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产研院发布《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优化投资和营商环境、推动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报告
新华网南京12月2日电(记者潘晔)近日,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南京大学)于线上举办“中国式现代化下营商环境与区域协调发展研讨会”。
会上,该院院长刘志彪教授团队孔令池助理研究员、王兵助理研究员共同发布了标题为《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优化投资和营商环境、推动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最新研究报告。并邀请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学术顾问兼首席经济学家魏加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杨开忠、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首席教授赵伟、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方向首席专家吴福象等知名专家围绕会议主题进行探讨。
刘志彪在会议致辞中指出,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命题,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背景下,地区间产业政策趋于公平,过去靠创造政策洼地来吸引外资、吸引投资的方法,可能会受到抑制,因此营商环境的建设优化将成为产业转移、区域协调的关键。
孔令池、王兵代表课题组介绍了报告主要内容。该报告对我国地区发展失衡和产业转移的特征事实进行了刻画,对产业转移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进行了分析,探究了投资营商环境对产业转移的决定论,并对我国省域投资营商环境水平进行评估分析,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报告指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入了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的新阶段。这一阶段,区域发展不平衡依然是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的鲜明特征;这一阶段,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给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阶段,全球产业链体系的“拔河博弈”局面日趋激烈,拜登政府致力于推行“友岸外包”,试图通过“俱乐部治理”模式,构筑“小院高墙”,打造以美国为主导的、并将中国排斥在外的全球产业链安全体系,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造成严峻的挑战。为此,要高度重视优化投资营商环境,缓解产业向国外转移的趋势,推进省域间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重构国内价值链循环体系。
报告指出,我国地区总体经济差距呈现下降态势,但这一趋势在减缓。同时,我国地区分化打破了过去的三大板块限制,呈现出南北差异的新特点。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落后地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谋求跨越式发展,进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报告指出,当前我国产业转移呈现出四个主要特征。第一,中国产业转移正同时遭遇发达国家“高端回流”与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重挤压,“两头”在外企业转移意向加强,且逐渐从短链条、低附加值的制造业向长链条、高附加值的制造业蔓延。第二,产业转移存在“区位黏性”,制造业依然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产业对东部地区的综合优势存在路径依赖、向中西部转移有阻力。第三,地区间产业转移的层次由低变高,中西部地区有望实现承接产业转移与推动产业升级同步,产业空间转移的层次逐渐提升。第四,产业转移已经由单个企业或独立生产环节转移,转向链条式和集群式转移。
报告认为,当前跨国企业的全球产业链重组,采用“中国+1”的选择策略。企业的产业转移是选择国内转移还是国际转移,除了要考虑生产成本外,最重要的还是要进行国内外和省域间投资营商环境优劣的比较。其中,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是应对产业外迁的主要拉力,一流的国内营商环境是促进各区域市场主体开展效率竞争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在营商环境方面,与印度及越南等大多数东盟国家相比,仍然具有较大优势。同时,过去通过 “给政策优惠”推动产业转移的方式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各地区应该转向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主,促进市场主体开展效率竞争。
报告构建了包含市场环境、政务环境、商务环境、开放环境、法治环境、公共服务、产业环境、宏观环境8个维度的我国省域投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报告认为,在全球价值链重组的背景下,更需要加快推进政策统一、规则一致、行动协调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尤其要高度重视优化中西部地区投资营商环境。报告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要求。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让中央政府主导型产业政策站到前台来;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要改变过去以争取优惠政策创造洼地参与区域竞争的方式,转变为创造更优的投资营商环境。
报告指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地区经济发展会出现“极化—扩散”效应,为此中央主导的产业政策要做好充分的区域调节准备。当政策和规则趋向统一时,地区间的竞争将不再是“给优惠政策”的竞争,而是效率竞争。如果不高度重视优化中西部地区投资营商环境,中西部的产业不仅可能留不住,反而会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被东部进一步虹吸并加剧区域失衡现象。最后一部分,报告针对全球价值链重组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时代背景特征,提出了优化投资营商环境、推动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建议。
此次会议由江南大学商学院院长、江苏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无锡研究中心主任浦徐进教授主持。会上,魏加宁、杨开忠、赵伟、吴福象四位与会嘉宾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主旨发言。(完)
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