文件,为科技创新平台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科技创新平台基地聚集效应充分发挥
十年来,我省科技创新平台锐意改革创新,通过破解难题增强发展动力,通过评估考核激发创新活力,成为高质量科研成果孕育基地、高层次科研人才培养摇篮、高水平科技合作的亮丽名片。以重点实验室为例,2021年全省重点实验室共在研国家级项目总数860项,获得各级政府经费支持超过5亿元;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承担企业横向项目834项,项目经费超过3亿元。获国家级科技奖励8项,省部级科技奖励总数166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数4577名,发表科研论文4831篇,获国家专利1574件,承办各类学术会议78次,开展科技资源对外开放共享次数1.7万余次。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为指导,积极融入国家战略,突出区域比较优势,自觉扛起使命担当,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在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链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部署,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科技支撑。谢谢!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张羽:
非常感谢省科技厅四位负责同志出席“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