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蒙其利反受其害?“抗中保台”路线以恶化两岸关系为代价(台岛夜话)
作者 柳金财 台湾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
随着2022年台湾地方选举选战白热化到来,民进党当局一再运用“两岸因素”、“大陆因素”等系列“抗中保台”策略,或暂停重启“小三通”限制台商返台投票。这将原本仅是涉及地方层次的选举,提升至高层次政治认同议题。民进党当局领导人上至蔡英文、赖清德及苏贞昌,下至各候选人皆在选举中,不断倡议“抗中保台”路线以拉大所属候选人声量,藉此提升其选举声量、能见度及支持度。
民进党当局一方面提出“抗中保台”路线,进行危机动员以获取选票;另一方面,却提出要与大陆进行“建设性对话”、“有意义对话”,如此诉诸危机动员获取选票及追求两岸对话之政策目标实相互悖离。民进党诉诸“抗中保台”路线,却一再批判大陆对台政策及全球治理战略,企图塑造“中国威胁论”及负面标签化“中国国际形象”,恐造成两岸民众的好感度及亲善关系逐渐下降、民族主义升高冲突,徒增台湾安全的风险系数。
首先,从“双十”讲话开始民进党的选举策略已逐步抬上“抗中保台”策略。蔡英文藉由挑战大陆对台政策底线及红线的两岸论述,已开始在这场地方选举场域中实践 “抗中保台”路线,型塑“芒果感”及政治危机意识的集体总动员,以达到动员传统选民选票极大化目标;但却以伤害原本已陷入螺旋敌意恶性循环的两岸关系为代价。
民进党不断在选战中影射国民党籍及民众党籍县市首长参选人 ,欠缺所谓“台湾主体”意识及具有亲中倾向。苏贞昌力挺新竹市长沈慧虹,高喊“选出来的市长不能向中国大陆招手”、为台北市长候选人陈时中站台时,影射国民党籍候选人蒋万安及无党籍(泛民众党)副市长黄珊珊,为外省族群具中国认同、缺乏所谓台湾主体性意识,严重倾向“亲中路线”,试图疏离民众与蓝白政党间支持关系。
其次,过度操作“抗中保台”路线,犹如一把“双面刃”。民进党籍台北市长候选人陈时中宣称,对台湾人民来说“抗中保台是DNA”;国民党台北市长候选人蒋万安,则批判民进党当局严重“双重标准”,大搞“抗中保台”,却是嘴巴“抗中”然实际上保不了台,解放军演习期间4枚飞弹飞越台湾上空,竟因日本政府公布后台湾民众始知真相;在两岸问题皆是 “绿能,你不能”。
尤其泛绿政治联盟往往抨击,污蔑影射在大陆工作的台商、台师、台生及台湾艺人“亲中卖台”行为。然而,却对民进党桃园市长候选人郑运鹏,用“中国台湾”的身分在大陆赚取人民币,持包容态度。这显示民进党当局运用“抗中”的意识型态,不仅分化台湾社会族群团结、凝聚及认同、政党政治良性互动,形成一个断裂台湾社会,族群、政党间彼此相互“标签化”。
复次,“抗中保台”路线挤压主张统一泛蓝政治联盟战线。当民进党采取“抗中保台”路线效应越发强大,就会对统派及泛蓝政治生存空间及政治主张诉求,形成一种挤压力量,以取得对两岸关系话语权。例如批判“台独等于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透过这些概念语词内涵的转换,试图边缘化国民党及大陆两岸政策路线,致两岸关系难以展开对话。
尤其泛绿政治联盟政客及政党因台湾民粹主义飙涨而兴起,善于利用民粹主义力量压缩统派的生存空间及话语权,藉由不对等的信息抹红、抹 黑,及借机贩卖“芒果干”,经由政治集体动员及危机意识输入,压缩对台湾未来多元化主张。此势必悖离国家完全统一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实践。
再者,“抗中保台”路线刺激急统时间表及武统实践。激进“独派”甚至倡议“独立公投”或推动“台湾正名运动”,大陆政府采取“以法制法”方式,反对及遏制“台独”,引发两岸紧张对立冲突。中共党章增写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内容,采取“抗中保台”路线,不仅难以真正达到“保台”目标,反而因被解读为推动“急独时间表”,更将会招致“急统时间表”的武统实践。
俄乌战争后,台湾社会呼吁应要有“避战”方案,而非积极主动“引战”;必须谨慎因应二十大后中共对台政策转变,尤其是大陆对台政策强调反“台独”及反干涉。台湾也应战略上自律自持,勿沦为美国印太战略“以台制中”的棋子角色。因此,一旦持守“抗中保台”路线极易陷入“印太战略”架构,从而充当遏制中国的“马前卒”角色。
最后,民进党持守“抗中保台”路线,并非是台湾社会主流思维,台湾主流社会思维即是要两岸恢复对话。2022年6月“国民党智库政策基金会”民调,支持民进党“抗中保台”者只有11%。2022年年3月“台湾国际战略学会”及“台湾国际研究学会”调查,仅16.1%主张继续“抗中保台”路线。同年1月《天下杂志》发布民调,选择“应与中美保持一样的关系”比例最高(46.7%),选择“亲美,但与中国大陆维持和平关系”(31.1%),选择“亲中,但与美国维持友好关系”仅6.4%。事实上,台湾社会“抗中保台”社会基础并未如想象中庞大。
台湾社会“抗中保台”社会基础相当薄弱,但普遍民意期待两岸和平互动。例如2022年年3月“台湾国际战略学会”及“台湾国际研究学会”调查,显示77.3%民众认为应维持两岸和平关系及恢复对话。2021年3月两大国际学会民调显示,高达77.9%支持“两岸能够开启对话”。这凸显台湾民众高度期待两岸对话,却又认知到只要民进党当局继续执政,要重启对话机会非常偏低,几乎是“不可能任务”。
回顾2018年民进党在地方选举中大打“大陆牌”、“两岸牌”及“大陆介选牌”,导致选举结果惨遭大败,造成“蓝地方包围绿中央”困境,尤其是台北市长选举中民进党籍候选人姚文智,一再诉求“反中”路线、“台湾正常国家运动”,然却连民进党基本盘选票皆未能守住。这样无效策略,民进党当局难道还要固执再试一次吗?这些诉诸于“抗中保台”意识型态,甚至批评竞争对手具“亲中卖台”行为以动员“独派”基本盘,对内标签化两岸交流积极参与者,不惜分化台湾社会;同时也以恶化两岸关系为代价。台湾社会为此已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实在得不偿失;各政党不应基于不当政治动机,恣意地操作“两岸因素”而获取政治利益。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