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戏曲舞台40余年 王芳:昆曲无他,唯一美字
中新网江苏新闻11月29日电(周建琳)28日晚,国家一级演员,昆剧、苏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王芳做客《众说学习·师说》,以“昆腔悠远 苏韵流芳”为主题,与线上观众分享昆曲艺术的“四功五法”,在“唱、念、做、打”与“手、眼、身、法、步”中,尽显戏曲百花里“空谷幽兰”之美。
1977年,王芳初遇昆曲,1995年,其凭借着昆剧《寻梦》《思凡》和苏剧《醉归》,一举摘得戏曲界最高奖“梅花奖”。从2017年起,王芳担任苏州市苏剧传习保护中心主任,中心原创现代大戏《国鼎魂》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文华大奖。作为昆剧、苏剧艺术的守护人,王芳坚守戏曲舞台40余年。
“昆曲是集诗、词、歌、舞、乐于一体的完整的表演艺术,很多剧种都会从昆曲中吸收养分。”王芳介绍,昆曲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最鼎盛时期,剧本、剧目多达1800多个,经过历史大浪的起起落落,昆曲的有些剧目已经流失了。在昆剧传、继、承、弘、扬五辈中,王芳是“弘”字辈,这个行辈本身就意味着对戏曲的责任和担当。“我将尽己所能,共同去传承、保护好昆曲,让它更好发展。”
“昆曲无他,唯一美字。”在《众说学习·师说》舞台上,王芳通过《长生殿》杨贵妃、《牡丹亭》杜丽娘、《白兔记》李三娘等不同角色的生动演绎,将昆曲表演的“四功五法”,即“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逐一呈现,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美学盛宴。
“我们在舞台上呈现给观众的一定是自然状态下的角色。”王芳说,角色的演绎一定要经过自我消化,而不是一板一眼地模仿老师动作。动作是否到位,是否摆得好看,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只要你的表演符合此情此景,就是最美的”。
在《众说学习·师说》舞台上,王芳深入讲解了昆曲与苏剧的区别。“昆曲是文言文,主要包括曲牌体、长短句,而苏剧采用现代白话文,主要包括七字句、板腔体等,可以说是昆曲的白话版本。”王芳说,苏剧特别接地气,听着非常亲切。在她看来,得益于学习昆曲,她在苏剧上才能获得成功。
“对于演员来说,最期待的事就是能够将角色从年轻到老年完整演绎出来,《国鼎魂》让我完成了这样的挑战。”在原创现代苏剧《国鼎魂》中,王芳从18岁演到80岁,在舞台上呈现的年龄跨度长达60多年。
《众说学习·师说》栏目是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众说学习”理论品牌重点项目之一,是由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推出的人文社科类品牌节目,邀请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大咖、杰出人物与苏州市民对话,分享思想成果,启迪未来方向,让不同领域内的思想能量相互补充、相互激发,共同营造城市的浓郁人文氛围和独特气质。(完)
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